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为何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呢?


汉武帝刘彻在执政初期由于有外戚干政的切肤之痛,又有前朝吕后乱政的先例,因此刘彻非常担心年幼的刘弗陵继位后会重蹈覆辙,于是就把他的生母赵婕妤(钩弋夫人)及宫中所有生过孩子的庶母全部处死,来为儿子长久执政辅路,并让霍光、上官桀及桑弘羊等人为辅政大臣。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可刘弗陵只有8岁,又没有母亲的呵护,因此霍光等人考虑到汉昭帝年幼必须要有个知己的人来照顾,想来想去只有刘弗陵唯一在世的姐姐最合适,这个人就是刘彻的大女儿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早年嫁给同辈分的远房表哥盖侯王受,两人有一个儿子王文信,一个孙女王谭,其实刘弗陵比鄂邑公主的孙女还小。


由于刘彻晚年滥杀无辜瞎折腾,他的女儿们大都死去了,只有鄂邑公主侥幸存活下来,她便来到宫中,悉心照顾汉昭帝的起居生活,汉昭帝也十分感激他的姐姐,多次封赏她,公元前87年封她为鄂邑长公主。

鄂邑公主在盖侯死后就和她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相好了,起先还是遮遮掩掩的,汉昭帝和霍光知道后不但没有处罚他们,还下诏命令丁外人伺奉鄂邑长公主,他们的关系也就公开化了。


汉昭帝在鄂邑长公主的照料下慢慢长大了,鄂邑长公主就想替他挑选后宫妃嫔,上官桀就想把自己的孙女上官氏送入宫中待来日成为皇后,可他的亲家霍光认为外孙女太小就没有同意,于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就找到丁外人,许诺只要帮助上官氏进入宫中,他保证让丁外人封侯,丁外人当然高兴,举手之劳的事,就把这事告诉了鄂邑长公主,鄂邑长公主也觉得有道理,就下旨让上官氏进宫做了汉昭帝的婕妤,还封上官安为骑都尉。

鄂邑长公主和丁外人已做了该做的事,现在轮到上官桀等人投桃报李的时候了,上官桀及上官安父子多次请求为丁外人封侯以配鄂邑长公主(因为公主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列侯,不能嫁平民),但霍光就是不同意。

还有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因为儿子的官职没有得到霍光的批准而对霍光怀恨在心,因此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等人合谋想除掉霍光,他们多次在汉昭帝的面前打小报告,但汉昭帝对霍光不仅信任而且还非常依赖,不可能同意他们所说的。


鄂邑长公主等人见在汉昭帝那里得不到他们所想要的,又不能不除掉霍光这个眼中钉,于是他们就走一着险棋,废掉汉昭帝,改立燕王刘旦为帝,霍光是权臣,也是难得的手握重权却又始终效忠于朝廷的大臣,他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诛杀了上官桀及桑弘羊的家族,鄂邑长公主和刘旦也自杀而死。

汉昭帝也更加的宠信霍光,霍光也积极的帮助汉昭帝振兴大汉,刘弗陵死后无子嗣,霍光又拥立刘病已为帝,在他的努力下,汉宣帝刘询将汉朝的强盛推到了顶峰。
只可惜一代公主本来有个很美好的未来,只怪她贪心不足,自毁长城。


遗产君


这个问题是很不确切的。

①汉昭帝没有下令处死其姐姐。

②汉昭帝的姐姐是自杀的。

③汉昭帝即使有心放过他的姐姐,也没那个能力。

④鄂邑长公主的计划是废掉汉昭帝,所以汉昭帝有能力主政,也不见得会放过她。

这里不是讲《云中歌》,而是讲历史上的汉昭帝。

(1)汉昭帝和他的姐姐的简单故事。

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儿子,在汉武帝临死前,将他立为皇帝继承人,并且把汉昭帝的母亲杀了,同时汉武帝令霍光效仿周公的故事,将来辅佐汉昭帝。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年仅8岁,于是霍光等大臣商议,让他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住进皇宫,代为抚养汉昭帝,所以,鄂邑长公主的确有养育汉昭帝之情。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2)鄂邑长公主为什么自杀?

