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钱伯钧的一营是楚云飞的精锐,可是连李云龙的骑兵连都打不过,这是为什么?

来不及说再见


李云龙的独立团战斗力再强悍,总不是什么天兵天将,骑兵连不过是他派出的先头部队,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奔袭钱伯钧的营部完成“黑虎掏心”而已,既解救了芨芨可危的楚大团长,也砸烂了358团一营的指挥系统,为后续部队顺利跟进缴械打下基础。如果凭借一个骑兵连百余号人马就能解决小2000人的钱伯钧营,那李云龙早去打日寇第1军司令部所在地太原了,根本不用丁伟所谓的“给他一二个师”。



实际上剧中交代的比较清楚,李云龙提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出动的兵力是一个骑兵连和两个步兵营,钱伯钧所部驻扎的地点名叫“李家镇”。一俟骑兵连迅猛突入造成晋绥军慌乱之后,步兵主力随后跟至,李云龙下的命令是:“一营给我围住李家镇,二营冲进去先缴了械”,由于钱伯钧作贼心虚率先逃跑,群龙无首的晋绥军只能乖乖投降。

关于兵力对比的问题,在当年看《亮剑》的时候确实在心中盘算过,即便是独立团八个营7000人兵力的峰值状态下,去掉团直属队的警卫连、侦察连和骑兵连,李云龙每个营的兵力至多不会超过800人,两个主力营再加100多号人的骑兵连,实际动用的兵力也就1800人左右,却能够轻松将2000人的一个加强营缴械,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当然,细细琢磨的话,也能给李大脑袋圆上这个故事,首先是晋绥军大部分毫无戒备,毕竟周边没有敌情,他们完全想不到“友军”会荷枪实弹冲过来要工钱,一支没有战斗准备的部队是没有抵抗能力的,人枪分离,枪弹分离,重武器还没摆出来人家已经全副武装包围你了。历史上军阀之间缴械、以及国民党中央军吞并杂牌军都是这么干的,当年陈诚包围杂牌缴械时,唯一敢率部突围的只有团长李弥。

有人会质问,营部打的那么热闹,怎么能说晋绥军没有戒备呢?我在另外一篇关于《亮剑》的杂文中解释过,一般类似这样的投敌行为,在部队没有开到日军控制范围之内时,钱伯钧是不敢跟全营上下通气的,因为这2000人不可能人人愿意做汉奸,他必须小心翼翼先组织心腹手下密谋起事,包括围攻楚云飞和他的警卫班,也只能动用营部的亲信人马,没看见迫击炮就只有一门嘛,如果是全营动手,2000人就算挤也早把楚云飞挤死了。



其次就是晋绥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经过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以及最强悍的傅作义第35军开赴绥远自行发展后,最惨的时节阎锡山手头只剩下不到40000人马,“晋绥军”早就名不符实,最多只能叫“晋军”或“阎军”了。后经抓壮拉丁扩充才勉强恢复到10万人上下,所以358团虽然人头不少,战斗力未必就强过皇协军,李大脑袋能以一个营全歼伪军一个骑兵营,那用两个营干掉钱伯钧确实小菜一碟。

最后当然是钱营长和营副又畏罪潜逃了,失去指挥的晋军兄弟们自然放了羊,保命要紧先缴枪。



李云龙的第二道命令是“把叛军的武器都装上运回去”,这事就干得不太地道了,钱伯钧只是带领心腹和营部一干人等作乱,大部分官兵毫不知情,人家358团团长还没表态呢,他八路军团长先给定了性,连匆匆赶来的赵刚都看不下去了:“叛军武器的事,是不是跟楚云飞商量一下,毕竟不是作战缴获的,咱们直接运回去,多少有点趁火打劫之嫌。。。”

此处有个重要信息佐证了前述分析,八路军两个主力营根本没跟晋绥军交火,晋绥军未经战斗就放下了武器。



李云龙充分暴露了奸商嘴脸:“老赵你真是个书呆子,为了帮楚云飞清理门户,老子今天动用了一个骑兵连和两个步兵营,来回几十公里的折腾,他还不应该给点跑腿钱呐?”

