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希特勒为什么不趁斯大林红场阅兵之际炮轰阅兵广场呢?有什么顾虑吗?

小龙虾148499353


红场阅兵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180万德军已经兵临城下,情况十分危机,当时城内大多数领导机关,大型工厂,以及外交使团,都撤退到哈尔科夫,古比雪夫这样的内陆城市,但是斯大林执意要留下,莫斯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想而知当时莫斯科面临着压力有多大。当时地面部队威胁很小,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是德军的空军,阅兵前的一段时间,德国空军就已经对莫斯科进行了轰炸,虽然战果不多,但是结果也证明了当时德军是有可能突破苏军的防空网进行空袭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依然要进行阅兵。

阅兵式中被称为“救火队长”的朱可夫立下军令状,保证不让一架德国飞机进来。事实也证明朱可夫的确做到了,朱可夫在莫斯科周围部署了1000门高射跑,包括37毫米炮,76炮,85炮等,除此以外还有几百挺的12.7㎜高射机枪,并且参阅的所有部队全部荷枪实弹,其中当然也包括高射炮部队,所有的这些防空火力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火力网。。。

德军将领也知道一旦希特勒知道这次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但是希特勒还是从广播中知道了斯大林正在阅兵的消息,于是命令德军空军立刻出发轰炸莫斯科,德国空军迫于压力仓促起飞打算对莫斯科进行轰炸,但是遭到了苏联空军的拼死反抗,甚至有的苏联飞行员直接用飞机来撞击德军飞机,并且苏军还有威力强大的防空网,没办法,德军只能撇下几架飞机残骸,仓促撤离。

限于当时德军侦查手段的局限:德军当时并不知道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阅兵,直到阅兵之后希特勒才得知了这一情况,随后对戈林大发脾气,指责德国空军的无能,虽然德国空军勉强派出了轰炸机群轰炸了莫斯科。这件事可以折射出德国空军对莫斯科的侦查工作非常有限,事实上由于前线野战机场条件的极端恶劣,在莫斯科的上空已经很少见到德军的飞机了,反而苏联空军占据了莫斯科的上空,加上莫斯科强大的高射炮兵,德国空军根本无法侦查到苏联的阅兵,自然也无法对苏联的阅兵加以干扰。

没有炮弹:在莫斯科方向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情况已经达到了极为恶劣的情况,武器弹药的匮乏已经相当严重,在攻势的最后几天,德军只能将物资集中到几个小型的战斗群以维持进攻,大部队已基本转入了防御。所以并非德军有所顾虑,实在做不到对红场进行炮击,较为现实的就是由空军进行轰炸。

在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联的战力已经损失大半,全世界几乎都认为这回莫斯将在劫难逃。

从1941年6月到11月,德国对苏联闪电进攻三个多月,苏联就损失了超过300万军队、96%的飞机(约1000多架)和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莫斯科已经成了一座行政空城,几乎所有的机关都已经撤离,只有几个主要领导人在坚守,其中就有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11月7月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在全世界都认为莫斯科将很难度过这个曰子的时候,斯大林却做出了一个当时被认为是匪夷所思的重大决定:危机时刻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阅兵。在莫斯科接近危亡的时候,最高统帅却依然临危不惧地坚守在克里姆林宫,而且镇定自若地组织红场大阅兵,这无疑是对苏联将士和莫斯科民众的极大鼓舞。希特勒的闪战把斯大林打了个措手不及。战争初期斯大林不相信德国真的会入侵苏联,从而导致其仓促指挥连连失误,使德军不足三个月便深入苏联境内600多公里,兵锋直逼莫斯科城下,将苏联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墙脚。希特勒绝对没有想到苏联竟有如比之大的战争韧性,眼看就要将莫斯科拿下的时候,却让苏联来了大反转,这种战争态势的变化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经常用了


1941年11月7号,莫斯科红场上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不同于我们以往在国庆日看到的阅兵,这次受阅的队伍全部都是荷枪实弹,在经过莫斯科红场后整装开赴前线。而此时德国的180万大军早已兵临莫斯科城下......

