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沂河纵贯古郯腹地,其有一段折而西去的河床,左岸便是千年水埠重镇——马头。这个拥有繁华历史的小镇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发达,于2013年被省住建厅成功确定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全镇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8.4万人,其中回族居民3821人,是全县最大的回汉族聚居区。紧靠沂河,让马头在旧时代得以繁华兴盛,古镇开发,让历史的马头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一、旧时代,古镇马头繁华鼎盛

《郯城县马头镇百年沧桑》一书中这样记载道:“马头镇,始兴于唐,盛于明清。傍依沂川,舟楫入运,上至京卫,下抵苏杭,素为鲁南苏北之重镇,物资交流之商埠。”字里行间透露了马头繁华的商业历史。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这里便已形成适宜人居的村落,因此有“古镇”之称。到了明清时代,此地水旱交通便利,是商贾云集的贸易码头,素有“小上海”之美誉。鼎盛时期,全镇的大小商店和手工业作坊有三百多家,在郯城县有商会之前,马头就有了商会。古马头分为北水门、颜道口、西道口、大东门等多处集中的商业区。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历史上马头不只是商业重镇,也是红色革命的沃土。早在1929年10月,前辈乡人刘之言在济南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回到家乡在求是小学校长于霭辰的帮助下,创建了“鲁南第一支部”,后来演变成为早期的临郯县委并指挥了著名的“苍山暴动”。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是苍、临、费、莒、邳等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个支部,马头镇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鲁南地区的发祥地之一。

回顾历史,沂河曾经为马头古镇创造了辉煌的商贸繁荣,却在近代战争中几度沦陷后结束了它的漕运使命,马头镇也沦落成了一个普通的乡间小镇。

二、新时期,古镇建设项目顺利崛起

为了延续古镇历史,再现古镇繁华景象,马头镇党委、政府决定启动马头古镇建设项目,并于2014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72.8公顷,总建筑面积211333.77平方米,总投资79923万元,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17年全部建成。

为做好马头古镇开发建设工作,我镇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领衔的设计团队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为马头镇做总体规划。马头古镇开发总体规划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依托现有资源打造“一河、一湖、一古镇”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项目拟分为沂河沿岸区域、南北旱街区域等5个区域和沂河春帆功能区、红色文化教育区、马头历史纪念区、回民文化主题区等14个功能区,通过各个功能区的重点打造集中展现马头的商帮文化、水运文化、回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重塑马头绚烂的历史风采。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历史文化纪念区是古镇开发建设的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总投资5400万元,包括历史文化展览馆、古镇文化广场和十个商业组团。建成后将集文化展览、参观体验于一体,成为郯城县最大的历史文化展览区。目前,历史文化纪念区一期五个商业组团已交付使用。郯马民俗文化馆布展工作已全面完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是古镇的两条中轴街,呈十字型交汇。南北大街贯穿了南门、历史文化展览馆、源兴涌商号、兰家大院、鲁南第一支部等多个景点,东西大街串联了烤牌、酱菜、清真糕点、清素萝卜卷等特色美食,拥有600年沧桑历史的清真寺也坐落于此。今年5月,投资了1400万元对两条大街进行提升改造。为消除空中蜘蛛网,完成了弱电下地、高压电下地工程,同时铺设了各类地下管道。目前,南北大街完成了全长1100米、宽9米的道路铺设工作,整个路段全部由青石板砖铺设而成,东西大街完成了全长2600米、宽12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作。正在进行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路沿石和步道石的铺设工作。两条大街的规范提升为整个古镇的开发建设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根据戴复东院士的规划设计,镇党委投资近千万元对南北大街进行房屋改貌,共新建房屋120间、改貌房屋300间,古建面积达20000平方米,青砖红柱的古镇小街已初具规模。

沂河岸边的千年古镇——马头镇

南门是整个古镇的入口,也是马头具有典型特色的历史文化景点,为了把南门打造成马头古镇的“迎宾门”,投资了300余万元,采用大理石干挂技术对南门进行装修,特邀省政协副主席王宗廉为南门亲笔题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