八路军要想拉队伍,真得李云龙这号实用主义者,换成孔捷那样事事讲规矩按道理的厚道人,发不了横财。


度度狼gg


有一件事情你搞错了,当时楚云飞的一营并不是整个营去对抗李云龙的独立团而是只有营部!

确实,楚云飞的一营有两千人,但是这两千人并没有全部消灭在这次战斗里面,当时楚云飞和李云龙在县城里面会面的时候,楚云飞明确讲过,李云龙经历过这次战斗的之后,在晋绥军手里挖过来几百条枪,再加上轻重迫击炮,事实上就已经证明了当时消灭的晋绥军一共就只有几百个人。

事实上,钱伯钧本身就不大愿意集结大量的部队去对付另外一个麻烦人物,这就是楚云飞,楚云飞是358团的团长,也就是说底下的那些士兵一部分可以跟随着钱伯钧叛变,但是一旦看见了楚云飞,估计所有人都该把这心思稍微收一下!楚云飞才是他们的直接的顶头上司,他的358团里面的一句话分量比钱伯钧和阎锡山都大,钱伯钧如果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也就是2000多人一起去围殴楚云飞的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那钱伯钧就是找死,只要底下某些楚云飞安排下来的,暗棋稍微动一下钱伯钧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再加上李云龙的骑兵连本身突袭性特别强,估计连钱伯钧自己都没有想到李云龙会动手!突袭开展,拉近距离,混乱敌人的战斗序列,接着李云龙的一营二营上去包抄!你武器再好,战斗力再强,一旦陷入了肉搏战和贴身近战的话,李云龙的人数由始将立刻把你制住。

并且当时二者属于合作期间,手底下士兵虽然楚云飞提前交代过共产党那边军队不怎么值得信任,但是真的要打起来,双方还是下不去手,大家都是中国人,楚云飞的禁谁禁,尤其是他的一赢还没有说彻底的投靠日本人,这个时候开枪打自己人那简直就是一辈子都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最大限度的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动突袭,开站,然后再加上楚云飞这个不确定因素,使得钱伯钧的一营看起来人高马壮,但实际上,当时一营早就荒城一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力。


漩涡鸣人yy


李家镇兵变让李云龙和楚云飞这两位相爱相杀的老伙计有了真正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楚云飞这个黄埔五期的高材生真正领教了泥腿子出身的咱老李的行事风格,那就是:一不小心,就会给你来个意想不到。


李家镇兵变,李云龙可谓是人生的大赢家,他不光稳稳的赚了一个2000人加强营装备,包括:枪支弹药,轻重武器,机关枪,迫击炮,这些可以够老李再装备一个团的;更重要的是间接的打击了日军消耗我国防力量的阴险企图;另外,老李出兵,不是单单为楚云飞解围这么简单,而且还救了他一命,要知道当时楚云飞身边就一个警卫班,真要打个你死我活的,楚云飞是撑不了多久的。这样一来,楚云飞还欠了老李一个大大的人情。

那么,为何钱伯钧的一个加强营打不过李云龙的骑兵连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李云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李家镇兵变时,李云龙部队已经在赵家裕修整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战斗力已经恢复,并且很久也没有作战任务了,方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时候出兵李家镇可谓是手拿把赚。地理优势上,赵家裕距离李家镇只有十几公里,来回也就几袋烟的功夫,更何况是八路军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骑兵连呢,人心方面,老李和楚云飞之间肯定有默契,只要钱伯钧反水,楚云飞早就料定老李会插上一脚的。

二,李云龙先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早在钱伯钧和日方代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李云龙就觉察出情况异常了,所以就安排人时时对钱伯钧部进行监控。而钱伯钧和张富贵却浑然不知,在他们做着去日军收下干旅长的春秋大梦的时候,李云龙早就安排好了解决他们的方案。