在举办这场阅兵之前,斯大林就曾谨慎的征求过朱可夫的意见,他询问前线的形势是否允许苏联举办这样的大阅兵?朱可夫不无担忧的表示:虽然遭受重创的德军正在进行兵力补充,但不排除趁机破坏的可能。

但为了提振苏军的士气,斯大林还是决定冒险进行阅兵。为了防止德国可能发动的空袭,斯大林抽调来两个师的空军力量负责莫斯科红场区域的防空任务,并让朱可夫立下军令状:绝对不会允许有一架德军飞机进入红场上空。

为了让全世界看到苏军在经历过一系列惨烈战役后仍保有极佳的士气,苏联决定公开这次阅兵式:通过无线电实时向全世界进行广播,其中也包括德国。不过,德国统帅部的将领们刻意对希特勒隐瞒了这次阅兵。

但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希特勒还是无意间在收音机中听到了齐整的步伐声、震耳欲聋的“乌拉”口号;随即,气急败坏的希特勒立刻接通了负责攻打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

统帅中央集团军群的陆军元帅冯-博克被希特勒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紧接着便要求德空军第二航空队在一个小时内迅速出动轰炸莫斯科红场。迫于元首的压力,德空军不得不冒着大雪起飞执行轰炸任务......

但令德国飞行员措手不及的是,早已有所准备的苏军立刻出动大批战斗机起飞迎击,与此同时地面的高炮防空部队也毫不犹豫的向德国飞机全力开火。最终,朱可夫兑现了自己立下的军令状:真的没有一架德军飞机飞临红场上空。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在德军兵临城下的生死关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危急时刻却走了一步红场阅兵的险棋。如果不是朱可夫元帅妙施战略,斯大林也许不可能创造这个背水一战的战争奇迹。

一,一招险棋

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联的战力已经损失大半,全世界几乎都认为这回莫斯将在劫难逃。

从1941年6月到11月,德国对苏联闪电进攻三个多月,苏联就损失了超过300万军队、96%的飞机(约1000多架)和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莫斯科已经成了一座行政空城,几乎所有的机关都已经撤离,只有几个主要领导人在坚守,其中就有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11月7月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在全世界都认为莫斯科将很难度过这个曰子的时候,斯大林却做出了一个当时被认为是匪夷所思的重大决定:危机时刻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阅兵。据说这个不太被人看好的主意来自于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

元帅将军们一般都是下棋的高手,尤其能够在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利用险招力挽狂澜。

在莫斯科接近危亡的时候,最高统帅却依然临危不惧地坚守在克里姆林宫,而且镇定自若地组织红场大阅兵,这无疑是对苏联将士和莫斯科民众的极大鼓舞。

接受检阅的部队滿怀信心地通过阅兵场,然后抱着决一死战和誓死卫国的决心直接奔向战场。几十万莫斯科民众也都充滿信念地参与了保卫莫斯科的战斗,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孩子。

二,兵临城下

眼下德军距离莫斯科只有8公里,德国前沿部队站在阵地上用肉眼便可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顶,这是离希特勒实现占领莫斯科的目标最近的距离。

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便出动190个师(约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分三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起闪电式进攻。

希特勒的闪战把斯大林打了个措手不及。战争初期斯大林不相信德国真的会入侵苏联,从而导致其仓促指挥连连失误,使德军不足三个月便深入苏联境内600多公里,兵锋直逼莫斯科城下,将苏联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墙脚下。

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是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苏军守卫莫斯科的是战斗力一般的三个方面军,其中一个方面军刚刚组建,一个方面军在战争开始时已经被德军打残。

这种战争态势显然已经将苏联逼到了极至,好歹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具有较强的战争动员能力,尤其通过红场阅兵极大地鼓舞了全苏军民的战斗士气,三天后苏联开始全面反击,从而使战争态势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戏剧性的反转。

三,转败为胜

希特勒绝对没有想到苏联竟有如比之大的战争韧性,眼看就要将莫斯科拿下的时候,却让苏联来了大反转,这种战争态势的变化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斯大林在红场阅兵时,希特勒在收音机里听到了斯大林在阅兵场上的动员讲话和参阅部队坚定有力的步伐声,他骂咧咧的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立即向莫斯科进攻,但是德军已经力竭了。

德军的“台风行动"尚末完全展开,整个苏联西部就下起了雪,十月份的莫斯科地区仍不上冻,泥宁不堪的道路严重阻碍了德军的进攻和后方补给,同时苏军借助雨雪天气顽强抵抗,使德军在离莫斯科8公里的位置上动弹不得。希特勒又命令炮兵向莫斯科红场开炮,命令空军对红场进行轰炸。德军的大炮却被泥宁的雨雪阻挡在射程之外,德军空军硬着头皮免强从滿是雨雪的机场上起飞几十架,也被苏联空军和高射炮阻止在莫斯科之外。

