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學習書法用筆,捻管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恐怕未必認識清楚了。

毛筆其實不是隻有中鋒,而是“三鋒”,即中鋒,外鋒和內鋒。

毛筆是圓錐狀的,但是,寫字的時候,毛筆是三角刀狀的。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如果我們把毛筆看做的一個三角形的“刷字”,那麼最小的那個銳角,就相當於“中鋒”,而寫字的粗細變化,不是“中鋒”決定的,而是銳角的“腰”決定的。

所以,那個銳角的“腰”就相當於毛筆的“側鋒”了。

而毛筆和“三角形”刷字不同的是,“三角形”刷子的毛不一樣長,毛筆的毫是一樣長的。

所以,毛筆好像沒有那個三角形的“腰”。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而事實上,毛筆的“腰”即是中鋒的一部分,也是兩個“側鋒”,即內鋒和外鋒。

我們眼睛看見的,叫內鋒,看不見的,叫外鋒。

正因為毛筆是圓的,又有我們看不見的一面,所以,運筆往往會產生“缺筆”、“缺墨”的情況,這就需要補筆,往往用捻管的方法實現。

當然,也可以用翻腕、轉肘的方法,主要看執筆習慣是枕腕,懸腕還是懸肘了。同時,也要看習慣動指,還是動腕。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方法上確實不一樣,但是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調鋒補筆而已。

寫字主要是中鋒狀態,但是,不是任何筆畫都能夠用中鋒完成的,這就需要利用“內鋒”和“外鋒”了。

內鋒和外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側鋒”,側鋒,也叫副鋒。但是,側鋒表達不是很清楚。所以用“內鋒”和“外鋒”比較清楚。

一般來說,中鋒下筆達不到著墨效果,就需要“補充”沒有墨跡的地*方,這樣,就需要用“內鋒”或者“外鋒”去補充出來。

具體,就是“捻管”這個動作。捻管根據需要有“左旋”和“右旋”,同時也有有一定的“推拉提按”輔助,才能完成。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其實,從筆畫運行過程來看,捻管主要在起筆和收筆部位。

如果我們注重“四法”,即,起筆之法、行筆之法、收筆之法和接筆之法,那麼,你不想不會“捻管”都自然就會的。

捻管很重要,但是,除了“四法”,還有“三筆”更重要。

“三筆”即,筆法、筆意、筆勢。寫字沒有“法、意、勢”的先入為見,什麼技法也白搭。

我已經考察很多書法家的臨摹了,能夠做到法、意、勢俱佳的幾乎沒有。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所以,書法的最大問題是看明白法帖的“法、意、勢”和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我們把這些叫做“四法三筆”。

書法的法,就在“四法三筆”之中。

不是信誰,而是一個蘋果兩個叫法的問題。比如側鋒,我說是內鋒外鋒,其實是一回事。捻管,每一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或者肌肉反射不一樣,但是,都是為了把筆畫寫出來的補充動作。你用腕,他用指,沒有本質區別。

這就是我說的,中鋒不可能寫出所有的效果,就需要側鋒補充一下,具體做法就是捻管。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比如一個點是三角形的,你無論中鋒還是側鋒,都不可能一筆寫出,這就需要“捻管”。所以,寫字一定要注意起筆、行筆、收筆、接筆。

捻管屬於起筆,也屬於收筆,看具體筆畫而定。

有人說,捻管用手指,有人說用腕,到底信誰的?

這一點孫曉雲說的倒是很清楚,她說,古代書法理論,都是比喻性的語言,不太好理解,不像我們今天,是有操作法語言描寫。

所以,不是信誰,而是一個蘋果兩個叫法的問題。

捻管對寫好字很重要嗎

比如側鋒,我說是內鋒外鋒,其實是一回事。

捻管,每一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或者肌肉反射不一樣,但是,都是為了把筆畫寫出來的補充動作。你用腕,他用指,沒有本質區別。

很多最可怕的理論,就是天花亂墜,令人霧裡看花,眼花繚亂,把一回事情,說的各有各的道理似的。

我不反對各自表述的自由,但是,不能把最後目的一樣的事情說的好像完全不一樣似的。

捻管是手指旋轉筆管調整運筆方向,翻腕是手指不動手腕動,方法不同,目的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