汉昭帝时期,有4位主政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不久金日磾死了,霍光和上官桀结亲,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霍光和上官桀的手里。

汉昭帝12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为他选皇后。上官家想让上官氏(时年6岁)当皇后,霍光认为年龄太小,坚决不同意。

上官家于是走鄂邑长公主的情夫的后门,最后让上官氏做了皇后。

安素与丁外人善,说外人曰:“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上官家感激长公主的情夫,多次奏请封他为列侯,霍光不准,而且霍光多次阻止上官家的人晋升,就这样,上官家和霍家成了政敌。

鄂邑长公主,上官家,桑弘羊,刘旦等密谋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此事被人知晓,层层密报至汉昭帝那里。

汉昭帝和霍光掌握这些情报之后,将这些大臣抓捕,诛其全族,鄂邑长公主自杀身亡。
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3)汉昭帝当时的形势分析。

鄂邑长公主自杀的那一年,汉昭帝年仅14岁,还没有亲政,所以:

①汉昭帝没有主政之权,大权在霍光手里,他想饶了姐姐,也没这个能力。

②他即便有能力,会饶了姐姐吗?不可能啊!

政治是无情的,鄂邑长公主图谋政变,目的是为了废掉汉昭帝,那么汉昭帝又怎么会对姐姐客气呢?

在古代帝王政治中,那里有什么亲情可讲,父子母子都可以互相残杀,更何况这只是姐弟罢了。

说到底,是鄂邑长公主先不仁的,而且最后汉昭帝也没杀她,她是自杀身亡的。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一、独夫民贼汉武帝

汉武帝在近年来,被评价为千古一帝,其实按照传统的历史观念,汉武帝是一个独夫民贼。

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巧取豪夺,此外,汉武帝骄奢淫逸,无限度透支民力,如果不是仗着汉朝有吕后期间的休养生息以及文景之治的基础,估计,汉武帝的帝国,也会如同秦末那样,被各地蜂拥而起的起义军给推翻。

汉武帝对百姓凶残,对自家人也从不手软,汉武帝驾崩之时,他的女儿里,只有一个鄂邑公主还在人世。

二、汉昭帝

1、杀子立母

汉武帝逼死了和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还是个孩子的刘弗陵(史称汉昭帝)。

汉武帝在传位前,有一定的担忧。

因为汉武帝想起了汉朝这么多年的往事:比如,刘邦一死,吕家人就差不点把刘家人斩尽杀绝;又比如自己年轻那会儿,刚当皇帝的时候,窦太后一家对朝政的把持。

汉武帝担心还是孩子的昭帝登基,会让昭帝的生母(赵婕妤)把持朝政,并且倾覆刘家天下,于是,汉武帝没废话,命人先杀了赵婕妤。

这便是杀子立母的由来。

这些事儿办完以后,汉武帝还为汉昭帝安排了辅政大臣: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安排完这一切以后,汉武帝便撒手人寰了。把一个庞大的帝国,留给了还是孩子的汉昭帝刘弗陵。

2、汉昭帝的童年

汉昭帝登基以后,霍光考虑到汉昭帝还是个孩子,生母和嫡母(这里指卫子夫) 也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为了照顾汉昭帝的起居,霍光想起了一个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也是此时汉武帝的女儿中,唯一一个尚在人世的,至于汉武帝的其他女儿,都被汉武帝逼死或者杀死了——从汉武帝的女儿们的下场,不难看出,汉武帝的公主是真不值得羡慕,给汉武帝当女儿,也绝对是高风险的“职业”。

就这样,在鄂邑公主的抚养中,汉昭帝一天天成长起来了。

三、朝廷的变故

1、树敌太多的霍光

汉武帝临终之前,是安排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个人一起辅佐汉昭帝。

而四个人里面,金日磾一直远离权力核心,身为匈奴王子的他,也懒得参与汉朝的权力斗争,因此,他也乐得成为看客。

而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则不这么想。

三个辅政大臣里面,霍光最为强势。桑弘羊、上官桀,都不是霍光的对手。

而上官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于是找关系,先是讨好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之后通过鄂邑公主的门路,把孙女嫁给了汉昭帝(也就是历史上的上官皇后)。

