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日芯


火烧赤壁是曹操被坑的最惨的一次,而依照曹操诡诈狡猾的个性,他难道没有看出来吗?曹操的手下谋士为什么集体失声?除了徐庶,难道没有人看出点猫腻吗?

非也

其实曹操之所以被骗,完全是因为整个计策太高明而已,高明的连狡猾的曹操也上当了。那么曹操都受了什么蒙骗呢?

为了使狡猾的曹操上当,火烧赤壁前可谓是一计连着一计,计计相连首先是离间计,周瑜借蒋干探听吴军虚实时,故意让蒋干看到蔡瑁、 张允来信(其实是周瑜伪造的信件),蒋干报告曹操二人是奸细,曹操上当,斩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

接着黄盖与周瑜暗自商量,表演苦肉计。而苦肉计实现的前提是曹操必须相信,于是为了让曹操相信,周瑜找来善于辩论且有胆略的阚泽前去曹营诈降,阙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凭着一身胆气勉强让曹操相信。

随后曹操派去东吴诈降的蔡中、蔡和来信,信中说了黄盖被周瑜毒打,黄盖愤愤不平的事情。至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苦肉计。但是,苦肉计之后如果想打败曹操,必须让曹操连船方能起效,这时一个神奇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庞统

庞统骗蒋干向曹操引荐自己,紧接着就向曹操献了连船之计。那么曹操为什么会相信庞统呢?原来,先前曹军大败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北军不习水战,多生瘟疫。试问士兵在船上连站都站不稳,又生着病,如何打仗?而庞统献连船之计,几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 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此计一出,武将甚喜,因为他们要站在船上与吴军对敌。那么文臣和那些谋士们呢?他们没有人看出猫腻来吗?有,谁呢?程昱

程昱当时就提出:连船虽然平稳,但是一旦东吴运用火攻,那么就难以防备,所以不得不防。而这时曹操嘲笑程昱道:你虽然考虑的很周到,却没有发现真正的关键之处。那么关键之处在哪里呢?

曹操得意的说:如果要用火攻,必须借助于风力。如今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而我军居西北之处,如果东吴用火攻,岂不是自己烧自己之兵吗?

此语一出,举座皆呼:丞相英明,而程昱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曹操看到的问题,周瑜随后也想到了,因此周瑜气的吐血一次,然后找到孔明询问良策。诈降计、离间计、苦肉计、连船计,临到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可惜这刮东风是违背常理的。随后便有了孔明借东风,周瑜烧赤壁之壮举。

因此,回顾整个过程,火烧赤壁前,周瑜的计策被许多人都看到了,庞统知道,徐庶知道,曹操知道,黄盖知道,甘宁知道,阚泽知道,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会成功?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会有东风。而孔明“一战封神”靠的就是借东风。而整个《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也是借东风,至今历史上这个东风究竟是怎么来的,还是个谜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谋士徐庶看出了猫腻,但是碍于刘备的恩情而没有吱声,后借机领兵讨伐马腾、韩遂去了。而程昱也看出了猫腻,但是因为曹操坚持冬天一定不会刮西北风,所以程昱也不再说话。最后也是程昱看出黄盖诈降,但此时已晚,火船已近,风势又起,风助火威,曹操遂败。也许曹操其他谋士也都看出来了猫腻,但是谁又会相信冬天真的会刮东南风呢?

本回答行文逻辑来源于《三国演义》一书,不喜勿喷!


每日趣评


曹操手下谋士不少,但曹操在商讨大事时与之谋划的主要谋士应该是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刘晔、蒋济六位了。我们先来看看赤壁之战时,他们在干些什么?


