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

上海韓春早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以及最終他的下落。

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那麼為什麼雍正帝還要見鄔思道,見不到了後,為什麼還制止田文鏡的追趕呢?

一、拜師鄔思道

鄔思道是老四胤禛派年羹堯從大獄中接出,並在回京後,帶領全家老小行跪拜禮,正式成為自己以及弘曆他們的老師。

從骨子裡來講,鄔思道是一個孤傲之人,雖然身犯殘疾,但也心存遠大志向,一開始他並不看好老四胤禛。

而為什麼最後又接受了這個事實,並正式成為老四胤禛的幕僚呢?

這就在於老四胤禛的為人,以及對鄔思道所做的幾件誠心事了:

當然,這方面也有年羹堯的功勞,一開始就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年秋月照顧這個糟老頭子。伺候他洗腳,給他做護膝,伺候他的吃喝拉撒睡,作為一個坐了十年大牢的人,一下子有這待遇,確實也感受到了老四胤禛的誠意。

其次,老四胤禛回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全家老小以漢人的禮儀拜師,當時鄔思道還在屋裡沒有出來。一出來,老四胤禛就先行行了鞠躬大禮,這在鄔思道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也急忙下跪還禮。

最後,鄔思道也納悶,自己一個戴罪之人,為什麼深受老四胤禛的厚待呢?

老四胤禛背了篇文章:

“朝廷待彼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哉!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

其實老四胤禛犯忌了,這是鄔思道十年前寫的《士子揭世文》,也正是因為這篇文章,才導致了他的十年大獄。

但是給鄔思道的感覺就是,終於遇到知己了,打蛇打到了鄔思道的七寸上,給他的感覺就是:

你的委屈我明白,你的抱負我也清楚,我是懂你的人,珍惜你的人,只要跟著我幹,我能幫你實現抱負。

這就是為什麼鄔思道一心一意輔佐老四胤禛的原因!

二、功臣鄔思道

拜師鄔思道之後,他一共幫老四胤禛出過很多主意,這裡簡單的列舉一下:

第一次出謀劃策就是追繳戶部欠款,力勸老四胤禛接下來,並歸納了三類欠款人的特點,畢竟這次兩個人是試探,老四胤禛並沒有完全聽他的,最終結果是雖然康熙帝滿意,但也透漏一些問題。

第二次出謀劃策則是拒絕查刑部冤案一事,老四胤禛仍然沒有直接答應他,有了第一次的鋪墊,這次鄔思道要收拾東西走人,還好,老四胤禛把自己折騰病了,等於是聽了鄔思道的話。而事實證明,鄔思道這次說對了。

第三次出謀劃策是替弘曆,讓他在熱河狩獵場出盡了風頭,並最終把象徵儲君的金如意納入手中。這時才燃起老四胤禛的雄心,開始為奪嫡做準備,同時抬了年秋月一家的旗,目的顯而易見。

第四次舉薦新太子,力勸老四胤禛繼續舉薦廢太子,這時候老四胤禛已經完全信任鄔思道,並一舉奪得康熙帝的芳心。

後面還有設計讓年羹堯去血洗江夏鎮,設計讓李衛監督年羹堯,設計讓坎兒送信給老八胤禩,設計讓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胤禵當大將軍王……

最後奪嫡之時,鄔思道又通過“死鷹事件”給老四胤禛分析時局,最終得出康熙帝即將傳位老四胤禛的結論。

奪嫡之夜,鄔思道坐鎮雍親王府,利用老四胤禛的關防大印,連同張五哥帶來的金牌令箭,放出了老十三胤祥,併成功接管豐臺大營,為最終雍正帝的順利即位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自從鄔思道到了老四胤禛身邊,才使得他具備了奪嫡的基礎,並最終奪得了皇位,這一點上鄔思道功不可沒!

三、君臣決裂

老四胤禛終於登上了皇位,也就預示著鄔思道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即位當晚就提出了“半隱”退路。

對於鄔思道這種謀士來講,他做的計謀往往見不得陽光,所以自己也明白,一旦老四胤禛即位,以他的瞭解,自己難逃一死,前面的坎兒就是例子。

所以,他巧妙地利用雍正帝多疑的性格,在雍親王府弄了五路人馬,讓雍正帝弄不清狀況,也就不敢貿然對鄔思道下手。

隨後,鄔思道提出瞭解決方案,也就是半隱方略:

所謂的半隱,就是一方面自己不再京城為官,也不會為任何的敵對勢力出謀劃策,並且就在雍正帝能看得到,摸得著的地方待著,並永遠不會透露任何之前的秘密。

最終雍正帝權衡利弊後,同意了他的請求。

在確信自己能離開後,面對十七阿哥突然進見,他也明白,這個十七阿哥很可能就是來解決自己的,於是給雍正帝再出一個主意:

