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篇宋词怀古之作如何赏析?

听竹轩243


这三首词均是宋代词坛上耀人眼目的扛鼎之作。三位词人也是宋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千百年来,赏析这三首词的文字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数。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搜搜。这里,笔者只从个人理解的角度,指出四个鉴赏路径,供你参考。

1.所抒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词借赤壁古战场和周瑜火烧赤壁的故事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时的登临之作。王安石在宋代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因此,当他踏上金陵这个六朝古都时,面对北宋当时积弱不振的社会政治局面,自然就想到了朝代的兴亡、国家的命运。他把自己的这种忧虑借《桂枝香》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形象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出来,显得大气磅礴而又韵味绵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晚年被起用为镇江知府时的作品。辛弃疾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朝廷想起并起用,是和当时朝廷的主战派人物韩侂胄密切关联在一起的。韩侂胄当时掌握着朝廷大权,他想通过伐金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所以,在辛弃疾被朝廷罢职闲居20多年后,韩侂胄因为上边的那个原因想到了辛弃疾并起用了他。可是,辛弃疾到临安后,发现了韩侂胄的这种企图,加上他对临安小朝廷依然沉浸在纸醉金迷中的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感到伐金无望,于是,就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千古名作来抒发时无英雄的感慨,来抒发自己不能真正被重用的愤激之情。

2.所用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通过借古抒怀的手法来表达词人的感情的。词的上阙先描绘赤壁古战场,下阙写赤壁大战的英雄周瑜,一境一人,古事古人,把词人的壮志真切形象的抒发了出来。《桂枝香·金陵怀古》主要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来抒词人对北宋王朝积弱不振的社会政治局面的担忧。上阙写登临远望所看到的景象,是实写;下阙先写金陵往日的繁华,再写今日的凋敝,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现了辛词一贯的特点,这就是用典。全词一口气用了5个典故,从而把词人的感叹之情、愤激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3.结构特色。苏词上阙以写景为主,下阙以写人抒情为主。上阙的写景为下阙写周瑜、抒情感作了充分的铺垫,使上下两半阙读起来有浑然一体的感觉。王词上阙尽情描绘登高所见之秋景,为下阙怀古张本。下阙先写六朝繁华,继写陈朝灭亡,最后再写今日依然回荡着的亡国之音,读来令人警醒。辛词上下阕连用五个典故,使全词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4.词作风格。三首词笼统地来看,均显豪壮。但细细品味,各有其独到之处。苏词于豪放中见洒脱自然,有浑然天成之感;王词于豪放中有清俊通脱之气,显得大气磅礴,高瞻远瞩;辛词于豪放中显雄视千古之英气,有沉郁顿挫之风骨。


立恒语文


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篇宋词怀古之作如何赏析?


前言

这三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苏轼、王安石、辛弃疾也是两宋最有名的文人,诗词俱佳,相对来说,辛弃疾在词这一诗体下力最多。

辛弃疾的词另有一个特点, 靖康之耻以后,南宋词人的豪放词风之多中有忠君报国的内容,例如刘过、张孝祥、张元干、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在豪放一派中,更有辛派之说。

另外辛词更喜欢用典,相比苏轼和王安石的作品,读辛词更加费脑,没有一定学力,看懂不容易,常常需要对照注释来看。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用典:三国时的周瑜、事件是赤壁之战。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用典:南朝陈的灭亡,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陈叔宝《后庭花》。

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最多:三国的孙权赤壁大胜;南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北伐成功;宋文帝刘裕隆北伐失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霍去病击败匈奴,封狼居胥山;廉颇的故事。

结束语

以上三首词都是怀古,但是王安石与苏轼基本处于太平盛世,虽然政治上也有血雨腥风,但是都没有辛弃疾等南宋词人的家国只恨,因此词的内容上缺少辛弃疾的战斗精神和现实意义。

苏轼词“人生如梦”,多是个人命运的感慨;王安石多了一些离黍之思;而辛弃疾词却类似一篇政论文,对当时的战局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其结果正如所料,南宋在韩侂胄的指挥下大败而回。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1.〈桂技香.登临送目〉。为北宋宰相王安石所作。时间、地点是在金陵城的晚秋。作者面对滚滚长江及江边峰峦叠翠的山岭,遥想六朝尤其陈后主旧事思绪万千。抒发了他治国理政的责任和励精图治、改革弊政的决心和信心。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苏东坡谪居黄州时的遊记。三国时吴、魏之战的赤壁在今湖北的嘉鱼,而苏轼所到的赤壁在黄冈,並非当初交战之处。词中虽然缅怀古人,但也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意识。一生抱负、无处施展的无奈和受到排挤、贬谪后既消极又自勉乐观的态度和精神。这首词也是苏词中写得最好的几首之一。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时间、地点为沦亡后的江苏镇江北固山。据说当时辛弃疾正知州镇江,已六十六岁高龄了。通过怀古,表达了作者坚决主张抗金,统一中原的决心和信心。"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明作者虽年事已高,但若叫自己上阵杀敌,也决不推辞的真实想法,令人肃然起敬。

三首怀古词都写得不错。但个人角度,应该是更喜欢苏轼和辛弃疾两人的那两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