首先是郭嘉,郭嘉被史书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几乎算无遗策,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斗中为其出谋划策,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惜他在辅助曹操平定北方后,就患上了疾病去世了,当时才是公元207年,正因为死的太早,他也没能够参与赤壁。

荀彧其实算是曹操发动难征的推动者了,他鼓励曹操南征,继而乘机一统天下。但荀彧虽然鼓励,但他并没有跟着曹操去南征。荀彧是曹操最重要的心腹之一,因此曹操要把荀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就是老窝许昌,毕竟老巢一失,曹操就彻底凉了。只有荀彧守家,曹操才能去哪里都能安心,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了曹操的根基兖州,这足以见荀彧能力。正因为荀彧一直都是在后方,所以他也没有随军出征赤壁。

荀彧的侄子荀攸被曹操誉为“谋主”,也是算无遗策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跟随曹操出征在外,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但在公元207年,曹操论功行赏,让他担任中军师。这个中军师不再是跟随出征了,而是专职掌管刑罚之责,从这时起,荀攸也是守后方了。而次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正式开启。荀攸也没能出征,而是在后方。

毒士贾诩也是奇谋百出,赤壁之战时,他是随军出征了的。在拿下荆州后,他曾劝阻曹操不应立马取江东,而是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但被曹操拒绝。在火烧赤壁前贾诩可能是有所顾忌的,但曹操已被胜利蒙蔽,之前的劝谏也没听,有可能被火攻即便和他提了,曹操也不会听从,贾诩还是不提的好。



程昱在协助曹操攻取了荆州,天下已差不多掌握在曹操手中后,认为大事差不多已定了。他觉得功高盖主不好,要懂得知足,于是选择了急流涌退,把兵权还给了曹操,阖门不出。他自认为绝对实力在这,曹操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不会费太大力气拿下江东的,这功劳自己不能贪,于是没有参与之后的大计商讨。

刘晔是赤壁后才受重用的,在赤壁之时他只是司空仓曹掾,是个管理仓谷的官员,很少能够进入曹操的核心谋士集团。在赤壁后,他才逐渐崭露头角。蒋济作为四朝老臣,也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但他和刘晔一样,都是后期的,前期还不够格。

曹操一生中的六大谋士,郭嘉已亡,荀彧、荀攸在后方,程昱在当时已不参与大事了,而刘晔、蒋济是后起之秀,当时也未能参与。只有贾诩参与并且有可能看出来,但他说了曹操也不会信。

至于曹操的其他谋士压根也不会考虑到火攻这一点,毕竟当时冬季出现东南风压根没多少人能够想到。也正因为此,曹操才会有赤壁一败。

对于徐庶参不参与赤壁这个史书上无记载,不过他一直在曹操集团的外围,没受曹操重用,可能是曹操手下能臣太多,又或着因他之前是刘备手下。即使到了三国后期,在诸葛亮北伐时,他的官职都不高,应该没能参与赤壁决策。正因为官职不高、不受重用,诸葛亮才感慨:“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诸葛亮在荆州的四友之一)两人呢?”


夏目历史君


赤壁之战时,曹操身边的主要谋士是程昱和荀攸,而这两个人都是智计百出的角色,甚至能够名列三国十大谋士之中。那么,在火烧赤壁之前,他们难道真没看出一些什么吗?其实不然,这里蜉蝣君来简单分析一下。

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曹操觉得很是满意,因为连锁船十分平稳,有利于操练兵马,能够尽可能的弥补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缺点。而此时,程昱展现了出他的深谋远虑。他向曹操献言说铁索船虽然平稳,但是还得防范火攻。这本来是谨慎的谋划行为,曹操却以无东风这一季节特点无视了程昱,后来更有其他人阿谀奉承,曹操更是会忽略程昱的意见了。程昱虽然是谋士,可决定权还是在曹操手中的。

到了后来,程昱也是没有忘记防范火攻这一点。在黄盖诈降时,程昱第一个发现黄盖的船有问题。他发现船的重量不对,必是带有大量柴草来纵火的。能发现这一点,其实就说明程昱是一直有防备的,他一定时刻盯着黄盖的船。只是可惜天色已晚,等程昱看的真切时为时已晚了。

题目里说徐庶发现了火烧连环船。其实这在于徐庶是新附曹操,又深知诸葛亮、庞统等人。既没有沾染曹军的傲气,又能知晓庞统等人维护江南的决心。所以,徐庶看出其实是很正常的。

而根据以上分析,其实程昱也是看出来一点猫腻的。只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一劝再劝也是没必要的。而且程昱也难免会沾染曹军的傲气,难免会有小觑江南之士的心思生起。

