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挑戰微信?要看“超級用戶”臉色


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挑戰微信?要看“超級用戶”臉色

如果你想知道,美國最強商學院在哪裡?可能你會有點意外,不在哈佛、耶魯或者普林斯頓,而在西點軍校。

過去50年,西點軍校已經向美國金融界輸出了超過1000位董事長、5000位職業經理人。

最受這些商界領袖推崇的精神偶像是誰?更加令人意外,不是摩根、羅斯福、喬布斯或者洛克菲勒,而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統治疆域的廣闊博大,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美國軍界有過一個評價: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所有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開拓疆域,無數次打敗數量上佔壓倒性優勢的敵人。儘管他殘酷無情,野蠻兇猛,但他清楚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

近些年來,美國硅谷將成吉思汗的一種思維模式——“中央軍團”模式,廣泛運用在科技創業、風險投資領域。

成吉思汗旗下戰力最強的“中央軍團”,人數大概在1萬人左右,全部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由成吉思汗直接統領,也充當親軍護衛角色。這樣安排有兩點好處:

1、貴族子弟出身的人,如果領導得當,將他們身上特有的榮譽感、使命感激發出來,這個威力是很驚人的。

2、將貴族、大將的後代子弟牢牢掌握在自己身邊,空前凝聚了民族力量,將來民族精英墮落、分裂的隱患也得到控制。


成吉思汗旗下這個“中央軍團”,幾乎決定了蒙古民族的命運走向,元朝的核心管理層幾乎都出身於此。他們沒落了,元朝也就敗亡了。

這種“中央軍團”不僅是一種軍事治理邏輯,也是一種商戰思維模式。

成吉思汗將最有價值的那批士兵,組建“中央軍團”給開疆拓土護航;那些做得好的創業公司,都會將最有價值的核心用戶,建立“特殊聯繫”給公司發展護航。

硅谷大佬彼得·蒂爾(Peter Thiel),將一個創業公司最忠實、最牢固的核心用戶稱作“中央軍團”。彼得·蒂爾是Facebook第一個外部投資者,當初最看中Facebook的,就是Facebook的最早一批核心忠實用戶(哈佛大學以及各個名校的學生)。7-8年左右的時間,Facebook最早的這批核心用戶都成了美國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他們的影響力幫助Facebook的業務拓展向世界各地。

多年以來,我也會習慣於運用“中央軍團”思維,判斷一個創業公司的未來發展。只要將這個公司的所有用戶進行“分級篩選”,找準用戶版圖當中的“中央軍團”,即核心忠實用戶。

有什麼樣的核心用戶,就有什麼樣的公司未來。

我想基於個人觀察,梳理一下核心用戶進化史。這裡,我將核心用戶分為五個層次:


01

“捆綁式”核心用戶


不知你是否發現,一些服務行業比如健身房、洗腳城、商務會所特別熱衷於發會員卡?

比如很多健身房,會員要比散客優惠30%以上,那麼大的優惠幅度,當然願意一次性交一筆費用,辦會員卡。等你辦了會員卡,卻發現自己並不是經常去健身房,因為健身房搞來搞去都是那幾個項目,去三五次就覺得沒意思了。

健身房用那麼大的折扣誘使你花錢辦會員卡,為何?那是一種“商業陰謀”。

健身房老闆知道你是三分鐘熱度,就設法讓你那有熱度的“三分鐘”儘量熱起來,趁著熱度消退之前把你的錢賺到手。

一 健身房安排的男女教練,那個奔放、性感,可以瞬間激起你的衝動(主要就是針對缺少異性朋友陪的白領);

二 本來費用是150的,非要強調散客250,是你辦了會員卡才150。(因為人性當中對已得到的東西是不敏感的,但是對可能失去什麼東西是非常敏感的。)


胡雪巖說:“人性就是貪小便宜、怕損失、愛面子。”健身房、洗腳城、商務會所都是創造那種曇花一現的價值。等你成了會員、付錢以後,就像被“綁架”了,被動成了他們的核心用戶。

世界上最善於“綁架用戶”的,是蘋果公司。

蘋果產品越賣越貴,用戶忠誠度在不斷透支。包括蘋果iPhone、iPad,每一款新產品上市,都有一些多餘的或者不夠成熟的功能。但它就是有辦法讓你“一見鍾情”,那是一種誘餌。

激發短暫的快感,之後是漫長的無聊。

可是,很多人還會給蘋果產品曇花一現的價值買單。為何?如果你現在換成安卓手機,一來你要重新適應,學習成本很高;二來你的手機、電腦、iPad之間的那種無縫連接和資料共享的體驗,就會損失不少,更別提你有很多數據在雲端儲存。長期以來,你不知不覺被蘋果公司“綁架”。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也強調:按照現在的這種財富邏輯,它一定要生產越來越多的用完即扔的東西,這樣國民財富才會增加。如果生產的都是經久耐用的,經濟增長是沒法實現的。

