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亲手提拔张柬之为宰相,后者为何要推翻她?张柬之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难说明白。究其原因,是因为武则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女人当政的时期,比如吕后,及宋代的刘皇后,清代的慈禧太后。但自己直接当皇帝的,只有武则天一人。其它女人当政,遵循的是男权社会的规则,而武则天时代,她是试图建立以女人为主导的政治体制,可惜的是,她的尝试没有成功。最后,她不得不自动退回到男权为主的政治体制中。但她的行为和尝试,为唐朝上层政治带来极大的混乱。这段时间上层政治人物的评价都与此大背景相关。

张柬之是水平和能力都很强的人,曾得到过狄仁杰和姚崇两个人的推荐。在武则天当皇帝最后三四年(年号长安)中,狄仁杰出任灵武军节度使。临行前,武则天问他,谁可以当宰相,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说他沉厚有谋,能断大事。而且人也老了,要用的话就赶紧。武则天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当时就召见张柬之,任为宰相。这就是所谓的武则天亲手提拔张柬之。

张柬之的最主要事迹就是参与神龙政变,他是这次政变的主要谋划者。神龙政变之中,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李显继位,复唐国号。因此,张柬之成为恢复李唐天下的功臣,先被封为汉阳郡公,后又进封汉阳郡王,罢知政事。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但似乎不能说她被推翻。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她还是现任皇帝的妈。李唐的江山虽然恢复了,但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势力并没有被清算。这是神龙政变不彻底的地方。不像汉初诸臣诛吕氏那样干净彻底。这种结果,大概也是武则天予为之谋的结果。神龙政变的结果是李显当了皇帝,但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并非是李显,在武则天几十年的淫威之下,李显早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和胆略,这是神龙政变不彻底的原因之一。但是,神龙政变的结果,对武则天来说,虽然不愿意,但还是有益的,也是她能够接受的。当时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劝导之下,武则天基本上已经接受了传位儿子的想法。只不过权力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而己。而张易之兄弟与拥李大臣之间的火拼是早晚的事。这些,武则不会想不到。只不过,不愿意想而已。因此,神龙政变之后,她自己要求退回到高宗皇后的身份。

武则天退位之后,失去了权力的春药,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但武三思依然身居高位。他在武则天退位事件中损失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张柬之等策划参与神龙政变的,当然是非常痛恨的。陷害他们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武三思能在武则天之后继续做威作福,与他和中宗的皇后韦氏以及女儿安乐公主都有良好的关系有些牵连。在武则天的榜样感召之下,韦后与安乐公主都想有样学样,而且他们的心也够狠,手也够黑,中宗李显,成了傀儡皇帝。

神龙政变,把权力从武则天张易之张昌宗的手里收到李显手里。韦氏与安乐公主当然是高兴的。权力到了李显的手里,她们才有当武则天第二的可能性。因此,在神龙政变这一事上,张柬之等人,既有功,也不能留。因为他们是忠于李氏的,既能反对武则天第一,自然也不会支持武则天第二。因此,武三思修拾神龙政变的功臣们,是韦皇后所乐见的。

韦氏与安乐公主的野心,又直接损害了节愍太子李重俊的利益。于是他也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最后,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李显,李隆基又发动政变铲除了韦氏与安乐公主,李旦上台,两年后李隆基上台。但则天遗风依然不散,太平公主又把持朝政,直到李隆基把太平公主收拾了之后,大唐王朝的政治才摆脱了女人的控制,重新回到男权时代。

张柬之的经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神龙政变之后,他因功进封汉阳郡王。同时被罢相。同提秋天,他上表请示回老家养病。朝廷封其为襄州刺史。授他儿子张漪为著作郎,随其父之任。没多久,被武三思构陷,贬为新州司马。张柬之愤恨交加,到新州不久就病死了。年纪约八十多点。

《旧唐书》对神龙政变五位功臣都没被陷害,没有好下场一事评价说:嗟彼五王,忠于有唐,知火在木,谓其无伤。祸发既克,势摧靡当。何事不敏,周身之防。其意是说,五个人当初应该把武三思及武家的势力一起消灭了,就不会有后来自己反受其祸的结果了。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但现实是不可能的。如果神龙政变是李世民或是李隆基这样的政治强人发动,或者为做到这点,在李显懦弱。宰辅大臣们主导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不错了。

对于张柬之来说,活到八十多岁。也算是善终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武则天执政晚期,虽然对首相狄仁杰(唐朝实行群相制)非常倚重,但考虑到他沉疴在身、来日无多,再加上对其他宰相李峤、苏味道等人的表现不满,便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思虑再三,便向女皇推荐了时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柬之,并称此公虽然年纪老迈,但精神矍铄、极富才干,如能重用他,必定会成为贤辅良相。



武则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张柬之提拔为洛州司马,后在狄仁杰的坚持下,又将其晋升为秋官侍郎。不久,狄仁杰薨逝,姚崇成了最受武则天信任的宰相。长安四年(704年)九月,姚崇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临行前向女皇极力推荐张柬之,称其深沉稳重、极有谋略,并请求尽快对他委以重任。


武则天见狄仁杰、姚崇都极力推荐张柬之,便即刻提拔他做宰相(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拜相时,虽然已是八十岁的老翁,但精神矍铄、头脑清晰,接连推出一系列颇有见地的建议,由是令武则天大为满意。然而让女皇没想到的是,她亲手提拔起来的老翁宰相,最终竟会摧毁她辛苦建立起来的帝国。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最终没能敌过病魔,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眼见着来日无多。此时,虽然唐中宗李显已经恢复储君的位子,但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凭借着女皇的恩宠,依旧在宫中只手遮天,并且跟武三思等人来往密切,一旦女皇不测,二人是否会兴风作浪实在难说。