这一切早在朱可夫的预料之中。在阅兵之前他就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部署。三天之后,正是在朱可夫元帅的直接指挥下,苏军发起反击战,一个月后德军被迫后撒20O公里。随着莫斯科真正的寒冬的到来,希特勒占领莫斯科的美梦被英勇的苏军和严寒的冬天彻底粉碎了。




九水的水


红场阅兵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180万德军已经兵临城下,情况十分危机,当时城内大多数领导机关,大型工厂,以及外交使团,都撤退到哈尔科夫,古比雪夫这样的内陆城市,但是斯大林执意要留下,莫斯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想而知当时莫斯科面临着压力有多大。


当时没有用炮轰,你以为德军不想啊,但是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火炮的射程根本够不到,德军还位于60公里以外呢,德军的火炮还够不到这个距离,但是很多人说成此时德军已经距莫斯科25公里,真正的情况是等到了12月5号德军才真正到了距离莫斯科25公里处,所以说当时地面部队威胁很小,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是德军的空军,阅兵前的一段时间,德国空军就已经对莫斯科进行了轰炸,虽然战果不多,但是结果也证明了当时德军是有可能突破苏军的防空网进行空袭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依然要进行阅兵。


阅兵式中被称为“救火队长”的朱可夫立下军令状,保证不让一架德国飞机进来。事实也证明朱可夫的确做到了,朱可夫在莫斯科周围部署了1000门高射跑,包括37毫米炮,76炮,85炮等,除此以外还有几百挺的12.7㎜高射机枪,并且参阅的所有部队全部荷枪实弹,其中当然也包括高射炮部队,所有的这些防空火力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火力网,虽然当时都是依靠光学瞄准具,射中射不中全看信仰,当然德军轰炸机可以提升高度来进行躲避,但是也别忘了当时德国的轰炸机同样也是光学瞄准具,形成了一个对等的关系,而俯冲式轰炸机想要俯冲进行轰炸则必然进入进入防空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驱离措施。


阅兵准备工作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很多指挥员都不知道,并且一般的阅兵式都是上午10点进行,这一次特意提前两个小时进行,在阅兵式准备方面苏联就做好了准备和预防措施。

阅兵开始后,苏联所有的广播都转播了当时斯大林的讲话,就算远在德国也可以同样听到,但是德军高层特意对希特勒隐瞒此事,因为当时的天气条件并不好,并不利于空军作战,去的话得不到什么战果,只会徒增伤亡,德军将领也知道一旦希特勒知道这次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但是希特勒还是从广播中知道了斯大林正在阅兵的消息,于是命令德军空军立刻出发轰炸莫斯科,德国空军迫于压力仓促起飞打算对莫斯科进行轰炸,但是遭到了苏联空军的拼死反抗,甚至有的苏联飞行员直接用飞机来撞击德军飞机,并且苏军还有威力强大的防空网,没办法,德军只能撇下几架飞机残骸,仓促撤退。



军武小咖


1941年11月苏德战争爆发仅四个月,德军主力便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首都危在旦夕。此时政府部门和外国使馆已经开始后撤,企业、工厂纷纷关闭,德国间谍到处散布谣言:斯大林放弃了莫斯科,苦于围城之困的军民陷入了极度恐慌。徘徊之际的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展示苏共中央抵抗到底的决心,力排众议,放弃撤离,并提出11月7日举行红场阅兵,届时向全世界实时广播阅兵盛况,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保障计划,以防德军前来骚扰,最终红场阅兵顺利举行,苏联军民受到极大鼓舞,从此斯大林走向了胜利,希特勒走向了灭亡。

红场阅兵时之所以没受到德军火力打击,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德军没有御寒衣服,士气低落,加上之前战斗损失,急需调休和补充兵员,短时间难以集结地面部队对莫斯科进行进攻,这给莫斯科举行红场阅兵创造了条件。

2,尽管推进最快的德军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顶,距离莫斯科市区大约30公里,但是德军炮兵师装备的榴弹炮射程只有二三十公里,并且炮兵不可能部署在战线最前沿,一般在步兵防线后方几公里,炮兵火力难以覆盖红场。