而丁外人想封侯,于是委托上官桀和鄂邑公主出面,本来丁外人想,有公主和上官桀出面,自己这个侯爷,肯定没悬念了。

不料霍光坚决反对。

于是,鄂邑公主开始恨上霍光了。

此外,桑弘羊也想给自己家亲戚谋取爵位,结果也被霍光拒绝了。

鄂邑公主、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都开始把霍光当仇人了。

2、不甘寂寞的燕王刘旦

燕王刘旦,也是汉武帝之子,论年纪,要比汉昭帝大很多。

按说如果作为嫡长子的刘据做太子、做皇帝,刘旦是无话可说的,毕竟人家是嫡长子,而刘据自杀以后,刘旦觉得,怎么轮,汉帝国的皇位,都轮不着刘弗陵这个瓜娃子来坐。因此,刘旦对汉朝朝廷是十分不满,并且也十分想取代刘弗陵。

毕竟,论年纪,刘旦是哥哥,比刘弗陵有资格做皇帝;

论出身,刘旦不是嫡子,可你汉昭帝也不是啊!

说实话,换做我是刘旦,我也得郁闷许久。

而霍光的专权,刘旦的不满,让桑弘羊等人想到了一条妙计:鄂邑公主等人让刘旦派人去京城,以燕王名义在汉昭帝面前控告霍光有篡位野心,鄂邑公主等人本以为此计刻意挑拨汉昭帝和霍光的关系,从而扳倒霍光。

只要霍光一垮台,桑弘羊、丁外人还有上官桀的心愿,都可以达成,结果哪料到,汉昭帝压根不信燕王派来的人的告发。

此计落空,鄂邑公主、桑弘羊等人又想了个办法。

那就是,想方设法在京城发动政变,杀死霍光,之后直接废掉汉昭帝,然后迎立刘旦做皇帝。

而这个计划还没等实施,就被霍光发觉,最终,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被霍光一网打尽,而鄂邑公主也自知霍光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自杀身亡。

可叹鄂邑公主,为了情人谋害弟弟,最终赔了自己。


人文之光


汉昭帝,我们都知道即位时年纪很小,加之他的母亲被汉武帝杀死了,所以他从小就由他姐姐扶养,正所谓长姐如母。可汉昭帝却把扶养自己长大的姐姐处死了,这是为什么?

汉昭帝的姐姐为鄂邑长公主,她不是汉昭帝的亲生姐姐,是异母姐,但因她是汉昭帝唯一在世的长姐,所以就由她来扶养汉昭帝。这位公主也有自己的心上人,据记载是丁外人,而她想让汉昭帝封自己的心上人为侯,可霍光就加以阻拦,这就惹得公主不乐意,汉昭帝是她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自己为心上人要求点待遇并不为过,所以公主就怨恨起来霍光了。而当时正好有不少人对霍光表示不满,像进行改革的桑弘羊,就因霍光没有替自己的儿子安排职位,对霍光十分不满,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也是不满,因为权力都掌握在霍光手里。


正是因为有一群人对霍光不满,所以在燕王刘旦的召集下,这些人就商量着以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的罪状来推翻霍光的专权,可汉昭帝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表示自己非常信任霍光,而这些人知道汉昭帝的态度后,就让鄂邑长公主摆酒席请霍光赴宴,准备在酒宴埋伏士兵击杀他,乘机再废除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被发觉,霍光就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及家族全都诛杀了。燕王、鄂邑长公主也都自杀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汉昭帝的姐姐叫鄂邑公主,汉昭帝当皇帝的时候还是个小孩,晚年的汉武帝疑心太重,就觉得既然弄了个小孩当皇帝,那就一定得把路给汉昭帝铺好,具体有三大措施,一是“子贵母死”,赐死汉昭帝的母亲,以免发生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外戚专权故事。(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第二件事就是给汉昭帝在朝政上找一个得力的辅佐大臣,同时也是引路人,这个人汉武帝选择了霍光,就君臣之道来说,霍光的确能够称得上楷模,尽心辅佐汉昭帝,从来没有僭越之心。

再一个就是给汉昭帝找一个照顾生活的人,毕竟汉昭帝还是个小朋友,宫里太监宫女众多,如果每个人看着,怠慢了汉昭帝还是很有可能的,即使怠慢不了,对汉昭帝太好的话也不合适。

