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祕訣?

劉永好是1982年開始創業的,當時是和他的兄弟一起。但畢竟創業有風險,辭掉“鐵飯碗”去創業必須經過深思熟慮。經過一番考量,他們決定先派老三陳育新去嘗試,若是成功了大家就一起幹,若是失敗了,那麼其他人就要幫助陳育新,保障陳育新的生活。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為了創業,兄弟四人將能賣的東西都賣了,湊了一千塊錢,終於成立了育新良種場,開始種植,後來他們又做起了養殖,成立了希望養殖場。經過一番辛苦,他們六年的時間攢到了1000萬元。80年代末,他們成立了希望集團,這是一家飼料企業,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一家飼料企業。

1992年,南巡講話帶來了改革開放的新熱潮,大批人才開始下海創業,這時的劉家四兄弟因搶佔了先機已經有了一搏的資本。他們開始進行產業擴張,在全國收購一些飼料企業,通過改造收為己用。1993年,劉永好被推薦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八屆一中會議上,他代表私營企業家發言,獲得了一致喝彩。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劉家四兄弟感受到不能一直以這樣的家族形式管理,分工應該更明確一點。於是他們講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重新劃分了產權,各自發展。劉永好成立了新希望集團,擔任集團董事長。新希望集團以西部為中心向全國發展。

劉永好將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種活動,與政界、商界以及各路學者進行交流,不斷學習,劉永好表示,通過和不同的人交流,他的視野更加廣闊,並且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在很多創業者還在尋求出路時,劉永好已經先行一步有了自己的團隊。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作為全國商聯副主席的劉永好,為了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發起成立了民生銀行,擔任民生銀行副董事長。而他當初對民生銀行的投資也獲得了回報,2017年新希望70%的淨利潤收益都是來自民生銀行,約為20億元。

2011年,新希望六和“誕生”,是劉永好將新希望和六和進行了重組,由旗下的上市公司改名而來。第一年收益就達到了800億元,但接下來的幾年,新希望六和遲遲沒有實現千億目標,甚至出現虧損。劉永好親自帶領團隊進行調研,發現一方面是由於原料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是因為生產過剩導致產品價格漲不上去,新希望的發展似乎到了瓶頸期。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面對這種情況,劉永好意識到公司需要轉型,公司的管理層多是和他一起過來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雖然閱歷豐富,但少了年輕人的那種激情以及對新事物的敏銳度。於是劉永好決定啟用年輕人,讓老員工從一線退下。2013年,劉永好的女兒劉暢接任新希望六和的董事長,為了穩妥,劉永好還請來了管理學教授陳春花做聯席主席,三年後,劉暢才真正地獨當一面。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創業三十多年,人們對劉永好的印象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是個好人,而且穩紮穩打。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 媒體常用“老實人”來形容他,但若僅僅靠老實,劉永好也不可能創下這份家業。民生銀行就是個實例,他當初對民生銀行的投資為他帶來了利潤,但新希望利潤若過度依賴於投資收益,而不是主營業務收益的話,這對新希望而言可不是一個好的情況。

劉永好提出了再造一個新希望,即在原來新希望主營農業的基礎上,再做出一個新的產業體系,並提出合夥制。因為企業發展的前期,可以通過自己好好努力,實現公司的發展,但隨著企業越來越大,必然不能什麼事都親歷親為,不如把機會給其他人,跟他們合夥,讓他們來創造價值。

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打下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有什麼秘訣?

新希望的合夥制不只是針對內部優秀員工,外界的優秀青年也可以帶著好項目加入。劉永好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給他們發展的空間,幫助他們成長。一方面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另一方面因為年輕人就像活水,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從而創造價值,為企業帶來新的收益點。

劉永好從種植、養殖做起,到現在掙下新希望集團。沒有投機取巧,有的只是努力拼搏,吃苦耐勞,一步一個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