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之后,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封王,它们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

尚宫女史


张柬之,可以说是古代大器晚成的代表性人物。

张柬之出生于公元625年,那还是唐高祖李渊当政时期,那也是周边不友好邻居突厥非常嚣张的时期,唐人受尽了欺侮,却只能委屈求全。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即现在的湖北襄阳人,他年轻的时候对于经史子集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着独特的心得体会,之后,他有幸被补为太学生。

当时的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对张柬之是很看好的,认为这是一个人才,具有着经天纬地的才能,将来是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不可或缺人物。

可惜的,张柬之的仕途一直都没有顺利过,考中进士后,也只是被授予了清源县丞的职务,后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永昌元年(689年),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张柬之迎来了人生质的的飞跃,暂时的。

当年,张柬之以贤良方正科入试,在对答策问的一千多人中,他以位列第一脱颖而出,后被授予监察御史,累迁升级为凤阁舍人。

然而,不久之后,张柬之因为在朝廷上进言,不符合武则天的心意,被外放为了合州刺史、蜀州刺史,后又调任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张柬之的才能受到他朝中同僚们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任职武则天朝宰相、现在出镜率极高的狄仁杰。

有一次,武则天询问狄仁杰为自己推荐几位人才。

狄仁杰指出,想要辅佐帝王成就天下大业,具有宰相才能的,就只有张柬之可以胜任。

武则天还是能够听得进狄仁杰的话,立即把张柬之召回,授予了他洛州司马的职务。

过了一段时间后,武则天又向狄仁杰询问人才,狄仁杰给出的人选还是张柬之。

理由很很充分,我举荐他做宰相,而您却让他任职司马职务。

武则天之后升迁了张柬之为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当然地,这还只是前奏。

这之后,武则天授予了张柬之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侍郎职务。

这时候的张柬之,已经是名义上的宰相了,而他的“才能”也很快显现出来。

神龙元年(705年)到来,武则天病情加重,张柬之联合了宰相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史上称之为的“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政权,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了唐朝。

因为过程中,张柬之所发挥的作用居功至伟,事后他被提拔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不仅封到了食户五百户,还免除治理政事。

由此发展,走向人生巅峰的张柬之,完全是可以迎来人生完满结局的。

这也只能是出于美好想象了。

神龙政变本身就是不完满,预留下了许多后患,其中之一叫做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

唐中宗李显非常的不作为,他的老婆韦后又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野心也很大,还和武三思走得很近。

张柬之与其他神龙政变中的有功大臣,没多久后,就受到了诬陷和排挤,很听老婆话的李显,乖乖地将张柬之等人免去了宰相职务。

张柬之被外放为襄州刺史,在任上他倒是做了不少实事,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受到了贬谪,被流放到泷州,因过度气愤及不满终究死在任上,享年为八十二岁。

唐睿宗时期,张柬之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唐玄宗时期,他又配享中宗庙庭,唐德宗时期,他又追赠为司徒,算是有了一个光鲜的身后事。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首先,神龙政变是什么?

神龙政变就是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封五人为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其中:凤阁侍郎张柬之为汉阳郡王、鸾台侍郎崔玄暐为博陵郡王、左羽林将军敬晖为平阳郡王、右羽林将军桓彦范为扶阳郡王、司刑少卿袁恕己为南阳郡王。


最后,五位郡王的结局如何?

汉阳郡王张柬之,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襄州刺史;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博陵郡王崔玄暐,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遭贬,流放古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平阳郡王敬晖,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为滑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刺史;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周利贞追上敬晖,将他凌迟处死。

扶阳郡王桓彦范,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洺州刺史,后任濠州刺史;被流放贵州,后被周利贞虐杀,时年54岁。周利贞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命人将他绑缚,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彦范的皮肉都被竹槎刮掉,然后被乱棍打死。


南阳郡王袁恕己,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外放豫州刺史,不久又贬为郢州刺史;被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虐杀。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逼他喝下野葛汁。袁恕己体内毒发,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但仍不能死,最终被周利贞击杀。



安定郡小书生


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在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武则天晚年年迈体弱,却还沉湎享乐,宠幸男宠。倚仗女皇的宠信,男宠们专横跋扈,插手朝政,闹得朝廷紧张,武周政权动荡不安。在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的簇拥之下,李显率领羽林军将男宠斩首,在长生殿逼宫武则天。武则天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好传位于李显。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如此荣耀加身,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乐享天年呢?