就像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没长大就因为被宫女折腾的厉害丧失了生育能力,汉昭帝继位的时候也才八九岁,懵懂未开,难免不会遭类似的毒手,因此这选一个人到宫中照顾汉昭帝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人就是鄂邑公主,汉昭帝唯一一个在世的姐姐,因此汉昭帝与鄂邑公主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按道理来说这种从小处出来的姐弟情是无懈可击,但问题出在了鄂邑公主身上,她有一个情人,身份地位很低,难登大雅之堂,因此俩人一直暗中幽会。

后来汉昭帝知道了这个事情,也觉得没什么,反而鼓励姐姐加油,得到了皇帝的允诺,鄂邑公主也不再避会,想做点什么直接就做了,时间一长她觉得应该给情人一个名分,便给汉昭帝说这个事,但让霍光给挡住了。

这时候霍光的政敌就撺掇鄂邑公主,何不除之后快,鄂邑公主毕竟没有什么政治韬略,一根筋,真的就联合了几个朝中要人准备给霍光来个鸿门宴,要不是事情败露,霍光估计真的就交代了,结果鄂邑公主只能自杀,至于说她的“小情人”,鄂邑公主那么喜欢他,也就被送去接着伺候鄂邑公主去了。


历史三日谈


有人不幸,就有人幸运,汉武帝晚年的一场巫蛊之祸,太子不幸被牵连,结果帝国继承人传承出现空缺,作为汉武帝幼子的刘弗陵幸运的继承了大统。

汉昭帝继位时只有八岁,他的母亲钩弋夫人在他登基之前被汉武帝处死(立子杀母,汉武帝恐子弱母壮,吕后干政之事会再度上演),因此宫中缺少照料汉昭帝的亲人。帝王年幼,又不能没人照顾,鄂邑长公主作为汉昭帝当时唯一在世的姐姐,在群臣的建议下承担了照料汉昭帝的责任。



作为帝王的抚养人,汉昭帝多次为鄂邑长公主增加爵邑,甚至在得知鄂邑长公主与自己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私通后,直接下诏令丁外人去侍奉鄂邑长公主。


按说享受如此的待遇,鄂邑长公主该知足了,可惜后来因为丁外人,鄂邑长公主卷入了几位辅政大臣的斗争之中,在这次斗争中鄂邑长公主支持上官桀,燕王刘旦,结果霍光一方取得胜利,鄂邑长公主作为失败的一方,最后自缢而亡。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男女都一样,为了情人,容易迷失自我,鄂邑长公主若是稍微能克制一下,也许在汉代的公主,鄂邑长公主的知名度能名列前茅,她的事迹也会在史书中大书特书。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事件,太子刘据和皇后因此死去,牵连到很多人,之后汉武帝又立子杀母,赐死钩弋夫人,立她年幼的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以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为辅政大臣。


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因为汉昭帝年幼,她的母亲也不在人世,就由她的异母姐姐扶养。就是鄂邑长公主扶养他长大。

而他的辅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等人又是亲家关系,开始的时候他们关系很好。后来要为汉昭帝选皇后。上官桀想让上官家的女子为皇后,霍光不同意。于是就通过鄂邑大公主的心爱之人丁外人的关系,在通过鄂邑大公主才得以成功。

由于后来鄂邑大公主想让丁外人封为候,可霍光不同意。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因为自己儿子的官职位置一样被霍光所阻拦。


因此上官桀、桑弘羊和鄂邑大公主等人都对霍光心生不满。怨恨霍光独断专行,所以就攻击霍光。

而作为汉昭帝的兄弟刘旦,因为自己没有当上皇帝,心有不甘,所以刘旦、鄂邑大公主、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决定废掉汉昭帝,除去霍光,迎立刘旦为帝。

但却被霍光所识破,同时汉昭帝对霍光又很信任,最终不仅没有成功,汉昭帝反而对霍光更加的恩宠。

最终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家族被杀,刘旦和鄂邑大公主也自杀而亡。



上官家和桑弘羊的失势,从此霍光在无敌手,得以独掌大权,而后辅助汉昭帝,逐渐改善汉武帝晚年留下的衰败的局面,给后来的汉宣帝中兴奠定了基础。后来汉昭帝英年早逝无子,刘贺登基后没多久又被废,最后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中孚鉴


因为霍光想让他姐姐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