“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一方面讓雍正帝感受到自己確實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一方面也請求雍正帝能放過自己,同時也暗示自己走後,雍親王府其餘做秘密事情的人,一個都不能留。

第二天天沒亮他就跑路了,臨走時還給老十三胤祥一個忠告,就是推掉鐵帽子王冊封,不然無法確保平安。

當然,雍正帝並沒有放過監視鄔思道,還是派了一個如月監視他,不要以為老十三胤祥頭一天晚上放出來,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找個如月給鄔思道,其實這一切四福晉替老四胤禛早就準備好了。

四、逃之夭夭

離開了雍正帝,鄔思道暫時是安全了,但其實並不安全,所以他必須繼續實行逃脫方案。

鄔思道在雍正帝的鐵桿大臣李衛處,可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事就在家裡坐著,偶爾給李衛出出主意,再加上跟李衛有點交情,也讓他放鬆了警惕。

隨後,他通過李衛跟宮裡的書信來往,畢竟李衛不怎麼識字,有些書信可能還是鄔思道替他寫呢。得知了田文鏡處有問題,這給了他一個天大的機會,於是利用徹查諾敏造假案機會,以八千兩幕酬把自己賣給了田文鏡。

在田文鏡處鄔思道也確實做了很多事,包括替他執行新政,並在他對押運西北糧草一籌莫展時,自己主動提出去押運,並巧妙的揭穿年羹堯的把戲,提醒年羹堯,必須得決戰了。

其實這些年,雍正帝並沒有放棄對鄔思道的監督,包括後來李衛進京,雍正帝仍然很關心鄔思道的事,確信他沒有異常舉動後,才算放心。

而鄔思道也是不斷替雍正帝解決問題,讓雍正帝堅信自己已經毫無害處,從而放鬆警惕。

不僅雍正帝時刻監視著鄔思道,其實鄔思道也時刻關注雍正帝的動向,最終得知雍正帝即將到田文鏡處後,終於下定決心激怒田文鏡,從而逃之夭夭……

臨走時對田文鏡送了一句忠言:

“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

這句話也表明了鄔思道的態度,就像當年勸老十三胤祥一樣,跟君王在一起:

“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對於如月而言,畢竟是一個小小女子,連年秋月都能被鄔思道征服,更何況這個小女子了,估計也是感化了她,況且離開了官府,如月連送信都無法送了,也就認命了。

對於雍正帝來講,此時自己皇位已經坐穩,新政也在順利推行,而鄔思道也確實對自己有感情,也不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來。

更重要的是他走的時候是帶走了四千兩銀子,有了這四千兩銀子,他的生活也有著落了,也沒有必要依附於某人了,這樣雍正帝也算是放心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講真,歷史上呢其實並沒有鄔先生,如果非要說有,那也只是野史記載上有這麼個人,而這個人曾為田文鏡的幕僚。

這個野史的源頭,來自清人李嶽瑞的筆記《春冰室野乘》。

李嶽瑞不知何許人也,生卒年代應該在清末民初,其豆腐塊小文章多發表在清末宣統年間的《國風報》,其中既有“鄔先生”這一條。



其故事的大意是:

鄔先生大約是遊走四方、有才無名的野幕僚之類,後來被田文鏡收羅門下。不久,其為田文鏡寫了一個彈劾隆科多的奏摺,由此爆得大名。

因為善於揣測上意,田文鏡得了鄔先生的幫忙,因此更被雍正信任與恩寵。

後來,就連雍正都知道田文鏡的幕中有個鄔先生,而且還知道這摺子就是鄔先生所寫(不過這也不奇怪,哪個督撫手裡沒幾個名幕僚呢,奏摺通常也是督撫口述、幕僚擬稿的)。

於是乎,某次田文鏡的請安帖到,雍正就在上面批道:“朕安好,鄔先生可好?”