事实上张柬之五人的下场非常凄惨,先后被贬官,或是忧愤致死,或是遭人杀害,让人叹息不已。在神龙政变中,他们忽视了武三思对权柄的渴望,也没有看清李显的懦弱无能,导致自己以悲剧收场。

先看看他们捧上皇位的李显。李显的个人品行和能力都比不上他的哥哥李弘和李贤,根本不是治国所需的干才。可以说,李显是女人手下的皇帝。韦皇后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在她的安排下,不仅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让武三思最后成了控制政权的实际上的天子。中宗李显的昏庸可见一斑。《新唐书》评价李显曰: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对利禄追求从来都是不择手段。武则天在位时就想被立为太子,做皇帝是他一直的梦想。武则天退位后,武三思马上攀附上李显。武三思与李显原本就是姑表兄弟,后来,李显的女儿裹儿,由武则天作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武三思与李显更是成为儿女亲家,武三思借着这层关系,加上其无所不用其极的谄媚功夫,很快成为宫中的常客。武三思另一个手段更是高明的无以复加,让李显把武三思过去种种不是也抛诸脑后还引以为心腹。

武三思先是染指李显的婕妤上官婉儿,后来借着上官婉儿与韦后暗度风月,苟合成奸。有了枕边风的加持,武三思逐渐掌握了朝廷的权柄。对于阻碍他前进道路上的人,武三思自然不会放过。武三思先是与韦后设计陷害五王,将五人全部罢黜,然后暗中命人宣扬韦后的污秽行为,诬陷为五王所为。李显遂将五人流放。

张柬之年老体衰,恚恨成疾而终,算是万幸。算是万幸,桓彦范在流放途中被人剐肉剔骨,折磨得生不如死后被棍棒打死。敬晖被刀剔而死。袁恕己被强灌野葛藤汁,受尽腹疼折磨后而用竹板打死。李显的个人品行和能力都比不上他的哥哥李弘和李贤,根本不是治国所需的干才。可以说,李显是女人手下的皇帝。韦皇后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在她的安排下,不仅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中央的政府机构,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让武三思最后成了控制政权的实际上的天子。中宗李显的昏庸可见一斑。《新唐书》评价李显曰: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


路边狗尾巴草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唐朝后,大肆封赏中兴功臣,其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因诛杀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等功劳,不仅全部担任宰相职务,并且都被封为郡公,一时间权势、威望无人能及,时人称之为“五公”。但让世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在朝中并未待多久,便全部遭遇灭顶之灾。


原来,唐中宗某次到上阳宫探望母亲时,发现她面容憔悴、披头散发,显得异常衰老沧桑,跟往昔容光焕发的形象大相径庭,不禁大为惊讶。武则天看到儿子后,便哭泣着说道:“我把你从房陵接回神都,本来就是打算要把天下托付给你,而张柬之等五贼却贪求事功,不仅把我惊动到这里,还让你落下不孝的骂名,实在是可恨啊!”



唐中宗听后悲愤痛苦不已,便跪在地上向母亲请罪。经此一事,唐中宗开始对张柬之等五人怀恨在心,并开始让武三思(武则天之侄)、武攸暨(武则天的堂侄,太平公主之夫)、武延秀(武则天的侄孙,安乐公主之夫)等武氏族人参与朝政,尤其是倚重武三思。而正是在武三思的连番构陷下,张柬之等人的命运急转直下。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见《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



唐中宗在幽禁房陵期间,曾对韦皇后发下誓言,一旦自己能复辟成功,必将与其共享天下,无论她做何事都不会加以干涉。正因如此,等到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便频频干涉朝政,并公然卖官鬻爵、迫害异己,俨然成为帝国实际上的主人。有鉴于此,武三思便不断地攀结韦皇后,不仅跟她联合作恶,还与其私通,制造了恁多的丑闻。


武三思既然与韦皇后结盟,便不断地怂恿她在皇帝面前大进谗言,极力排陷张柬之等五人,再加上唐中宗此时已对“五公”心生怨恨,所以在复辟5个月后,便解除他们的宰相职务。张柬之等人被罢相后,全都被进封为郡王,获赐丹书铁券,表面上看是莫大的恩宠,但实际上不过是皇帝诛杀他们的“障眼法”。