三,钱伯钧的部队人心不齐。虽说钱伯钧和张富贵决定反水投敌,想去做汉奸,但并不能说明全营官兵都想去当汉奸,要知道楚云飞的晋绥军358团可是阎老西的嫡系部队,待遇优厚,武器精良。而且对于当兵的来说,在谁手下都是当兵,他们何必去背一个汉奸的骂名去很跟着钱伯钧走上不归路呢?所以,很多士兵对这次战斗是非常消极的。这些士兵既不想伤害他们的长官楚云飞,也不想与李云龙的部队为敌,白白送死。

四,李云龙以及他的部队确实非常勇猛,战斗力强。李云龙在红军时期就应该是师长了,可见其作战能力非常强悍;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干掉坂田联队,全歼日军观摩团,连日本人都闻风丧胆;并且蒋委员长和阎长官多次通报嘉奖老李。现在对付钱伯钧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兵痞和他手里的部队,就如同探囊取物,自然不在话下。

钱伯钧虽拥有2000人之众,但是他面对的是西北战神李云龙的部队,更何况,李云龙背后还有一个加上团的兵力,他钱伯钧又算什么呢,可见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至于后来老李和楚云飞在河源县城聚仙楼把河源县的日伪军官一锅端了,我想也是出于对这次事变的始作俑者平田一郎的一种回敬吧。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月下清溪浣旧裟


李云龙的骑兵连也就一百来人,钱伯钧的一营有小两千人马!就算是李云龙的部队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以一敌二十?但是,李云龙确实做到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原因。

首先,李云龙的独立团和晋绥军都是“国军”,都是抗日队伍。

虽然,国军中高层都明白,两党之间必有一战。所以,双方偶尔会搞点摩擦。但是,没有上级命令,没有提前谋划好,谁也不敢打第一枪的。

也是因此,钱伯钧部看见李云龙的骑兵营冲过来,肯定不敢打第一枪。尤其是外围警戒部队,肯定不是钱伯钧叛变的核心。他们看见八路军骑兵连冲过来,要先找上级请示才行。而此时钱伯钧的营部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这就给了骑兵连冲进营部救楚云飞的机会。

其次,谁也不愿意当汉奸!

这一点,钱伯钧手下的副营长张富贵也清楚。他也是以汪精卫的“曲线救国”老安慰自己,忽悠属下。当楚云飞带着一个卫士班来找钱伯钧兴师问罪时,钱伯钧马上示意张富贵调“嫡系”包围营部。

我们再看这些所谓的钱伯钧“投日嫡系”的表现。他们就算是钱伯钧的嫡系,也不敢向楚云飞开炮。可见,当汉奸,杀长官的事,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钱伯钧手下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想当汉奸的。所以,八路军骑兵连冲进来的时候,晋绥军的士兵顺势“反水了”。

还有,钱伯钧自己心虚,听说八路军骑兵连来了,就带着一个警卫跑了。

钱伯钧作为“头目”都这么心虚,更别说下面“群龙无首”的小弟们了。肯定也是一窝蜂的四散而逃了。

也是因此,独立团虽然只有一个连,但是,谁都明白骑兵后面就是八路军的大部队!钱伯钧部“叛变投敌”已经从暗处被揭到明面上来,失去了隐蔽投敌的可行性。所以,众人也就基本放弃抵抗了。

最后,李云龙脑袋就是好使,又赚了一个大便宜。

正式伪军的战斗力,就一直很烂。

我们举个例子:1942年,八路军高级领导刘志坚不幸被日军俘虏。我党马上组织部队在押运途中解救刘志坚。当时,负责看护刘志坚的伪军就是被我党“教育”好了。只放空枪,不认真抵抗。所以,八路军轻松救下刘志坚同志!

所以,八路军一直看不上伪军!而晋绥军的战斗力一直不行,这次钱伯钧还是背着众人搞“叛变投敌”。这样的部队,人心更加涣散了。李云龙就是笃定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把宝贝骑兵连派出去打头阵!