大概是聽了這話,田文鏡心裡頗不舒服,開始與鄔先生漸生嫌隙,對鄔先生的態度也遠不如前。鄔先生遂憤然離去。

但是呢,沒有能人執筆寫奏摺就是不行,鄔先生走後,田文鏡摺子上去總是不達上意而屢屢被雍正斥責。

最後,田文鏡只好又將鄔先生重金請回。鄔先生提出條件,每天50兩銀子,否則不來。

一天50兩銀子,一個月就是1500兩,這個可是重金聘用了。

但沒轍啊,田文鏡只能咬咬牙答應了。



鄔先生回來後,每天進衙門見桌上有紋銀50兩便欣然命筆,哪天沒放銀子,他就翩然離去。

田文鏡死後,其他督撫都想聘請鄔先生,但後者卻突然不知所終。

也有人說,鄔先生已經進宮,為皇上服務去了……這當然是胡說了。

野史裡的鄔先生故事如上。

至於電視劇裡的鄔先生,確實是根據這個原型來的,不過做了大幅度修改,其結局是什麼樣的?應該是和范蠡一樣,泛舟湖上,隱居去了吧!


坑爹史冊


二月河先生可稱為歷史題材帝王小說的第一人,他的作品主要以歷史題材小說為主,最經典的三部著作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作品長達五百多萬字,將清朝前半截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以小說的手法刻畫出來,在廣闊的歷史畫卷下,帝王、大臣、各色百姓紛紛登場,演繹出一幕幕的驚心動魄的畫面。其中,在《雍正皇帝》中,他刻畫了一個神級的人物—鄔思道,在小說中,如果沒有鄔思道,四阿哥胤禛是不可能成為雍正皇帝的,早被老八他們給搞掉了。

但鄔思道這人,在歷史中並無太多記載,現只見於李嶽瑞的《春冰室野乘.雍乾遺事》中田文鏡之幕客一章,文中記載的也不叫鄔思道,而叫鄔先生,是紹興師爺,因幫田文鏡參倒隆科多而被雍正所識,有“朕安,鄔先生安否”的批語,此人生性豪爽,無妻妾子女,每日消費五十金,“或以施振貧乏,或劇飲妓館中”。田文鏡死後,鄔先生不知所終,傳言“已被召入禁中”給雍正幫忙去了。由此可見,鄔思道或稱鄔先生是不可能幫雍正奪嫡的,兩人如果有交集也只可能發生在田文鏡死後,也就是雍正十年(1732年)之後。

但歷史上確有一個謀臣幫助四阿哥胤禛奪嫡,他是戴鐸,是四阿哥胤禛在府邸時期的一個重要策士,有歷史記載,他曾給四阿哥胤禛寫過十封信,勸胤禛奪嫡,並代為策劃具體操辦事宜,史稱“戴鐸十啟”,但他也犯了個致命錯誤,就是沒弄明白自己是誰。寫完這10封信後,戴鐸就被安排了一個外地做官的差事再不準回京。胤禛當上雍正皇帝的第二年,找了個理由,把戴鐸給殺了。

小說人物鄔思道的歷史原型,就是戴鐸,在小說中,鄔思道精通傳說中的登龍十二術,並只用了其中3個就幫助胤禛當上了皇帝。

使用的第一術叫飲糙亦醉,具體的背景和實施方案如下:康熙帝一廢太子後,儲位空虛,出現了朝局不穩的跡象,因此康熙下令讓朝野大臣推舉新的太子人選。其他的皇子彷彿看到了希望,開始蠢蠢欲動,拉攏大臣推舉自己一派的人。而鄔思道已看清了當時的形式,認為康熙有復立太子胤礽的想法,於是要胤禛推舉廢太子胤礽,並替他寫了一份保舉廢太子的奏摺,讓他謄寫後單獨呈給皇上。胤禛力保廢太子,深得聖心,被康熙看重。

第二術,一笑傾城。康熙五十七年,適逢西北戰事,皇上想找一個皇子任大將軍出征。鄔思道卻分析了朝廷格局和皇上的心思,提出了要保舉皇十四子胤禵出任大將軍。當時八王爺和十四阿哥胤禵走得很近,且八王爺在皇子人中權威太重,再加上一個管兵部,懂兵法、帶過兵的十四阿哥守在北京,將來無論新君是誰都難以駕馭。所以,一定會命十四阿哥西出陽關,遠遠打發到關外,一來分了八爺的權,二來也保全了十四阿哥不至於陷得太深。胤禛依計行事,上書力保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又一次合了皇上的心意,讓皇上讚許不已,認為其不爭大將軍之位,不爭權奪利,彰顯無私公道的仁君氣概。

第三術,隔山拜佛。皇孫弘曆大獲聖心,出奇制勝。康熙帝晚年廢黜太子後,為了選擇新的接班人,費盡了心思也難以決斷,於是詢問方苞立儲之事,方苞說:“觀聖孫!佳子佳孫,可保大清三代昌盛”。而這也正是鄔思道所想到的。為了加強四爺胤禛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鄔思道讓胤禛請皇上親臨雍王府,並安排胤禛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面的乾隆)與皇上見面,“祖父康熙帝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並隨祖父巡幸熱河避暑山莊。”

