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汉不简单,敢拿红薯大做文章


“春分”前夕的下午,河南省滑县慈周寨德昌家庭农场小温棚里,张宝怡小朋友与梁德昌伯伯正在繁育红薯苗,体验劳动的快乐。

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红苕(多地方言)、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萌番薯等。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今年9岁的张宝怡是滑县慈周寨二完小三年级的学生,当天下午放学后、做完了课本作业,妈妈建议她到学校旁边的德昌家庭农场里帮助梁伯伯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一个月后这些红薯苗,将被移植到百亩大田里。

近几年,尝到了“种红薯”甜头的滑县慈周寨镇西屯村农业科技示范户梁德昌通过土地流转,无公害种植优质红薯,开发薯叶、薯梗、薯块、薯条等一系列农产品,把一块儿小小的红薯做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梁德昌的红薯育苗经:在经过处理的土壤上覆盖地膜,然后在田畦上搭好小拱棚,形成双膜结构的“温床育苗”。

红薯深层次加工后做成红薯粉条,梁德昌发挥家庭农场紧邻213省道的地理优势,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红薯粉条、绿豆粉皮年年供不应求,去年仅红薯粉条销售一项就占据“滑县慈周寨德昌家庭农场”的“半壁江山”。

图为梁德昌和老伴儿伦玉真正在收获干透了的红薯粉条并打捆过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