果不其然,张柬之等人获封王爵后半年多时间,便被陆续外放到边远州郡做刺史,形势对他们来讲愈发不利。神龙二年(706年)三月,驸马、光禄卿王同皎因愤恨武三思专权祸国的行为,便图谋将他杀死,结果被人告发后遇害。事后,武三思诬陷张柬之5人与王同皎合谋,并说服唐中宗他们的削夺王爵和丹书铁券。


当年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的丑事进行大肆宣扬,并嫁祸给张柬之等5人,唐中宗获悉后大为震怒,下诏将他们流放到蛮荒之地,并且禁锢终身。但武三思对此并不满足,随即唆使太子李重俊,请求夷灭张柬之等人的三族,但遭到唐中宗的拒绝。



武三思因为担心张柬之等人会复起,便听从心腹崔湜的建议,矫诏任命酷吏周利贞为代理右台御史,命其在途中拦截、虐杀他们。“庆幸”的是,张柬之年老体衰、恚恨成疾,刚刚到达贬所新州便病死,崔玄暐则在流放古州的途中病逝,成功地逃过周立贞的虐杀,但其他3人却没有这样的“好命”。


其中,敬晖在流放琼州的途中被周利贞抓到,被处以凌迟极刑;袁恕己在流放环州途中被周利贞追及,被逼着喝下野葛汁,毒发后疼痛难忍、以手抓地,但即使指甲磨尽仍然没有死,最终被大杖活活打死;桓彦范在流放瀼州途中被逮捕,被周利贞命人绑缚着在竹槎之上拖行,以至于皮肉都被刮掉,然后才被乱棍打死。敬晖、袁恕己、桓彦范三人死相之惨,实在是令人悲愤叹惋。



最后简单说一下加害张柬之等人的元凶、帮凶的下场。其中,武三思因与太子李重俊交恶,1年后便被灭门;唐中宗因阻碍韦皇后的女皇梦,在张柬之等人死后4年被毒死,17天后,韦皇后又被太平公主、李隆基(唐玄宗)联合诛杀;崔湜因依附于韦皇后、太平公主而数次拜相,但在太平公主夺权失败后,被唐玄宗赐死;周利贞苟活到开元初年,因敬晖之子敬让向朝廷诉冤,被唐玄宗赐死。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神龙政变,亦称“五王政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别称,原因在于领导神龙政变的五位重臣都被封了王。张柬之封汉阳郡王、敬晖被封2平阳郡王、桓彦范封扶阳郡王、袁恕己封南阳郡王、崔玄暐封博陵郡王,时称“五王”,因此神龙政变亦称“五王政变”。



“神龙政变”最后的结果就是武周覆灭,统治天下的神器终回大唐李氏一族,而武则天则是被迫禅位于中宗李显,后徙居上阳宫。

“神龙政变”的结果虽跟其他政变一般无二,都是先主替代旧主。但与其他政变不同的是,政变的胜利方并没有对失败方的一族进行斩草除根一事,如西汉时,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之乱”时,吕氏一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不留后患。



而反观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武氏一族悉数存活,没有受到一丝的牵连,如武三思,不但没被杀,也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得宠。如此,张柬之、崔玄暐等胜利方没有对武三思等失败方进行斩草除根之事,最终也为他们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当然“神龙政变”的领导者张柬之等人并非不知道要对武氏斩草除根。当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就曾经对敬晖说过:“二凶虽诛,产、禄犹在”,就是说张易之、张昌宗二人虽被除掉,但像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去草不除根,终恐复生,所以我们应该趁着现在掌权的时诛杀武三思等武氏一族,以绝后患。



而敬晖也在那几日接连对张柬之提起一定要斩草除根,张柬之也深知这一点,只是张柬之考虑的太多,也太看得起李显这位新君,他说道“这应该是皇帝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就是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就是希望皇帝能够亲自锄奸,立威于全国”。如此,张柬之考虑到李显初登基,需要事情来立威,来重震大唐的威望,来震慑那些对大唐的异心的乱臣贼子。

可是,张柬之绝对想不到,曾经他认为的是英王的李显,会在现今变得如此的软弱,如此的昏聩,他居然会再次将朝政大权交予女人之手,这就是韦后,继续做那般缩头乌龟的昏君。如此,张柬之这个“自恋”般的安排,最终不被李显所接受,武三思等人因讨好于韦氏,与韦氏行“内行相事,反易国政”之事,因此武氏一族非但没有被诛杀殆尽,反而是依然掌控着朝中局面。


