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漢不簡單,敢拿紅薯大做文章


“春分”前夕的下午,河南省滑縣慈周寨德昌家庭農場小溫棚裡,張寶怡小朋友與梁德昌伯伯正在繁育紅薯苗,體驗勞動的快樂。

紅薯學名番薯,又名山芋、紅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紅苕(多地方言)、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紅皮番薯、萌番薯等。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紅薯屬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釐米,寬3-13釐米,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鍾狀或漏斗狀,長3-4釐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

今年9歲的張寶怡是滑縣慈周寨二完小三年級的學生,當天下午放學後、做完了課本作業,媽媽建議她到學校旁邊的德昌家庭農場裡幫助梁伯伯乾點力所能及的農活。一個月後這些紅薯苗,將被移植到百畝大田裡。

近幾年,嚐到了“種紅薯”甜頭的滑縣慈周寨鎮西屯村農業科技示範戶梁德昌通過土地流轉,無公害種植優質紅薯,開發薯葉、薯梗、薯塊、薯條等一系列農產品,把一塊兒小小的紅薯做得風生水起。

這就是梁德昌的紅薯育苗經:在經過處理的土壤上覆蓋地膜,然後在田畦上搭好小拱棚,形成雙膜結構的“溫床育苗”。

紅薯深層次加工後做成紅薯粉條,梁德昌發揮家庭農場緊鄰213省道的地理優勢,用傳統手法制作的紅薯粉條、綠豆粉皮年年供不應求,去年僅紅薯粉條銷售一項就佔據“滑縣慈周寨德昌家庭農場”的“半壁江山”。

圖為梁德昌和老伴兒倫玉真正在收穫乾透了的紅薯粉條並打捆過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