所以综上来说,不是曹操的谋士没发现,只是当时曹军势大,难免会视江南无人。又因为曹操过于自负于自己的韬略,非一两个谋士能够撼动的。

(我是蜉蝣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一起交流)


蜉蝣尘埃笑谈天下


在赤壁之战的问题上,徐庶就是一个嘴炮党。

我们用下象棋举例子。

我们在路边摊下棋的时候,经常会有观众在旁边指指点点,这一步跳马好、出车好……

但是对具体下棋的人来说,他水平不高明吗?未必,因为下象棋本身是一个从战略到战术延伸的过程。在具体一步棋的判断上,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得子、得先、兑子等好多要素。

但观众朋友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了嘛,反正输赢和他没关系。

所以我们现在回看曹操在赤壁之战面临的问题:

1. 赤壁之战是干嘛的战争?

简单的说,抢土地,抢钱,抢女人。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水军可以协助曹操取得战争胜利,但是真正要啃的硬骨头,其实是陆军。

同样的例子几年后也发生了。孙权带着水军四打合肥,守将张辽想了想,就在河边盖了一个堡垒。孙权看了一眼,就带着水军灰溜溜回去了。

曹操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蔡瑁、张允的忠诚度,是不是中反间计。对曹操来说,把陆军训练成水军根本不重要!

让陆军平稳渡过赤壁,然后地面决战,这才是正儿八经要做的事情!

2. 曹操能选的方案是什么?

曹操只有两套方案可以选:

a.来一个大神弄一款治吐药。这样陆军和马在船上颠簸,大家不吐了,也就行了。但我们知道,三国最有潜力的大夫此前没出场(出场了就被曹操砍了)。

b. 用铁链子把大船连起来。但缺点是:怕火。

那想什么呢?当然只能用b选项啊!怕火,做好防火措施不就完了。

就好像打青霉素之前做皮试是为了防止副作用。但是大问题解决了,副作用本身没那么重要的。

好了,说回徐庶。为什么徐庶是个嘴炮党?

简单的说,曹操现在把大船连起来了,这时候徐庶能做的是两件事。

1. 大船容易着火,我有一整套防火的方案,可以保证不着火;

2. 大船容易着火,这个方案不通,我有一个替代方案如下:

结果徐庶就干巴巴的说,小心火烛。有什么意义呢?顶级谋士考虑问题,都是从老大内心最深处的顾虑出发的。

当然,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情。诸葛亮、法正、郭嘉、荀彧、周瑜都这么干过。

徐庶干不出来,就是他不入流,没什么好说的。


酒骑风




何止看出猫腻,都已看到问题所在了。

在庞统献完连环计后,程昱就曾对曹操说过,铁索连舟,是可以让士兵们如履平地,但彼时敌方用火攻,且为之奈何?

那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肯定都能看得出来,只是有各种原因,荀彧留守后方而郭嘉早已无法再为曹操出谋划策了。不过,不需要他们,曹操雄才大略,谋略岂是等闲,甚至有人说“郭嘉遗计”,其实是曹操之谋,只是因为认为曹操阴险怎配出此等计谋,而郭嘉“诡才”,这等小计出自他口,才合乎情理。

所以,程昱提出疑问时,曹操就说了,这个他早就想到了,可是现在是隆冬时节,常刮西北大风,周瑜就是想放火,也只能烧他们自己。听曹操这般说,连程昱都没话说了。只是曹操没有想到在冬天还会有“东风”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存在。

而且当时曹操也没有其他办法。曹操纵有百万大军,可都是北方将士,不习水战,之前就有失利,而且还损失了善于水战的蔡瑁、张允,若真就这般交战,不只要损失几多士兵,不过,现在铁锁连舟,便可让将士们发挥在北方的实力了。


所以,不是只有徐庶看出来了,反而可以说都看出了,只是看出来又如何,他们认为火又烧不起来。按演义上说,就连周瑜都因此病倒了,还是诸葛亮借的东风治好了他的病。

而东风是谁借的呢?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善于观察天气,算出那天有东南大风的。还有就是说,诸葛亮当时初出茅庐,在赤壁之战只是起了一个连接孙刘的作用,其他就只是在学习,所谓的东南风是周瑜长年在江边生活训练水军时发现的规律。由此观之,曹操谋士尽在北方,又如何能知晓南方的天气呢?


