不臨帖就一定寫不出好的書法作品嗎?

庸者無居


凡事一絕對就有問題。記得高中做選擇題,一旦答案中有“一定”“絕對”的字眼,肯定是不會選的。



今人臨帖的終極目的,是把握對毛筆的掌控能力,這是本質、本體。古人從小拿毛筆寫字,即使不臨帖,也能非常熟練地把握毛筆。前輩“擔夫爭道”“觀公孫大娘舞劍”,可悟筆法,也說明“功夫在詩外”。似乎說明,不臨帖也可掌握書法規律。

但對今天的我們而言,因從小用鉛筆、鋼筆,對毛筆的操控性不足,要想駕馭好毛筆,臨帖是目前為止最理想、最合適的方法。


今人臨帖,一舉兩得,通過臨帖掌握藝術規律,通過臨帖訓練掌控毛筆的能力,包括墨與紙。

也許將來,也許通過某種訓練,不用臨帖也可實現對毛筆的掌控,那大家可從機械的臨帖中解脫出來,但目前沒有。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不臨帖能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一直是每個學習書法的朋友們疑慮的!

我個人覺得不臨帖也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臨帖是學習書法老生常談的,不管在那裡,每個教書法的老師都會說,要認真臨帖!學習古人的筆法,揣摩古人的書法境界!當然,想達到古人的那種書法水平,還是比較難得!

我就見過一位沒有臨帖的書法家,而且非常有名氣!


在這裡我就不說他的名號了吧,他是從小就自己喜歡書法,後來就跟著自己的爺爺學習書法,他爺爺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沒到過年的時候,家裡喂滿了少來求字這對聯的人!


他也喜歡書法,就跟著爺爺學習書法,爺爺經常跟他說,學習書法追求的不是像誰寫出自己的風格最好,不要盲目的跟風古人,那都是沒有出息的!當然也不能跟著爺爺寫,師傅領荊門,修行老客人!如果不在書法上面下功夫,就不會有現在的中書協主席!

臨帖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也是學習書法必不可少的環節!

我感覺,喜歡書法不一定要刻意追求,隨意就好!

希望我們都會在書法裡有一道自己的路!認真且順利的走下去!感謝朋友的閱讀!


今曰書法


第一,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唯一方法和途徑,書寫主要是關乎技法的問題,而書寫這一技能的獲得只能通過大量的臨摹訓練來實現。臨摹是一個讀帖,動手,動腦與古人對話的過程。很多的書論,也只有通過手的臨摹才能深得其意。

第二,書法創作光有理念不行,最終還要落實到具體的書寫上。書法創作是書寫技能的體現。書法創作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書法的筆法,墨法,章法,結構等都需要通過臨摹獲取。

當然光臨摹不能應用也不行,臨摹的目的就是為了創作,所以必須做到學用結合。反之,會創作了,就不再臨摹碑帖也不可取。所以說不臨摹一定寫不出好的書法作品。


度道書法


問題,不臨帖就寫不出好的書法作品嗎?

是的,不臨帖是肯定寫不出好的書法作品的,除非你是千年不遇的奇才。

臨就是接近的意思,帖是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範本,是古人留下來的經典的書法作品。臨帖就是我們比著古代人的字帖寫,初學者要寫像,越想越好。

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用筆能力,提高自己的審美。從字帖裡學習古人的用筆、結構和章法。

這種筆法、結構和章法是經過時間檢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在這個傳承中,一代一代的人又為它添磚加瓦,這就是傳統,也是最好的書法教材。

其實學習繪畫也一樣,需要臨摹古代的經典作品,不同的是,繪畫可以進行寫生練習,它有具體的實物作為參照。書法的參照就是古代的字帖。

沒有這些參照,僅僅靠自己的想象,是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的。一人之力怎敵得過歷代最優秀的人留下來的精華呢。

你覺得呢?


不二齋


臨帖是系統化書法學習的過程,不臨帖容易陷入閉門造車、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我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就告訴我,看到好的作品,要用手指在心裡默默的寫一遍,這其實也是一種美學記憶上的訓練,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不繫統、不專業,因為審美在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美的層次隨著年齡和經驗增長一直在發生改變。而身邊許多人連這種基礎審美訓練都沒有,只因身邊朋友誇你寫得好,甚至就拿庸俗醜陋當做自我成就,很容易變成井底之蛙,我們發現能寫得優秀的人多半是虛懷若谷、海納百川、靜如止水、精益求精,加上日常持之以恆的練習,書技自然精進。


品牌與創意


不臨帖,僅靠悟帖難入書味。除非聰穎過頂,而不讀帖穎悟又不臨帖習練,所寫之書,肯定不會入眼,法度不存,何有稱之為書法?,就是普通書寫也得學字之結構,及字筆劃的運用,先左後右,先上後下,之方法。

這個命題,顯而易見,想要寫好書法,又要尋一條捷徑,不學古典,不習練,而直接入筆成境,實在不符規則。

任何事情,先學習,後運用,一如讀書,無萬卷之閱,萬里之行,何有詩湧如泉,文思妙出,何有厚學?能及博採眾長,方有心照大觀,見多識廣,觸類旁通,本領由心學之而有立業,腦中空乏,肚中無物,焉能成事?