在小說中,鄔思道把皇家的薄涼看的很透徹,雍正即位後,他非常清楚,因為知道雍正太多秘密,會被雍正除掉。於是鄔思道收拾好行李,向雍正辭行並拒絕了雍正授予高官厚祿的試探,後半隱於李衛門下,讓雍正隨時知道自己的行蹤,也讓雍正確信自己沒有機會洩露秘密,這樣雍正才能對他放心。


張良自掛東南枝


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傳位給雍正帝,雍正回到雍王府,他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除掉鄔先生,當然這個是電視劇沒有直說,而是通過兩人的對話,還有雍正的表情,傳遞出來的。

這個也是雍正王朝好看的一點,很多東西,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對話和表情,讓人去想象。

鄔先生就像是在世諸葛亮,神機妙算,所以很多人都戲稱鄔先生是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編劇,什麼情節,他都能推算出來。他當然知道雍正回來是想做什麼,就是想殺了他。

那為什麼雍正想要殺鄔先生呢?電視劇沒說,但我們可以根據電視劇的情節進行推測,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高福(也就是坎兒)的事情上,鄔先生是瞞著雍正帝去做的,雍正可以出於親情,或者出於猶豫或者顧慮,沒有把那封信交出去用來扳倒太子,是鄔先生自做主張讓高福把那封信給了八爺的人。

而高福最後也被雍正殺死了,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在敲打鄔先生,鄔先生你在怎麼想法,有能力,也不能自做主張,做雍正帝沒有許可的事情。

第二,鄔先生在幫雍正帝繼位的時候,是出了一些陰招的,這些比較見不得光,雍正害怕這些事情被世人所知。

第三,他怕鄔先生被他人所用,而鄔先生能力如此之強,對他來說是個淺在的威脅。

鄔先生既然知道了雍正帝的來意,說自己可以半隱,那為什麼要半隱呢。也有三個原因。第一,他腿腳不方便,不適合出來當官。第二,他是康熙罷黜的人,雍正帝不合適讓他入仕。第三,他如果離開雍正帝,那麼生活也成問題的。

那麼半隱的實質是什麼呢?那就是他可以讓雍正帝信任的人看著,然後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讓他出來,也就是說他不離開雍正的眼線,也還能幫得上忙,所以鄔先生就先後在李衛,田文鏡,年羹堯那邊幫上忙。也確實像他所說,這個就是半隱。

至於在幫了年羹堯之後,到哪裡去了呢?這個電視劇沒有說,但我猜,很有可能又到了李衛身邊,因為此時李衛是雍正最為信任的人,讓李衛幫雍正看著鄔先生,還能幫李衛一點忙。


歷史簡單說


鄔先生是個人精,早在胤禛執意賜死有悔過立功表現的高福時,鄔先生便見識了胤禛極度猜忌的性情,因而預先謀劃了一些自全之道。

等到胤禛從康熙手中繼承到大位,當晚便對從前府裡辦隱秘差事的高毋庸等奴才,開展了一波清洗。但鄔先生卻憑藉巧舌如簧,以一番“三不可用”的說辭,打動雍正放過了他,允許他在監視中繼續活下去。


然而,隱居的鄔先生,並未就此消失在雍正朝的幕後舞臺上。打小由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培養起來的鄔先生,自然會有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態度,因而即便是年輕時身陷牢獄留下殘疾,一旦等到機會就也全力幫著胤禛奪嫡。同樣的道理,鄔先生過上了退隱的生活,骨子裡也是閒不住的。

只不過,鄔先生插手朝政政治,有著他的原則與底線,那就是時刻站在幫助雍正的立場上。只有如此才能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儘可能得發揮自己的才幹;也只有如此才能儘量不去觸及雍正極度猜忌的性情,讓自己能夠全身而退有個太平晚年。

鄔先生身在江蘇李衛處時,就經常幫著李衛分析利弊、出謀劃策。藉著揭發山西諾敏藩庫造假一案,鄔先生又與田文鏡搭上了線,進而跟著他接觸到了河南的官場。隨後更是借押解糧草到西北大營為名去到年羹堯的軍中,說服他全面出兵與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的叛軍決戰。


可見,即便自雍正繼位當晚達成歸隱協議後,鄔先生的身影也並未完全離開朝廷官場,甚至其足跡幾乎踏遍了小半個大清國,政界、軍界均有所涉及。比起往日在雍王府後院的出謀劃策,現如今鄔先生在外界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更深更廣。