3,严格保密,阅兵式开始之前不允许对外透漏任何消息。11月6日晚上23点,最高统帅部才通知参加检阅的部队到莫斯科集结,参阅部队并不知道去莫斯科干什么;11月7日早上5点,莫斯科市民、外国摄影师、记者接到邀请观看阅兵式。

4,提前阅兵,出其不意。传统革命节阅兵一般都是早上十点举行,这次却提前了两个小时八点开始,当时莫斯科天还没亮,黑暗中可以防止德军空袭。

5,严密的防空网络。朱可夫出任莫斯科城防司令后,加强了莫斯科的防空力量,除了集结高射炮团,他还抽调了两个歼击机师保障莫斯科的上空;并且阅兵当天,莫斯科下起了大雪,能见度很低,无形之中减轻了莫斯科的防空压力。

基于以上原因,红场阅兵得以顺利进行,德军指挥部并不知道莫斯科发生了什么,远在狼穴中的希特勒在广播中听到了红场苏军高呼乌拉的口号,怒火中烧,咆哮着命令前线战机起飞,他要将红场变为一场废墟,德军轰炸机编队在暴风雪中强行起飞,但是刚飞到莫斯科上空,就遭到了苏联防空部队密集的炮火截击,苏军飞行员也起飞迎战,不惜一切代价拦截德国战机,最终没有一架德军战机飞抵红场上空。


叶子的龙少


希特勒没有任何顾虑,要是他能够炮轰或者轰炸,希特勒肯定会下命令的,而且希特勒也是下达了轰炸莫斯科的命令,但是总的来说,德军对于莫斯科的轰炸不是很成功,苏联人有效的保卫了莫斯科的上空。
无论如何评价斯大林,他在1941年11月7日举行阅兵的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气。

至于11月7日当天,当希特勒得知苏联人居然在红场上进行了传统的阅兵式的时候,这时候再拍飞机过去轰炸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况且德军的飞机都被苏联人挡在了莫斯科城外。

按照朱可夫的回忆,他是11月1日知道准备在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斯大林向他征求意见,朱可夫的意见是,敌人在最近几天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敌人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遭到了严重损失,现在正在补充兵力和调整部署。至于他的空军可能会空袭。因此,必须加强对空防御,需要把歼击航空兵从有友邻方面军调到莫斯科来。

但是,准备阅兵可是从10月下旬就开始了,当时的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回忆,一开始他是不赞成搞阅兵的,因为受阅部队只有步兵,没有炮兵和坦克,看起来太寒酸。而斯大林则是指出这个阅兵的意义。同时,派人去找坦克和大炮,凑起来一个像那么回事的队伍,而阅兵部队得到的通知是,莫斯科人很想看看开赴前线的部队,直到11月6日晚上23时,受阅部队才得到通知。应该说这个保密措施非常得力。

阅兵中的苏军民兵,上边这张照片里边,苏联人扛的可不是大盘鸡-德普轻机枪,而是更古老的刘易斯机枪。

如果是预先得到情报,苏联会在红场阅兵,那么德军毫无疑问将会集中大机群像莫斯科发动空袭的,但是当时苏联在莫斯科地区有600多架战斗机,而且这些战斗机可不是老掉牙的伊15,伊16,而是所谓的新式战斗机,德军飞机性能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德军的空袭损失很大,但是效果很小。在整个10月11月份德军空军事实上已经是丧失了空中优势,空军力量的优势已经是转到了苏联人一方。

至于炮火,当时红场远在德军的火炮射程以外,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根本没有炮击的可能性,要袭击莫斯科只能是空袭。而苏军自身的强大防空能力,预防了德军可能对于莫斯科实施的空袭。这个还不是希特勒有什么顾虑,而是这个事情超过了德国空军的能力范围。


有痰


炮轰是不可能的!因为二战时的炮火延伸范围有限,当时德军与莫斯科之间的距离,炮弹还够不着红场。但是,飞机轰炸是有可能的,1941年时的德国空军还是很强大的,事先做好准备,在苏军阅兵时,炸一炸红场,还是可行的。

但为什么没有实施轰炸呢?多一半的原因是在希特勒身上,首先,他可能根本就没想到,苏联方面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下,还会有心情在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日”这一天举行阅兵式。其次,即使希特勒想到了这一点,恐怕也懒得动用德国空军去轰炸。要知道:当时的战况是德军一往无前、所向披靡,苏联红军节节败退。在希特勒看来:苏联方面已经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举行阅兵式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己,没必要对此大动干戈。