骑兵连冲进钱伯钧营部的时候,钱伯钧部队马上就散了。李云龙紧随其后,让一营包围李家镇,二营进去缴械!从李云龙下的命令,就知道钱伯钧部已经放弃抵抗了。李云龙带着两个营过来,就是为了“缴械”。这些武器装备可是李云龙的“工钱”!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亮剑》中钱伯钧一营是楚云飞358团的主力营,358团共计5000余人,而仅仅是钱伯钧的一营就占2000多人,是李云龙独立团2倍之多。

而在《亮剑》第十集中,钱伯钧带兵准备反水投靠日本人,混个旅长、师长当当,而楚云飞得知钱伯钧的一营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带领自己的警卫队到钱伯钧的营部查看,却不想钱伯钧是真的想当汉奸,双方顿时交起了火,楚云飞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暂时阻挡住了钱伯钧的进攻。

而另一边早已得知消息的李云龙立即集合部队支援楚云飞,李云龙的骑兵连率先抵达,等到后续部队达到的时候,战事已经结束,准备打扫战场。



要知道钱伯钧一营有2000之众,比李云龙整个团还要多,而李云龙的骑兵连也就100多号人,为何能轻松解决战斗?

从剧情分析有3点因素:

①营部的人并不多

部队不是所有人都驻扎在一个地方,而是分散驻扎,就像八路军根据地,孔捷团、李云龙团、丁伟团是分散在周围保护总部机关的安全,要想偷袭总部机关必须经过他们三个人的团,而驻守在总部机关的也就只有警卫连,所以钱伯钧一营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在一个地方,驻守钱伯钧营部的差不多有数百人。

②无心恋战

钱伯钧是想投靠日本人,但是其手下士兵并不是真心想投靠日本人,就像钱伯钧询问炮兵为何不开炮炸死楚云飞,炮兵回答:那是团长。所以从这一点看,钱伯钧手下并不是真心想叛变,所以当李云龙骑兵连到的时候,纷纷举手投降,无心恋战。

③骑兵的威慑

虽然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但是骑兵对于步兵的伤害依旧很高,而当时日本骑兵对于中国军队的伤害非常的巨大,所以对于骑兵很多人有畏惧的心里。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亮剑》及电视剧分析,欢迎关注。


汤里放药


钱伯钧是晋绥军358团一营中校营长,是团长楚云飞的老部下,从军以来一直跟随楚云飞东征西讨,楚云飞当连长时钱伯钧就是他的排长,楚云飞当营长时也随手提拔他当连长,直到当上358团团长时楚云飞更是把这位被自己视为得力干将的老部下提为主力营——一营中校营长。



大家注意,358团的参谋长方立功也不过是个中校,楚云飞让一个副团级的钱伯钧中校去带领一个2000人的加强营,足见楚云飞是非常培养这位老部下的,以楚云飞的远见,自己将来必然能够升至少将师长职,所以让这位老部下“当着营长的官过着团长的日子”,将来也好接358团团长这个重任。



国军内部历来讲究派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下军事主官大多任用“自己人”,常凯申校长视楚云飞这位得力学生为自己人,楚云飞则视这位老部下为自己人。然而这位被楚团长悉心栽培的中校营长钱伯钧却在日军走下坡路的情况下欲投敌变节,背叛长官去做汉奸。



钱伯钧变节的理由是358团受中央军挤压,得不到国民党镇府的重视,即使在对日作战受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也没有给他们补充过一兵一卒,心寒了……其实钱伯钧所说的情况在当时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性的。常凯申视地方部队为眼中钉,假以日军之手削弱这些杂牌军,壮大自己的嫡系部队,在常凯申眼里晋绥军是就是晋系军阀杂牌,所有有意排斥。