扬眉2018



曹操本身就是一等一的军事家,手底下的谋士数不胜数,如果说从中周瑜的反间计到后来火烧赤壁,没有人看出端倪,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曹操当时已经拥有了善于水战的荆州兵,加上刘备新败,死里逃生,又从年龄上轻视孙权周瑜(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后来说的),所以才无视众谋士的建议,一败涂地。


咖啡不解酒醉001


火烧赤壁在历史上就不是真实存在的!那只是罗贯中把朱元璋跟陈友谅于鄱阳湖上的生死大战为蓝本杜撰出来的火烧赤壁。
要知道在没有火药的情况下,将有人防护且长期浸水的船只烧着不是件容易的事。《三国志.郭嘉传》中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说明是曹操部队遇到疾病主动烧的船。
《江表传》中记载,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曾写信给孙权,“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告诉孙权我是因为部队有疾病才主动撤退的,在撤退之前避免战船落入你们东吴手中所以才主动烧的船。因此赤壁大战其实是根本没有发生的事。


种地的秀才


这个事情,我们分三国演义和正史来说。

我们先来说三国演义的,因为曹操的军队是北方人,而荆州兵是刚投降的,所以打东吴与刘备,主要还得靠曹操自己的军队。

而北方人不习水性,也容易晕船,庞统献出了连环计,曹操立马就听取了,将铁索连成一起,这样整个大船就十分的平稳,能减少士卒在船上的不适合感。

但是这种办法有一个缺陷,那么就是如果一旦某只船着火的时候,那么一大片的船都会一起着火,而且不容易分散开来,会导致更多的船着火,庞统献出此计的时候,就被徐庶给看出来了,那么其他人的谋士,都不如庞统与徐庶吗?都完全看不出来吗?

其实并非如此,程昱就看出来了,他对曹操说:铁索连环,船确实是很平稳,但是如果对方用火攻,那很难回避的,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呀。曹操笑着说:程昱呀,你确实有远虑呀,这个值得表扬,但是你忽视了一点。

荀攸在旁边也说:程昱说得没错呀,主公为什么要笑话他呢?曹操说:要用火攻,必须得借风力,而现在是隆冬季节,只有北风和西风,哪里有什么南风和东风呀。

我们在长江北岸,而他们在南岸,如果他们用火攻,那么风这么一刮,岂不是烧自己的船吗?我有什么好害怕呢?如果是十月份的话,那我确实得提防一下。大家一听,都觉得十分有道理,都说:丞相高见呀,我们确实比不上呀。

江对岸的周瑜,看到曹操用了铁索连环,也想到了破敌的办法,那就是火攻,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就口吐鲜血,不醒人事了。鲁肃为周瑜的病十分担忧,诸葛亮告诉他能治。

鲁肃就请诸葛亮去给周瑜看病,诸葛亮写了一个纸条给周瑜,上面只有十六个字:要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来周瑜担心的就是没有东南风呀,孔明向周瑜承诺说,他可以设下七星坛,借三天三夜的东风。

可以得知,曹操的谋臣里面程昱与荀攸都看出来了,曹操自己也看了出来了,但是他们没想到诸葛亮能借东风。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正史中的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确实有发生,而且是由黄盖先献了假投降之计,然后再执行这个火烧赤壁的,但是那只是比较小规模的,曹军的船主要是曹军自己烧的,主要原因是曹军得了瘟疫,又不想把船留给孙刘,所以烧船自退。


历史简单说


曹操麾下猛将如风,谋士如雨,其中的谋士更以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四人最为突出,被称为“四大谋士”。


曹操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帮助他出谋划策,曹操才在北方的混战中前后消灭了董卓、吕布、张绣、袁术和袁绍等军阀,一举平定北方,这四大谋士功不可没。

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却被周瑜巧用诈降火计成功以少胜多,那么如此破绽为何四大谋士集体失声呢?