簡單道理,樸素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凡書家無不翰墨臨帖終身,文徵明,八九十高齡,依然日臨千字,厲害吧,不要說乳學初探,不想學步,就去飛馳,實為天下之怪,之奇,由此,學而致用,至理是也。

書法,其理無窮,其技無涯,無窮盡之妙境,也不是臨帖而會一時之鳴則成功,需終身悟業,方可符合書法之道。何況不臨帖,更無所達境。

除非尋求另一種方式方法,至今亦未發覺新式之法,得其書法之妙。



狂喜淡墨a


是的,不臨帖寫不出好字,這是板釘的事實。但是,我個人覺得,臨帖不要太死板,每個人寫字的“手路”都有不同,就是說,你怎麼臨帖怎麼練習,也無法寫出象字帖那樣的水平。每個人寫字都有不同,寫得有七八分象就可以了,要寫自己風格才是寫好毛筆字的道路。就是說,走自己的路,但不能盲目,閉門苦練,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多學多練多臨帖,集思廣益,博取眾長,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吸收精華,才能提高自己寫字水平。臨帖主要是學古人的用筆方法和結字方法,而並不是說要臨得有多麼神似。如果沒有臨帖,寫其他字呢?你有辦法寫王羲之水平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走自己習慣才是好辦法。


莫闕


臨貼只是學習書法的一種有效方法,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方法。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門,若如此則食古不化,臨貼不在於似與不似,而在於借鑑他人運筆的力道變化。如果非得是掌握繼承古帖的法度達到形神兼備的水平,你也只是山寨產品,匠人而已。所以,你還得有自己的法門,而這靠“悟”,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高度,還要有象王羲之一樣的天賦。當然很可能在傳統所謂大家的觀念中,你的作品被稱為江湖體、老幹體或是其它體而不被認可,但只要是美的作品,自然有人認可。自己陶冶身心就行,不必在乎。而那些自認為臨貼有法門的作品,有些並不美也不被大眾認可,只是自我彪榜師法XXX大家,然後在圈內吹得神乎其神,更多的只是商業炒作。總之,臨貼未必就是美的作品,不臨貼未必就沒有美的作品。每個人天賦不同,只要陶冶身心就行。


陸路68402123


明確回答”是的“,不臨帖是寫不出有水平的書法作品的。

1、書法這門技藝,有很深的學問,你不去學習怎麼能瞭解它的方法規律呢?

這就猶如你學“數學”,你說你可不可以不看書上的數學題,憑空猜想,你覺得你能造出來嗎?另外比如說你學打籃球,你是不是需要了解怎麼上欄,怎麼算走步,怎麼是3分,怎麼是2分,怎麼是違規,要了解它的規則不是?如果你不遵守書法的規則,那你寫出來的東西也不叫書法了!

2、臨帖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不臨帖,往往會信筆胡來,速度過快,你的線條就沒有骨力。沒有經過多種技法的訓練,你的用筆就非常單調,寫不出複雜的動作。沒有大量的結構練習,你就不知道什麼叫字勢,什麼叫變化。總之,從古至今沒有出現過不臨帖而能有成就的人!

另外要補充一下,在漢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產生前後,那時的寫字跟現在的“書法”定義不同,那時文字是以交流實用為目的,那時的書體也不是一兩個人造出來的,而是整個時期的相互影響而發展定型。

現在的“書法”一詞,是指幾千年的書法發展流傳統一的學術名稱,書法已有了其嚴格的範疇及規律!漢魏時期的篆隸楷草等文字被稱為書法也是後人追加上去的!

所以說現在的書法要臨帖,不能跟漢魏時期造字相比,現在的人你不臨帖去造一個試試?


書法解析


中國文字的書寫載體是從樹皮、竹籤開始,那是"字文",沒有書法可稱。自棉帛生產普及後,書寫的載體面積大,可以容納詩詞歌賦,才出有篇幅書寫,這可能是"書法的起源"。

打自紙張發明後,書法,才被廣泛普及和應用,人們才講究運筆方法和用墨技巧,筆劃組合,字相美感,氣運律動,篇幅章法。

現在提到“不臨貼就寫不出好作品嗎?",你們想想,在古代,他們能成就書法的有貼可臨摹嗎?回答是沒有的。你們再看中國古人書法中的福、壽、愛,這三個字,有不同時期,不同文體,不同字相,不同運筆技法,展示出不同的藝術特色,請問,他們從誰誰那裡臨摹而來?誰也找不到大家的臨摹版本。

從學習書法這個角度來說,臨摹是可行的;從書法的本質來看,人人都有先天(從小到老都無法改變的)書寫的筆跡(可以說是線條),組合成個人特有的字相和章法,中國書壇才有眾星閃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