如此一來,便違反了當初他與雍正之間的約定。只是鄔先生嚴格約束自己的行動,幫著雍正擺平了不少的難事,因而雍正也就默認了他的舉動。

可是鄔先生這邊卻不這麼想,熟知歷史的他十分懂得伴君如伴虎的深刻道理,在幹事的同時也時刻不忘對雍正性情的戒備,早就預留了許多自全之道。

這方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雍正在田文鏡處視察,提出要跟鄔先生見上一面時,鄔先生卻早已搶先一步收拾行李“逃離”了田文鏡的幕府,讓雍正與他的會面落了個空。


從此以後,劇中再也沒有直接出現鄔先生的鏡頭。

鄔先生應當是徹底得隱居了。

一來他年紀逐漸老邁,這輩子也算是做成了許多事情,足以老懷安慰,沒有留下遺憾;二來他也不想再有所行動招來雍正的眼球,只要自己安安分分得隱居不問世事、長保太平晚年,雍正也不會再想怎麼他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竹山清溪澗


“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這句話是在四爺胤禛奪嫡成功當晚,鄔思道對興高采烈的十三爺胤祥所說的一句推心置腹的話。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最高深莫測之人,他深黯帝王心術,通曉人心世故,將一個本無繼位希望的皇子一步步扶上帝位,通過十餘年的朝夕相處,他非常瞭解胤禛,一旦大局已定,無論是否得位,自己和粘竿處一干人等必定成為胤禛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所知道的秘密實在太多了。於是,在胤禛繼位回府當晚,鄔思道向他表露心跡並提出辭呈。鄔思道老謀深算,料定雍正不會輕易放他活路,為了打消疑慮,他主動提出三忌之說,一說自己身有殘疾,為官有損朝廷體面;二來曾經是犯罪之人,雖蒙恩赦但不願陷萬歲於不義之境;三說自己所擅長的都是陰謀之術,於治國無益,自己也無心仕途,請求萬歲批准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雍正聽完這位亦師亦友的謀士一番披肝瀝膽的剖白之後也動了側隱之心,不讓他大隱於朝,不准他小隱於野,而是讓他中隱於市,實際上是找個靠得住的人將他看住,以防止他勾結八爺胤禩或者其它阿哥,洩漏機密。

鄔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正所謂響鼓不用重捶,先到雍正心腹李衛府上當師爺,足不出戶,一副古代大家閨秀的作派,一門心思給李衛出謀獻策。後來又表現出一副重利貪財的模樣,跳槽到田文鏡府上當師爺,田文鏡雖說也是雍正的心腹,但比起八面玲瓏,聰明絕頂的李衛來,這個一根筋顯然更好對付,一年八千兩銀子的幕酬,加上有金鳳姑,蘭草兒兩位美人相伴左右。逍遙人生,豈不快活!當然,這一切都是小說作者的藝術加工,鄔思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還真是田文鏡聘請的幕僚師爺,因替田文鏡起草彈劾大學士隆科多的奏章而聞名朝野,連雍正皇帝都知道了。有一次田文鏡上了一道請安的摺子,雍正批道:“朕安,鄔先生安否?”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結局叫“逃出生天”。至少鄔思道自己認為她是用了一個及其巧妙的方式逃出生天了。


奪嫡成功當晚,雍正回潛邸。鄔思道早算準他是回來處理像他這樣幫他搞陰謀,做秘事之人,坎兒先例在前。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動聲色幫雍正出謀劃策,比如有人求見雍正,他代為阻攔道“天子沒私事”,若有公事,請轉告張廷玉處置,若有關防上的事,請轉十三爺處置,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這讓雍正感受到鄔思道的確是高人一等,而且對自己仍是一心一意。

另外對鄔思道的安排,鄔思道自己提出了要“中隱”,自己不要高官厚祿,要在一個可以受雍正監視的地方,但遠離雍正的地方。離開雍正是因為自己是先帝朝刑餘之人,避免雍正難處。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為雍正考慮的,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保,一句“天子無私事”就提醒了雍正潛邸的奴才一個不能留。雍正也的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答應他去李衛那裡,李衛是雍正外放的心腹,這樣雍正也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一步。

所以鄔思道到了李衛處就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幫李衛出出主意。所以李衛很快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二步。


那麼時間一長,他從朝廷發給李衛的廷寄裡發現了另外一個脫殼的機會。那個機會就是田文鏡,田文鏡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但是相對而言,他就比雍正和李衛笨多了,也好糊弄多了。於是通過幫其解決”諾敏造假案”,戲說要李衛“八千幕酬將自己賣給田文鏡”。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三步。