02

“誘導式”核心用戶


多年以來,商家捕獲用戶的慣常手段,就是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壓低成本、甚至補貼用戶以獲取用戶流量。

低價,是對用戶流量最好的誘導。

因為路越修越寬、車越來越多,高運營效率、低消費價格誘導用戶過來,一段時間內是可行的。

沃爾瑪快速崛起,就是看到了一個大趨勢——開車上班的工薪階層越來越多,他們對價格特別敏感,但不在乎地方遠。

在沃爾瑪創立之前,美國零售業的毛利率是45%才能賺錢,因為在最繁華的地方開商場才有用戶流量,這個成本就特別高了。沃爾瑪做了一個小創新——將商場開到了城鄉接合部,找一些倉庫簡單裝修就開業,大幅降低場租、店租。這樣一來,沃爾瑪在銷售毛利率是15%左右的情況下也能賺錢。

小米CEO雷軍、“股神”巴菲特最看好的Costco(好市多),做法更加過分——任何一個商品只掙1%到14%,如果任何一個商品的毛利率超過了14%都需要CEO特別批准。他們這樣一個大型連鎖超市,只需要6.5%的毛利率就能突破贏利點。

Costco主要做到了三點:

一 瞄準中產階級,美國有3億人,他們只服務其中5000萬人。

二 店裡商品琳琅滿目,每個產品卻只有兩三個品牌,但非常精緻,用戶不用怎麼思考,就直接選好,節省了很多時間。

三 價格絕對公道,Costco主要賺用戶“會員費”,而會員用戶則得到美國絕無僅有的物美價廉。


沃爾瑪鎖定的核心用戶,是開車上班、對價格敏感的工薪階層;Costco鎖定的核心用戶,是對生活品質、時間敏感的中產階層。這都是非常龐大的消費群體,而且很容易將用戶流量“誘導”過來。

後來,美團、餓了麼也選擇採取類似策略,但他們面臨的競爭形勢已發生很大變化。

平臺之間、商戶之間經過充分競爭,產品價格已經低得壓到骨頭了,平臺、商戶還要不斷補貼用戶以吸納、維持流量。這導致整個餐飲產業鏈,幾乎是整體虧損的。可見,目前開發“誘導式”核心用戶的手段已經沒多少潛力可挖。

03

“享受型”核心用戶


沃爾瑪、Costco以及各種類型的電商公司,基本上要用賬面上可見的好處來吸納用戶,而真正具有強大用戶黏性的,其實是更側重心理影響的用戶服務。

馬雲說過:“服務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產品。”

亞馬遜吸納核心用戶就不是側重便宜,而是服務。亞馬遜在2005年就推出Prime會員服務,當時的會員年費是79美元,2014年漲到99美元。會員享受到的主要好處,最初就是物流免費、而且特別快,包括任意金額免美國境內運費,出庫後美國境內2日送達等會員權益。

後來,Prime會員享受到的服務更加多樣化,比如無限量的電視和電影節目觀看資格、超過35萬本Kindle電子書免費下載以及不時會推出的prime會員專享活動等等。更重要是,形成了龐大的用戶數據能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更加智慧、精準、個性的用戶體驗創設。亞馬遜幾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升級,都是圍繞Prime會員展開的,2017年亞馬遜首次公佈Prime會員訂單量(全年超過了50億件)。

Netflix(奈飛)也是如此,這個世界級的流媒體巨頭市值已經超越迪士尼。Netflix自己投錢製作內容,原創劇集《紙牌屋》曾收穫極大熱潮,Netflix甚至一次性將一整季13集劇集,全部開放給核心付費用戶,這種超預期服務給平臺吸納海量粉絲。

你從Netflix身上可以學到,如何快速吸納粉絲?訣竅就五個字——超預期服務。

所以,Netflix每一次的會員費漲價,都會帶動股價上漲,因為人們不會擔心漲價會流失粉絲,恰恰證實了粉絲有多鐵。

04

“網絡型”核心用戶


國內的PE/VC投資人經常問創業者:“做硬件,是否做得過小米?做平臺,是否做得過騰訊?”騰訊是社交平臺,而社交是剛性需求,容易形成用戶黏性,更重要是,不用平臺投太多錢製作內容,用戶本身就能吸納新的用戶。

近日,國內社交媒體領域正在發生激戰。王欣的新創業項目馬桶MT、字節跳動的多閃、羅永浩的子彈短信三個社交產品幾乎同時召開發佈會,“三款App宣戰微信”上了熱搜,而微信無一例外地將他們“封殺”。他們何以敢於挑戰騰訊?