首先,四大谋士成长于北方,任何优秀的谋士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有所作为,当初各大军阀在北方作乱,四大谋士都在自己熟悉的中原,所以自身的才华能够有所发挥。



但到了荆楚之地,到了他们不熟悉的地界,他们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适应,但对于当时紧急的战况和曹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四大谋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所以,赤壁之战他们无所作为。

其次,四大谋士本就是各大军阀手下的谋士,后来才转投于曹操。荀彧本为袁绍谋士,后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所以离开曹操,后来官渡之战,曹操已有退意,也是荀彧坚持曹操继续战争,这也是因为荀彧熟悉袁绍才下出如此定论,最终曹操也如愿战胜袁绍。



荀攸本为汉朝官员,本因是蜀郡太守,后因|道路不通“才留到荆州,这也是荀攸看准刘表”荆州不可守“的要点,刘表一死,荆州基本归曹,事实确实是曹操到达荆州,荆州上下全体投降。


四大谋士都能出奇招,定大计,因为他们知己知彼,所以能百战不殆,帮助曹操统一北方。而孙权位处江东,并未有多少瓜葛,基本不熟悉,也无法出计。


八风秀


赤壁之战,虽有历史记载,而流传至今的诸多版本,于事实不符。【三国实录】更准确地记载了火烧赤壁的真实经历。

火烧赤壁,本不是高深谋略,曹操手下,智者如云,当然不会看不出这点雕虫小技,曹操之所以没有采纳所有人的意见,让周瑜得手,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不是庞统,是小乔。

周瑜打黄盖诈降做卧底的事件,是后人为美化周瑜无中生有的。事情的真相是周瑜利用小乔,实施了美人计。曹操文韬武略,在三国屈指可数,诗词歌赋,造诣颇深,是难得的英才。小乔之美,名冠三国,曹操时常爱慕暗恋于心间。【铜雀台赋】中,曹操表达了对小乔的倾心,美女爱英雄,看到雄霸天下的曹操对自己一片痴情,小乔也芳心荡漾,觉得有生之年能见到这个对自己念念不忘的英雄,是自己的缘。

曹操大军,屯兵赤壁,大有以石击卵之势,吴国上下人人自危,惶恐不安。曹操人在赤壁,心已飞向彼岸,夜夜徘徊江边,对月唉叹【小乔睡了嘛?千军妾莫怕。不为灭东吴,只是太想卿。哪天约个炮,一切都安好。退兵万里遥,都是为小乔……】

曹操与小乔两个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小乔的身体泡在百花浴汤,眉头心上,全是曹操【曹哥该死的,还不来找我?妹虽新浴后,想哥懒着装。念哥多少遍,难道没听见?撩的妹心苦,找你没去处……】。

曹操夜不能寐,独驾小舟,游于明月下的江面之上,微风许来,忽听远处传来歌声【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天籁之音于明月之下,曹操看到一首小船高挂红灯,夜游江景。曹操的小舟终于靠近游船,月下美人,让曹操叹为天人【天下原有这般美人,要江山何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曹操真乃命苦也】。曹操的叹息,惊动了船上的小乔,原来对面小舟之上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曹操,两个人久久在江风中凝视。

曹操弃舟登船,二人并肩船头,把酒临风,小乔慢慢靠在曹操肩头。那一夜,小乔醉了,曹操醉了,曹操拥抱着小乔,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此两人常常相会江上,其乐无穷。这一切,早被周瑜查觉,便产生赔了夫人不折兵的妙计。小乔虽然爱曹操,看到家乡父老危在旦夕,执行了周瑜的计划,吹尽枕头风,让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统领,小乔怀上曹操的孩子,曹操乐不思蜀,她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方便二人夜夜游览赏月,曹操为了小乔一切答应。

赤壁之败,曹操并不后悔,他爱小乔,周瑜自从赤壁之战后 ,就与小乔分手,不能接受被绿。他知道,曹操一心牵挂小乔,能给东吴带来安全。周瑜死后,曹操把小乔接到身边,小乔为曹操治好了多年的头疼,曹操有小乔陪伴,再不想过打打杀杀的日子,两个人隐居山林,小乔生下六男三女,幸福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