李衛把此事上報給雍正,雍正略一思索,反正田文鏡也是自己的人,而且田文鏡做事沒有李衛靈活,的確是應該有這樣一個師爺輔助一下。於是便同意了。

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幫忙解決了很多事,特別是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到西北年羹堯處,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叛軍主力就在離年羹堯不足百里的法源寺,之所以年羹堯思維定勢,是因為“燈下黑”。


後協助田文鏡在河南開展”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時值黃河決堤,田文鏡焦頭爛額之際,鄔思道算準了雍正要來,所以藉口要幕酬,和田文鏡發生口角。拿了四千銀子,被田文鏡趕走。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鄔思道臨別給田文鏡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是繼給十三爺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勸十三爺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的第二句。

但關於這次黃河決堤,真實歷史上,雍正並未親臨現場。而且田文鏡實際上採取的是隱瞞不報,結果淹死、餓死饑民數萬。這事換了別的皇帝,殺一萬次頭,也不為過。可是雍正最終選擇原諒了田文鏡,並且田文鏡死後被允許陪葬。而真是歷史上,十三爺允祥也的確獲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死後甚至連名字都改回“胤祥”,無需避諱,所謂哀榮備至。張廷玉也獲得非凡殊榮,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沒有爵位但配享太廟的漢臣。

所以道理是那麼個道理,真正的結局就連神算“鄔思道”也算不準。鄔思道的兩句肺腑之言,都未成真。反而顯得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如果鄔思道不知進退,結果會不會和坎兒一樣,也未免可知。


炒米視角


鄔先生這個如諸葛近妖的人物是杜撰的,歷史上並不存在這樣一個人。但是其實他也可以被算作是紹興師爺,江浙幕僚集團的代表。真實歷史上,在任何政治派系博弈的背後,其實都有以鄔先生一樣的智囊為代表的一群人在位主子出謀劃策。

同樣是杜撰人物,小說原著中鄔先生的命運走向和電視劇中的是相反的,電視劇中,是雍正差年羹堯打探到他的下落,一開始就把他請到了潛邸,奪嫡成功以後,留給李衛,再田文鏡,最後消失。而小說裡鄔先生是先在田文鏡幕下,然後被雍正所知,招入宮中效力。

但是結局幾乎一樣,最後都是從田文鏡處消失,全身而退。

小說原著中,第七十二回“識大體保得全身退 留奏摺不忘報友情”中描述,鄔先生從田文鏡處歸隱,走之前留給他一封信,一方面是幫他參年羹堯,一方面是暗示他,其實是雍正要他來幫忙的。作者這樣寫——

第二天,鄔思道吃過田文鏡專為他設的送行酒,一乘大轎把這位“帝師”送上了回鄉之路,跟在田文鏡後面的畢鎮遠說:“大人,鄔先生叫在下把這件東西交給你。”

但是偏偏在離開雍正走之前,十三爺去送行那一集,戴了官帽——

這是個標準的朝冠,上面是六楞的水晶頂子,是五品官員的象徵,朝冠是決不能亂用的,然而偏偏在這裡出現,好像是用錯了,但其實是有深意的。

鄔先生在奪嫡成功以後,感覺到了殺機,伴君如伴虎,遠離權力核心才能保命,所以給雍正對話說出了“三不用”,選測“半隱”,方才保命。但是鄔先生雖然保命了,卻知道雍正急躁,改革為艱,自己還要發揮餘熱。

電視劇中,鄔先生離開雍正後,雍正連續做錯了很多事——

1. 看錯了諾敏,還全國表揚。

2. 派年羹堯去西北,年羹堯擁兵自重,就不決戰。

這兩方面都是可以從吏治,兵事上把朝廷拖垮的,而都是鄔先生在暗中出力幫忙解決的。

所以,在電視劇中戲劇化地給鄔先生“封”了個五品,這個五品是恰到好處的,首先保證了他還在體制內,吃俸祿,也要為雍正效力,其次,低於李衛,田文鏡,那時候這兩位是三四品的藍頂子,然後是一二品的紅頂子。所以是在他們帳下吃皇糧,幹公事。

作為一個謀士,知道血雨腥風裡那麼多陰謀陽謀,要想自由幾乎是天方夜譚,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官員打個麻將,雍正都能知曉,要真的想逃脫整個體制還有專門的特務機構的監視,比插翅昇天還難,然而鄔先生在“半隱”之後,為雍正“擦屁股”做的這幾件決定性的大事,確實表達了他的忠心,所以也就換來個雍正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半隱半推半就成了全隱,終獲自由,這不得不算是成就了一場君臣禮遇的佳話,達到謀士的最高境界。


