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寶寶吐奶別隻會拍背了,這3個妙招幫了大忙

胃食道逆流是寶寶很常見的問題,胃與食道間有括約肌構成類似栓子功能,可避免食物由胃往上跑到食道,但因新生寶寶肌肉發育仍未成熟,栓子無法拴緊,則胃部的食物容易逆流往上跑去刺激到食道,所以寶寶在餵奶後會出現溢奶甚至出現吐奶的情形。其中四個月到一歲大的寶寶們最容易出現,通常一歲過後症狀就會慢慢改善。

醫生建議:寶寶吐奶別隻會拍背了,這3個妙招幫了大忙

胃食道逆流會讓寶寶出現溢奶吐奶、不想吃東西、持續性打嗝、咳嗽、躁動不舒服、睡不好、生長遲緩,如果吐出的奶不小心嗆到吸入肺部,還有可能出現吸入性肺炎,大一點的小孩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痛、食慾不振。但是寶寶嘔吐有時候並不一定是胃酸逆流的問題,如果嘔吐物中伴有黃綠色的膽汁、或是呈現噴射狀的嘔吐,就一定要趕緊帶去給醫生檢查。

中醫如何看胃食道逆流

食道、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中醫和脾胃的功能有很大的關係,脾主運化與腸胃蠕動、消化吸收的功能有關,胃主受納,就像一個儲存食物的袋子,如果胃出問題,則出現胃氣上逆、胃中的食物往上跑,就會出現嘔吐。

胃食道逆流表現的症狀常見厭食、食慾不振、嘔吐,這都與脾胃出問題有關。嬰幼兒先天脾常不足,爸媽在餵養時要更留意,如果過度餵食,很容易乳食壅滯,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如果只是餵奶後的溢奶、嘔吐的奶量不多,可按摩以及餵奶後姿勢的調整來改善,但若嘔吐嚴重、躁動、睡不好,甚至體重遲滯不增,常與脾胃虛寒、或乳食積滯有關,可考慮使用溫胃暖脾、健脾消食的中藥,如:乾薑、吳茱萸、萊菔子、白豆蔻等製成外敷藥膏,敷貼於肚臍或腳心,也可搭配口服中藥,如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或半夏瀉心湯等來改善脾胃的功能,也可搭配中藥,如:海螵蛸、浙貝母、牡蠣等,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來減輕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醫生建議:寶寶吐奶別隻會拍背了,這3個妙招幫了大忙

如果有寶寶有胃食道逆流,爸媽怎麼做?

姿勢調整

餵食後,將寶寶維持頭高腳低約45度的姿勢或維持直立姿勢約15~30分鐘,並加強餵食後的拍嗝。避免餵食後坐在嬰兒椅或汽車座椅上,坐姿反而會加重腹部壓力,更容易讓胃酸逆流往上跑。雖然研究顯示,趴的姿勢可以減少胃酸的分泌、改善胃食道逆流,但是趴睡會增加新生兒猝死的機會,除非爸媽在一旁盯著看,不然還是不建議採用趴臥的姿勢。

食物調整

少量多餐的餵食,若一次餵食太多量,也會加重胃酸逆流。有些對牛奶過敏的寶寶,表現也會以嘔吐為主,此時也可考慮改成水解蛋白奶粉喂2~4周,觀察寶寶症狀有無改善。如果是母乳寶寶,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減少吃奶製品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

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爸媽可通過以下按摩方式,摩摩肚子、按按背部,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不僅能減少胃酸逆流的症狀,還可促進寶寶食慾,但是飯後半個小時內,並不適合按摩,最好可以在用餐前或洗澡後幫寶寶做按摩。

醫生建議:寶寶吐奶別隻會拍背了,這3個妙招幫了大忙

胃酸逆流大多數隨著寶寶長大而慢慢改善,爸媽不需太過緊張擔心,可先嚐試改變餵奶姿勢、餵養方法,並配合按摩來改善;若症狀持續,體重停止不前,吐奶量越來越多,可帶寶寶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