虽为“杂牌军”,但是晋绥军将士同样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然而得到的却是国府极不公正的对待,所以杂牌军中部分中级军官开始心灰意冷,再加上日军诱之以利,于是立场开始动摇。钱伯钧就是这群军官中的一员,他已经是中校军衔,部队也有2000人,虽说是个营长却已经干着团长的活,在他看来这是国军对他的不公,是楚团长压着他,阻碍了他的前程。钱伯钧没有领会楚云飞对他的栽培,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为了一己之私准备变节投敌当汉奸,以此换取高官厚禄。



钱伯钧毕竟是沙场宿将,变节之事进行得非常隐秘,在起事之初才被八路军发觉。而楚云飞则是过于信任这位老部下,即便发现有异常也没有大动干戈,而是决定亲自前去查探。这个时候钱伯钧仍旧认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对八路军的防范措施仅仅是放出警戒哨,然而八路军独立团早已获知他欲投敌变节的情报,李云龙部已经做好了针对他一营的作战计划。



就在钱伯钧分发干粮弹药准备起事之际,楚团长带着一个警卫班进入了他的一营营部。李云龙果断下令按计划骑兵连率先突袭,一营、二营从两面包抄,用最快的速度镇压了叛军,解救了被围困的楚云飞一行人,楚云飞则亲手击毙了钱伯钧这个叛徒。



独立团的骑兵连能迅速镇压叛军的原因是作战计划早已制定,钱伯钧的叛军部队被一营、二营牵制,骑兵营得以顺利突袭叛军营部所在地李家镇。而且叛军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当汉奸,只是遵从长官指示行事罢了,如今事情败露,而且在八路军突袭下长官又临阵脱逃,这样的部队怎么会有战斗力呢?



这也是楚云飞胆敢只带一个卫士班就前去兴师问罪的原因所在。李家镇距离独立团只有三十里的距离,钱伯钧的一举一动都在李云龙部的监视下,只要叛军有所动作,必然会招致独立团的攻击……一切都在楚云飞的精明算计之下,所以才敢学袁崇焕“单骑平叛”。只是可惜了身经百战的钱伯钧,如果能再忍一忍,好好跟着楚长官混下去升官发财也是指日可待的,看看人家方立功参谋长,楚云飞升至中将以后也也跟着升了少将衔,最后还一起上了军舰去台湾享福了。


兵器知识谱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

骑兵对步兵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行进速度快。骑兵进攻速度达每小时几十公里,行如风,往往步兵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二、气势吓人。骑兵在平原地带一阵喊杀,尘烟四起,马蹄声、减杀声、劈砍声很容易冲乱步兵的阵脚,扰乱军心。

骑兵和步兵作战一定会胜吗?答曰:未必。长征时红军刚刚走出草地,国民党骑兵冲过来,红军用排枪收拾,第一排红军射击完,撤退,第二排红军再排枪射击,我步兵连射击的间隙也没有,我军缴获、打死一群战马,!枪弹补充装备,伤死战马正好打打牙祭。

下面归到正题,钱伯钧营是楚云飞的主力营,装备精良,战斗力应该不弱,怎么会这么惨,被李云龙的骑兵连吊打呢?

主席教导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绝不是一两样新式武器。是人!

钱伯钧既然已经甘心情愿做汉奸,他本人是惊弓之鸟,手下官兵们未必心甘情愿跟他做汉奸,他又不可能公开地替一个营的士兵洗脑,他知道楚云飞团长是个猴精,一旦嗅出点味道,必然的结局是脑袋掉了不知怎么掉的。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他也知道全营大多数士兵是被裹挟的,所以只想带着全营尽快投向日本主义的怀抱,就大功告成,营长升团长。

谁知楚云飞从钱营失去联络,嗅出味道,立马带警卫班找上门来啦,钱和老领导二话没说,就开枪干起来啦!打得原本军心不稳的钱营军心更加不稳(做汉奸本就不大乐意,再向自己威武不屈、正义凛然的上司楚云飞开枪,钱伯钧营肯定乱成一锅粥。晋绥军本是山西子弟兵,现在日军入侵山西,一路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和日军有血海深仇的大有人在啊!你看钱伯钧被楚云飞只身追杀时,连他的贴身警卫也弃他而去,可见钱伯钧做汉奸多么不得人心。)