HannibalLecter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鄔先生,最後是徹底隱於山野之間,在江湖上乃至廟堂上留下了一段全身而退的傳奇…

下面宋安之就來具體說說。

鄔先生身為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bug式人物,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雖然不懂英文,但是能揣摩到康熙的心思,更是能見招拆招,可以說是雍正登基的隱性第一功臣。

這樣一個神人,他的結局如何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其實說來鄔先生這個人屬於是雍正王朝中的虛構人物,即使是歷史上有記載,也只是野史小說《春冰室野乘》裡面的記載罷了,說白了,還是一個虛構大於真實的人物。雖然鄔先生是一個虛構式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卻可以給我們大家些許啟迪,比如可以挖出背後的職場套路。

鄔先生在雍正王朝中,可以說是先是先以半隱來逃過了兔死狗烹之劫,然後通過輔佐李衛和田文鏡兩人間接幫助雍正,最後故意讓田文鏡炒他魷魚,趁機離開,徹底歸隱了山林。雖然劇中並沒有交代他最後的結局,只是以他離開田文鏡處為結尾,其實這種留有一絲懸念的結局,更是為鄔先生憑添了些許神秘色彩。

首先宋安之以鄔先生為何半隱來大概說說。


鄔先生自康熙四十六年被雍正接回王府以後,一方面明面上擔任教書先生,來教導幾位王府世子,包括後來的乾隆帝弘曆。一方面暗地裡為雍正出謀劃策,為雍正立下汗馬功勞,稱他為幕後的第一功臣也不過分。

在康熙駕崩當夜,新帝雍正急匆匆趕回王府見鄔先生,其實已經是殺心大起,只不過還在猶豫之間。而自從高福被賜死以後,鄔先生早已明白雍正的為人。

所以雍正試探性說道以後再安排重用鄔先生時候,鄔先生馬上拒絕,並以三不可用的表面理由來拒絕。然後回憶了十幾年的潛邸生活,大打了一把感情牌,說的兩人兩眼淚汪汪。自己又識趣的說自己要半隱,這樣既方便雍正監視自己,還可以間接幫雍正治理國家,算是逃過了一劫。

鄔先生先在李衛處幫忙,不久在清查山西藩庫案時,轉而以八千兩的天價,去幫田文鏡。

鄔先生為什麼要幫田文鏡呢,因為他對於雍正潛邸時的這兩位舊人清楚的很,李衛為人機靈,辦事善於變通,他在不在作用都不大。而田文鏡辦事衝動,只知一味的強力推行,他去了也好陰陽調和,對於雍正可謂是盡心盡力的幫忙,也肯定會使暗中監視他的雍正放鬆警惕的。

其實說不好鄔先生還與雍正有某些隱晦的聯繫。比如說在田文鏡處,面對年羹堯找不到叛軍的危局之時,鄔先生主動要求當押糧官,前往年羹堯哪裡,應該就是雍正授意的。同時鄔先生還打趣要田文鏡所欠自己的二千兩幕酬,算是為自己以後問田文鏡要錢變相逼他炒自己魷魚,而埋下伏筆吧。


鄔先生去了西北以後,為年羹堯出了一策,使年羹堯馬上找到了叛軍,同時還說道年羹堯是干係重大,天下都看著他呢,算是敲打了一番年羹堯。其實當時有可能是年羹堯是養寇自重,但不論怎麼說鄔先生的前去,是解決了這個危局。

在西北大亂被平定下來以後,雍正徹底坐穩了皇位,此時雍正的注意力開始對內,分別要在田文鏡所在的河南和李衛所在的江蘇試行新政,甚至還微服私行去看看新政如何,當然現實歷史上雍正這個工作狂可沒有微服私行過。

其實雍正的意思也就是微服私行,看看新政試行的怎麼樣。而且當時新政是個大難題,找鄔先生談談心敘敘舊,看看有沒有好想法。

但鄔先生身為田文鏡這個河南巡撫的幕僚,可不是這麼看,身為幕僚,肯定有閱讀邸報的權利。試想田文鏡都可以通過邸報知道雍正到達了山東,鄔先生這麼聰明,瞭解雍正的套路,肯定猜到雍正會微服私行提前到河南看看的。

此時鄔先生的想法肯定跟雍正不一樣了,鄔先生肯定害怕雍正反悔,即使雍正不反悔,再找自己商談國事,自己都是五十知天命的人了,可不想再捲入政治這個大染缸之中。

所以鄔先生開始使用激將法,那就是找田文鏡要幕酬。田文鏡認為一年八千兩太高,現在還欠鄔先生四千兩,負擔太大,一來二去,乾脆說我養不活你這條大魚,從五千兩火耗銀子中拿出四千兩給了鄔先生,讓他走人。


