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戰場與遊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吳殳《手臂錄》中提出,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也有提及。遊場一詞最早出現在宋 王禹偁 《籍田賦》:“撫御耦以無怠,履遊場而有蹤。這裡的遊場指的是出遊田獵的場所。而在吳殳與戚繼光所指的遊場指的是民間武術人,共同練習較藝的的地方,就如同當下民間的一些跤場也是遊場的一種。戰場無需要過多解釋。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現代的民間跤場

戚繼光認為遊場的功夫多是花法,不實用,對於此是一種貶義,這顯然忽視了民間個體的槍術應用。吳殳研習槍術,雖然打算為兵事作貢獻,然而生不逢時,其師石敬巖未能指導全部槍法傳授,就死於戰事,明朝很快即亡。進入清朝,吳殳心灰意冷。所以,他終生未能上戰場一搏。這使他與久經的沙場的戚繼光相比,顯然沒有戰場實戰經驗。然而,吳殳也不是空談槍術的“理論家”,從他的學習槍術的經過和書中的實踐經驗看,他在民間個體對搏中有著豐富的實戰經歷,積累了大量的實戰戰例。這就是他的“遊場”,他師父石敬巖說:”槍桿重八斤,極硬,學成上陣,著著殺人!“可見並非花法。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吳殳所學槍法來自石敬巖,在《手臂錄》第六章 六家槍法說中”敬巖木槍長九尺七寸,根大盈把,尖徑半寸,腰勁如鐵,重需十斤。“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長槍造型圖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手臂靈》記載了吳殳師從石敬巖練習槍法的情況,說:”石師之教,先練戳,戳不許多,四伐五伐(一伐為50下),則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一伐,以力竭為度;戳不竭力,則手臂不油滑,初址不固,臨敵無以殺人矣。以漸加之,必日五百戳,幾百日而後址固焉。“又說”餘本書生,不能專其技,僅得三年之工,戳革既熟,然後教以連環,連環者,一戳一革,互為主客,二人慾相殺如仇怨焉。宗門重涅盤堂禪,謂臨死時用者也。槍亦重臨陣有用者,習時稍容情,即臨陣無用矣。“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從上述的訓練方法可以看出,民間的習武的練習方法應該比戰場上士兵訓練艱苦多了。戚繼光選兵”只是鄉野老實之人,……黑大、粗壯、辛苦,手面皮肉堅實,有土作之色是也。“也就是說戚繼光選兵要的是有常年勞作之人,身體好,且強壯。而民間所練,石敬巖將一介書生訓練成”無敵“之人,這遠比戚繼光訓練成的士兵難多了。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推山塞海式

吳殳:”二十年前,好與四方槍師為戲,絕少當意者“從吳殳的描述可以看出其槍術的高超。

在戰場中的槍法應用與平日對打的不同,”但大敵交鋒與平日場中相對比不同,千百人簇擁而去,叢麻蓬,豈能舞丈餘長竿,迴轉走跳?“這是戚繼光對於遊場中槍術的跳躍轉身花法在於戰場中的駁斥,而在遊場對練之中,其技法與戰場有著很大的區別。戰場中的槍法簡單實戰即可,一般一革一戳,即使你戳不到對方,你的隊友也會幫你戳到。而遊場之中,所有的技法及戰術都需要你自己去實現。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革殺

而如今,吳殳所說的槍術練習方法早已沒有人在練習了,筆者近來按照吳殳所說,四伐五伐的戳法,基本上練完四伐手臂就抬不起來了(四米槍,重六斤),現代的槍術多以表演為主,槍都是繞來繞去,多以花法為主,圖人前美觀,每日戳五百,基本上沒有人能夠作到。

拳擊及現代搏擊技術的成長,基本上繼承了遠古的武者習練方法,每日擊拳數千下,並在”遊場“中較技,使其技法更上一層樓。而中國的傳統武術則盡失其真傳,花法的發展為中國武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道路,但其卻讓其內在的東西失真,注重套路技術,不注重用法及功法練習,最終也只能做為人前美觀的觀賞罷了。

中國武術冷兵器知識——戰場與遊場中的槍術

當代的太極杆,其練習方與古槍法極為相似

但看吳殳所講的槍術練習方法,就能夠讓眾多的人望而卻步,如想練到真功夫,必下狠心不可,而現代的功夫練習者,有幾人能夠做到每日一個動作練習上百次?

或許中國傳統武術,在古時就有花法存在吧,難怪三百年前的吳殳就說”一遇俗師,即溷於大封大劈,盡失故步。“而在當下的今天,豈不是皆俗師也?

參考:於志鈞《中國傳統武術史》卷五 中國傳統槍術史

吳殳《手臂靈》

戚繼光《紀效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