李云龙本是倒地不放一把泥的主儿,他早就和邻军楚云飞为防地打起了小九九,钱伯钧是楚部和他最近的邻居,钱与日寇的暗送秋波都没逃过他的鹰眼,他的全团早已完成了总动员,随时准备抓住钱部投敌证据,发起至命一击,消灭汉奸、壮大自己,一举两得。

钱伯钧一动,时刻准备着的骑兵连如闪电霹雳,哗啦啦一下子飞过来,钱部本是惊弓之鸟,加之和老团长一场生死较量,全营官兵们不由得发呆、迟疑,我骑兵连一冲锋,杀声四起,钱伯钧看到连八路骑兵也赶来了,接下来不是有多少国共兵马杀到,钱老大胆寒,全营没有战斗意志,立马做鸟兽散啦!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楚云飞的晋绥军358团是一个加强团,有5000人马。358团的一营又是该团的头等主力,兵力有2000多人。营长钱伯钧说,他的一营相当于李云龙的两个团,虽然是营长,但是过的是团长的生活。(挂的是中校军衔)

358团一营是该团的头等主力,说它打不过李云龙的一个骑兵连那是不可能的。当团长楚云飞和钱伯钧发生冲突时,钱伯钧用枪指着炮兵发射迫击炮炸死楚云飞,炮兵却说,那是团长。钱伯钧逃跑时,身边只有一个副官跟随。当楚云飞对这个副官说不予追究时,这位副官很快就回到了358团。从这里可以看出:358团的一营只是营长和营副想反水投敌,但是他俩手底下的士兵一点也不想。



此外,李云龙的骑兵连攻打的只是钱伯钧的营部。钱伯钧的营部是没有多少人的,加之八路军的骑兵连发动的是突然奔袭,钱伯钧毫不知情,独立团的骑兵连才能迅速解决战斗。


历史军魂


你可以看看——图哈切夫斯基的《骑兵战略理论》,

作为苏联,甚至是整个欧洲骑兵战术大师,图哈切夫斯基就大兵团骑兵战略早已炉火纯青。

骑兵,重在速度。在巷战和平原阵战有几大优势。

一,速度,骑兵部队可以以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敌发起进攻。步兵如果火力不足以封锁,骑兵入阵,就是一场屠杀。

二,威慑力,大集团骑兵冲锋,烟尘漫天,骑兵手提马刀冲锋而来,能对守阵步兵造成心理压力,并恐惧逃跑。

三,持久战力,体力消耗低,你开车跑20公里。和你跑步20公里,不光是速度上的差距,体力消耗也是问题。骑兵于马上作战,体力消耗远低于步兵奔袭。

自古以来,步兵克星就是骑兵,所谓金戈铁马,以一敌百。欧洲也有骑士和步兵的差别待遇,骑士是贵族,而步兵则是平民或者奴隶,可见骑兵的重要性。

说到底,就是骑兵克制步兵,步兵想克制骑兵只能用盾阵弓弩战车。



鬼墨先生


根本就不算打,自然不存在打得过还是打不过。楚云飞敢带一个卫生班去有反水嫌疑的一营,当然有他的自信。

1.剧中说了,李云龙不会听不到动静,更不会袖手旁观。

2.这支部队是楚云飞的家底,他倾注了毕生心血,即便下面的带兵人想反水,也不是想反就能反的,毕竟楚云飞的人格魅力摆在那了。

3.最关键的是,抗日武装不管戴什么帽徽,对鬼子都是同仇敌忾的,原则上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剧中虽然也有当兵的听长官话的说法,但是楚云飞就一句话,就让钱营长的亲随拍马而去,说明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此,楚云飞也好,李云龙也罢,在358团一营反水的问题上,占了一个理字,所以能够小战即屈人之兵。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