所以,为了能让江山顺利地传到太子李显手中,恢复李唐王室,需要张柬之在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因此,张柬之便加紧联络宰相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准备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然后逼迫武则天退位,重新扶立李显为帝。不久,姚崇从灵武回朝,并加入张柬之等人的密谋之中。与此同时,桓彦范和敬晖密会太子李显,并将政变计划告诉他。



正月二十二日,政变正式发生,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军到达玄武门,并派将军李多祚迎奉李显前来会合,随即闯入紫薇城中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并又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让位。次日,李显出任监国,仅仅一天后便称帝。二月初四,李显宣布恢复国号为唐。至此,立国仅15年的武周帝国覆亡,因为这场政变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在史书中被称作“神龙革命”。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驾崩于上阳宫,终年82岁。武则天临终前下令取消帝号,并以唐朝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武则天不仅亲眼见证武周帝国的覆亡,最终还恢复在唐朝本来的身份,辛苦经营一生最终却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唐中宗复位后,大肆封赏功臣,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不仅全部担任宰相职务,而且还被赐予丹书铁券,一时间权势、威望无人能及。然而令张柬之等人没想到的是,由于没有及时铲除武三思等余孽,结果很快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此时,武三思因为深恨张柬之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断绝了他做皇帝的最后一丝希望,所以便在韦皇后和唐中宗面前极力诬陷他们,必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韦皇后因与武三思有染,所以很乐意帮他“复仇”,而唐中宗又是出了名的软蛋皇帝,对老婆言听计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柬之等人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


张柬之等人封王后才1年多时间,便被解除宰相职权,到各地去担任刺史。待五人纷纷出朝、党羽星散后,朝廷便开始收紧“绞索”,一步步把他们推向死亡境地。最终,敬晖被流放到崖州后处死,张柬之流放到新州后忧愤病死,崔玄暐远贬岭南途中病死,桓彦范、袁恕己则在流放途中被赐死,全都没能善终。



正所谓“天道轮回,报应不爽”,武三思、韦皇后诬陷忠臣,唐中宗滥杀股肱,最终都没能落得好下场。其中,武三思满门被太子李重俊斩杀,唐中宗被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而韦皇后、安乐公主则被临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斩杀,距离张柬之等人遇难只不过四五年时间而已。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张柬之属于大器晚成他刚出道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第一次上奏朝廷是因为

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想让武延秀娶她他确定不要和亲因为突厥首领默啜

是个反复无常小人,他是假意和亲你是想借道攻打大唐边境但是武则天并没有采纳。不久调他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元年武则天想用一些能臣干将

就问狄仁杰谁能担起大任狄仁杰问

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则天说:是的荊州刺史张柬之可为宰相认为张柬之曾经得罪于她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又由于他是狄仁杰举荐的只好把它调回来就任于洛州司马。过一阵狄仁杰问武则天说你没有重用张柬之吗?武则天说,我已经被拔他了我推荐的是宰相不是洛阳司马用它便是全才但是武则天也没真正的用到它只是被授官为司刑少卿没过多久

石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则天问将军何也以为当朝的宰相石崇说:沉深稳重智慧超群可决断大事这武则天才封他为宰相。

随后神龙元年认为武则天病重男宠张易之和张宗昌祸乱宫廷张柬之带领太子李显杀了张易之和张宗昌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江山。

后来李显因听信武三思谗言裁掉张柬之宰相职位。

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后来认为治水的问题肯定朝廷不久又被贬泷州认为对朝廷不满最后郁郁而终享年82岁。唐玄宗元年下诏册封张柬之配享宗庙









大山读史谈情商


先说张柬之为什么要推翻武则天。其实张柬之和狄仁杰等人一样,虽然都是在武则天时期开始登上高位,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是支持李唐王朝。而且张柬之等人之所作所为,也不完全是推翻武则天。当时武则天已经病入膏肓,张柬之等人希望是直接扶植李旦等人登基,恢复李唐王朝,而并不想对武则天采取什么行为。

至于张柬之的结局,说实在话,从武则天死,到李隆基登基这短短的四五年间,李唐王朝内部大大小小的政变发生了多次,说明了事态之复杂。张柬之等人虽然是支持李旦重新登基,但是李旦却对自己妻子韦后言听计从,韦后实际上和武三思是一党,这样一来,李旦听从妖言,最后发配张柬之等人,致使张柬之死难。


张杰谈史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张柬之与狄仁杰一样是效忠于李唐天下,而不是武周天下,尽管武则天对他有任命之恩,但是要不是狄仁杰的推荐,张柬之也不可能成功上位,因此狄仁杰给张柬之的是知遇之恩加提携之恩,显然,狄仁杰给张柬之的影响比较大,而狄仁杰则是一心忠于李唐,张柬之本人也有这种想法,所以一拍即合。在武皇气势正盛时唯唯诺诺,争取支持,伺机而动。而在武则天病虚时,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复辟李唐天下,可谓隐忍而为

至于张柬之的下场如何,那就比较凄惨了。

发动“神龙政变”,张柬之居功至伟,不到半年,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免除治理政事。

但不久,张柬之遭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排挤,武三思以张等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向李显中伤他们,李显于是下诏,同时免去他们的宰相职务。

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启程前,李显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不放纵宽免。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张口谈历史


张柬之不够聪明,那样结局是必然的


默趣50


研究一下本段历史就知道,张的使命不是当宰相,而是复唐。


宁远6182


張東之初为官时对武周篡唐抱有存见,后授犹仁杰委以重任决心复唐大业,与汉陈平周勃相仿,果然大事成功。后的报复的复辟是二回事,他终归青史留名。


萧湘居士__


我看得起你,你未必为我所用


心是空杯


一朝天子一朝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