鄔先生臨走之前,贈了田文鏡一句話“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以易時失之易呀”。這說明鄔先生算是對田文鏡掏心掏肺了一次,勸說了他一次。更是說明田文鏡這個酷吏,也開始被官場這個大染缸所侵襲,火耗銀子這種剝削老百姓的灰色收入,他一次性搞了五千兩,還真是捨得,哪裡還是當年那個田文鏡了。

這邊鄔先生看似被田文鏡炒魷魚氣走,其實回到住處就忍不住了,連忙叫如月趕緊走,甚至行李只帶重要的,能減少就減少,說道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可見鄔先生的確是已經通過邸報,猜到雍正馬上要來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跑路。

就這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鄔先生帶著四千兩銀子,還有小妾如月,徹底溜之大吉了,從半隱實行了自由自在的歸隱。

雍正見到田文鏡以後,果然要見鄔先生,田文鏡連忙叫四路人馬通過四條驛道前去追趕。雍正心思玲瓏剔透,自然猜出來鄔先生不想見他,肯定跑的沒影了。說道不用追了,嘆了口氣說道,追也追不上了。所以田文鏡問起鄔先生之時,雍正也只是惆悵的說道這是當年潛邸時認識的舊人,就再也沒有說什麼了。

通過鄔先生的套路,我們可以看出,鄔先生在雍正一朝登基以後,並沒有利慾薰心,通過主動半隱和打感情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後盡心盡力的在地方上間接為雍正辦事,慢慢放鬆雍正的警惕性。最後在關鍵時刻,不論雍正是想殺他還是想再見他,自己都可以從容的選擇跑路,還是帶著四千兩銀子和如月女僕跑路,實現真正的歸隱,真正的財政自由,真乃神人也。

鄔先生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遇事要冷靜,切勿利慾薰心。在冷靜的情況下思考問題,肯定是更好的。在遇上抵抗不了大老闆雍正時,就盡心盡力的順勢而為,使大老闆雍正放鬆對自己的警惕,最後想跑路了,可以卷著一筆鉅款走的漂漂亮亮的,不得不佩服!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72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雍正帝的影子“鄔思道”他的結局非常好,關鍵是鄔思道履行了他的諾言沒有離開雍正帝的視線,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落個半生榮華富貴!

想象一下;鄔思道雖然是一位窮酸書生,但是他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不算,還經歷了大鬧貢院,蹲過大牢,雖然落個殘疾,相比之下要比太子胤礽的師父王掞好多了,他曾親手扶持了四阿哥胤禛登上帝位。

作為一個皇帝師父有三種下場;

一、扶持對了人,或者你扶持的人的確有才華、有德性,一旦被扶持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那你就光宗耀祖,享盡人間榮華富貴。

二、扶持錯了人,那你就聲名狼藉不算,還有可能與被扶持的人一起倒黴,還會留下帝師無能的罵名。

三、當你扶持這位登上了大寶,還有另一個危險在等著你,那就是滅口!一個皇帝位置,多少人在拼命的爭取,難免會有陰謀詭計發生或者你就是那位出詭計的人,這就危險了,如何進退這是必須想到的。

鄔思道在以上的第一點與第三點就做的很好,不但做到了,還能全身而退,這就說明鄔思道是位高人!

在雍親王府,鄔思道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有情有義,當鄔思道發現這位丫頭是一位政治犧牲品的時候馬上撤出,不做兒女情長、藕斷絲連的絆腳石,能以大事為重。

給四阿哥胤禛出主意的時候,毫無私心雜念,為了幫助太子胤礽還債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發現的魏忠賢寺院雕塑所藏珠寶獻了出來。

當四阿哥胤禛真正的登上了皇帝位置,鄔思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動了雍正帝,徹底的退出了官場。

臨別鄔思道與十三阿哥胤祥的娓娓道來,掏心窩子的話語讓這位親王另眼相待,這些都是鄔思道我自己以後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鄔思道自己明白自己耍的是陰謀詭計,同時掌握了大量機密,雍正帝能放他走,已經是網開一面,所以他先到了山西李衛處,因為李衛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人。

後鄔思道又輾轉來到了河南田文靜處,而且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領著十三阿哥胤祥送給的丫頭小日子過得很滋潤,一年八千里兩銀子的工錢,他缺錢嗎?一定不缺錢。

以鄔思道的性格,只要不開口亂說話,榮華富貴一生是一定的。當然在雍正帝去世以後就更安全了。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們評論、互動、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