社交媒體是每隔四五年就會出現大機會的行業,背後的邏輯就是人群的更替——新興人群在新環境下,對新的自我表達方式的訴求。

從QQ、微信最近的公開數據中可以看出,QQ、微信作為年輕人的熟人社交工具,目前用戶基本已經見頂了,熟人關係鏈已經基本建立,年輕用戶的興趣交友需求要有新的平臺來滿足,這才有抖音、小紅書、soul等新興社交平臺的崛起。

做社交APP,對於互聯網創業者來說,確實有很大吸引力。不過,要建立一個能夠沉澱海量忠誠用戶的成熟平臺,就要真正理解“網絡型”用戶。

“網絡型”用戶遵循一個著名的麥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顯示:網絡價值與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連結能創造N的平方量級的效益。比如Uber連接了大量的司機和搭車者,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想要打車的人越多,就會吸引越多的司機加入Uber;司機越多,打車的人就越多。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正向循環,帶來的不僅是用戶沉澱,更是用戶黏性。而且這個用戶黏性一旦形成,四五年內難以撼動。

針對當下很多新的社交APP崛起、甚至挑戰騰訊,我個人並不看好。

原因有二:

1、從2003年到2013年,騰訊的用戶規模增加了10倍,成本投入則增加100倍。沉澱用戶的高昂代價是繞不過去的,況且,流量現在的價值比幾年前漲了10到20倍。

2、社交網絡越廣大、越集中,才越有價值。一個網絡每增加一個用戶,原有的每一個用戶的價值都會增加,可能網絡規模增長60%,網絡規模擴大帶來的商業價值就會增長100%。相反,過多的社交APP嚴重分流了用戶,用戶不能集中起來,也就難以產生穩定、持久的網絡效應。


05

“股東型”核心用戶


當今時代,品牌傳播越來越社群化了,即使品牌自己不經營社群,用戶也會創造一些話題,將相關品牌拉進社群、嵌入話題。

主動在社群中發掘、培育核心用戶,就至關重要了。因為在一個品牌的核心用戶身上,一定是存在優越感的,如果你打破了他這種優越感,那麼你的品牌也就沒什麼價值了。

假如你進入一個社群,經常看到的,盡是一些人打嘴仗、蹭資源、拉關係、發廣告,你會不會有“被侵犯感”?這樣,反而會將潛在的核心用戶趕走。

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生,美國的漢堡王搞了一個活動,如果你退群,我可以送你一個免費漢堡,將近3萬人領完漢堡走了,只留下8000人,給漢堡也不走,這就是“鐵桿用戶”。

社群規模縮水80%以後,粉絲活躍度比以前提高了5倍,這些人給漢堡王提意見、出主意,做口碑傳播,反而讓漢堡王的聲勢更大了。其中很多粉絲不僅是漢堡王的忠實顧客,很多還成了漢堡王股票的持有者。

你一旦跟核心用戶形成了共同認知、利益共同體,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商業效果。

舉兩個例子,小米手環和小米空氣淨化器。

蘋果、三星做智能手環,為何會敗給小米?因為小米一開始就有核心用戶幫忙設計產品。以前的智能手環功能很多,但都賣不動,因為特別耗電。但小米的核心用戶告訴雷軍,智能手環只有做成什麼樣子、達成怎樣的性價比,粉絲才會願意購買。後來,小米把手環的很多功能都去掉了,功耗大幅下降,手環可以30天不充電,小米手環開始大賣。

空氣淨化器是一個更難做的生意,因為需要生產和運送週期,如果一次性沒有足夠大的訂單,協調起來會非常麻煩。訂單太散,你不可能一臺一臺製造,一臺一臺運送,這成本多高啊。小米得以打開空氣淨化器市場,完全是核心用戶在霧霾天裡,不斷炒熱話題,然後組織團購,才使這個生意經營下去。

將核心用戶作為公司的命運共同體,即“股東型”用戶,這是經營核心用戶的最高層次。

小結


經濟學家弗裡得裡克·裡奇海爾得的研究表明:重複購買的顧客在所有顧客中所佔的比例提高5%,對於一家銀行,利潤會增加85%;對於一位保險經紀人,利潤會增加50%;對於汽車維修店,利潤會增加30%。零售和廣告行業一般也遵從一個定律——20%的核心用戶貢獻80%的利潤。

可是,多年以來,互聯網思維一直在推崇“長尾用戶”,即用戶版圖當中80%的部分,哪怕很多用戶基本上只是來湊個數、跑個量,但這類用戶大量增加,也能造就很大聲勢。

可以預期,2019年各個行業將繼續迴歸正常,新用戶大量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應該重新回到“關注核心用戶”的觀念中來。

要努力將被動的“捆綁式”用戶、“誘導式”用戶,向有態度、有情感、有傾向的“享受型”用戶、“網絡型”用戶、“股東型”用戶引導轉變。

始終保持敏銳的好奇心,尊重並傾聽他們。這些核心忠實用戶對產品的需求會遠遠超過普通用戶,並且非常敏感,邀請他們參與產品的設計、製造、營銷等環節,可以獲得他們對於產品功能、情感投入方面的精準需求,這將給公司注入新的發展動能,加速未來的創新突破。

我相信,哪怕將來經濟大環境、行業大背景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蕭條和冷淡,但是,有了強勁的基於核心用戶的“中央軍團”支持,也將不斷出現創新裂變。

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挑戰微信?要看“超級用戶”臉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