所以说,任何历史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情况下、以当时决策人的心理来看待,不能以现在己经得知的结果,回过头来放“马后炮”。



临时客


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德军侦查手段的局限:德军当时并不知道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阅兵,直到阅兵之后希特勒才得知了这一情况,随后对戈林大发脾气,指责德国空军的无能,虽然德国空军勉强派出了轰炸机群轰炸了莫斯科。这件事可以折射出德国空军对莫斯科的侦查工作非常有限,事实上由于前线野战机场条件的极端恶劣,在莫斯科的上空已经很少见到德军的飞机了,反而苏联空军占据了莫斯科的上空,加上莫斯科强大的高射炮兵,德国空军根本无法侦查到苏联的阅兵,自然也无法对苏联的阅兵加以干扰。



德军炮兵够不着: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德军在莫斯科的推进远没有达到足够近的距离,只有个别单位突进到莫斯科近郊,但是也很快被苏军所击退,他们携带的轻型步兵炮根本够不着红场。从军事角度来看,要将工厂纳入德军炮兵的射程之内,至少需要德军的主战线推进到莫斯科近郊地区,这样德军的野战炮兵才能做靠前的部署,事实是直到苏军发起反攻前,德军的战线也不曾推进到如此近的距离,德军的炮兵根本打不到红场,所以就算知道红军举行阅兵,也无能为力。



没有炮弹:在莫斯科方向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情况已经达到了极为恶劣的情况,武器弹药的匮乏已经相当严重,在攻势的最后几天,德军只能将物资集中到几个小型的战斗群以维持进攻,大部队已基本转入了防御。例如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所描述的那样,他的部队每门大炮平均只有50发炮弹,火炮数量连编制的一半都不到,即便是发起战术性的进攻也难以做到,更不用说执行炮轰红场这场大规模的炮击行动了,根本就没有炮弹可供德军炮兵“挥霍”,只有在极为迫切的时候,德军炮兵才会开火射击。



所以并非德军有所顾虑,实在做不到对红场进行炮击,较为现实的就是由空军进行轰炸,但是前线恶劣的条件又无法使轰炸形成规模,所以对于红军的阅兵行为无能为力。从这里总得也可以看到,斯大林选择工厂阅兵看似非常大胆、冒险,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德军步兵战线已经抵达莫斯科近郊,红场已经处于德军重型火炮射程之内,你看斯大林愿不愿意进行红场阅兵。


战略论


1941年初冬,德国法西斯军队已经横扫苏联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挺进莫斯科周围。对斯大林和苏联来说,莫斯科保卫战是生死之战。

之前接连败退于德军手下,苏军并未一蹶不振,苏联的漫长冬季在前,以及还存有实力的苏联军队,斯大林并未失去信心。作为统帅,他需要给苏联军队和人民以信心的力量。

这一年11月7日,苏联国庆阅兵日,是否要阅兵?是考验一个统帅如何做出决定的勇气。在德国法西斯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斯大林依旧选择苏联注入强大信心的阅兵。

但斯大林也并非莽汉,阅兵消息封闭不外透,让朱可夫元帅必须阻止德军飞机飞过红场上空。

希特勒知道苏联阅兵时,阅兵已经开始,气势汹涌,希特勒勃然大怒,匆忙派德军飞机前去破坏,已然来不及。


老李有刀


1941年10月至1942年2月,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莫斯科保卫战。而在11月7日,苏联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红场阅兵。至于德国为何没有在阅兵时炮轰红场,主要是有几个原因。

1、1941年11月初,苏德两军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带展开着反复的争夺战。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在11月7日还未能彻底突破这一防线。这条防线距离莫斯科有约100公里。包抄进攻的德军距离甚至更远。而当时德军中可以执行超远程炮轰任务的,主要是283毫米的K5列车炮(古斯塔夫列车炮那种800毫米的怪物得1942年才出来了)。K5列车炮的射程大约是60公里,所以德军想炮轰红场在炮兵层面上无法实现。

2、苏联进行了严密的部署,许多参加演习的部队也是在前一天晚上才知道了阅兵计划。所以留给德军准备炮击的机会并不多。

3、阅兵当天,德军确实派出了轰炸机,准备进行轰炸。但在战争开始后不久,莫斯科就遭到过空袭。大量的战斗机、高射炮、高空气球、探照灯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空系统。加上苏联方面对空袭有一定准备。德军轰炸机未能突破防线,到达红场上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