最终的结局就正如薛季昶所想的那样,武氏这个失败者重新掌权,遂就对张柬之等胜利者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先是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5人被武三思与韦氏以“谮毁”的罪行,将剥夺宰相之职,然后全部贬官,自此五王全部失权,沦为被人随意宰割之辈。



张柬之先是被贬襄州为刺史,后流放到泷州,706年忧愤而死,享年82岁;崔玄暐先是被贬益州为长史,706年流放古州,病逝于途中,享年67岁;敬晖利先是被夺侍中职,706年流放琼州,后被周利贞假传圣旨凌迟处死;桓彦范先是被夺侍中职,706年流放贵州,后被周利贞乱棍打死,享年54岁;袁恕己先是被夺中书令,706年流放环州,后被周利贞逼迫喝下野葛汁受尽磨难,可毒性发作未得死,周利贞将其击杀而死。

可以说张柬之等人最终为自己的“忠”付出了代价,他们过于相信李显的果断,却忽视了李显的懦弱与昏庸,他本就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只是头顶着太宗嫡系的庸人罢了,让他当皇帝本就属勉强,还要让他明白杀武氏一族是李唐百害而无一利就更是勉强。



当然,张柬之等5人在当时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李唐的后世之君倒并未忘记他们对李唐一朝的贡献,到了睿宗李旦一朝,他们一一被平冤昭雪。

张柬之,先是在睿宗朝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宋仁宗之前为文官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的谥号),后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庙庭,德宗朝追赠司徒。

崔玄暐,先是在睿宗朝恢复中书令官职和博陵郡王爵位,谥号“文献”,后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庙庭,德宗朝追赠太子太师。

敬晖,先是在睿宗朝恢复平阳郡王爵位,追赠秦州都督,谥号“肃愍”,后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庙庭,德宗朝追赠太尉。

桓彦范,先是在睿宗朝恢复扶阳郡王爵位,恢复侍中官职,谥号“忠烈”,后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庙庭,德宗朝追赠司徒。

袁恕己,先是在睿宗朝恢复南阳郡王爵位和中书令官职,谥号“贞烈”,后在玄宗朝被配享中宗庙庭,德宗朝追赠太子太傅。




可以说这五王在后世都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虽然生前他们被奸臣惨害而死,但死后却好歹也得到了李唐皇帝的认可,都是大大的忠臣,得以名留青史。


澳古说历史


终结武则天政治生命的神龙政变是由谁组织策划的?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继位之初虽然大肆杀害了唐朝李氏的宗室,兴起了“酷吏政治”,但是她却有着过人的才智,足智多谋,又善于用人,所以武则天早期还是能使得武周时期处于一个贤才辈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局面的。

但是晚年的武则天便开始沉湎享乐,宠幸男宠,并且放任他们随意插足朝政,使得武周后期朝廷内乌烟瘴气、陋习横行,君臣关系、武则天母子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神龙政变便在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的密谋下悄然开始了。

他们五人后来也被称为唐复国五王,因为是神龙政策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有了他们的策划和实施才得以让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才得以登基,重回李氏唐朝,因此他们五人在李显登基后不久就都被封为郡王,合称五王。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个人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这五人帮中宗李显重新夺回李氏王朝,明明应该是最大的功臣,应该说可以被皇帝尊为国家的大功臣,但是谁能想到这种高高在上的位子还没有坐热乎,就跌入了人生谷底,甚至失去了性命。韦后勾结武三思,排挤张柬之等人,诬陷五王图谋不轨想要造反,李显也真是无能,连真伪都没有证实,就被武三思一番言论糊弄过去,五人均被贬到各州为官。

张柬之被贬之后不久,又被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崔玄暲也是在前往被流放的路途中病死,在这五人里面,这两个人相比其他人,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剩下的三人结局都比较惨了。

敬晖本来已经前往被贬之地,但是武三思担心他们会被重新启用,威胁到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途中假传圣旨,派周利贞追上敬晖,将其凌迟处死,还怂恿太子上书,请求灭敬晖三族,幸好中宗还有点良心,并没有允许。

又是那个周利贞,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名人将他绑于竹槎之上拖行,皮肉都被刮烂,最后被乱棍打死。袁恕己就更惨了,几乎是被虐死的,周利贞逼他喝下野葛汁,使他毒性发作,疼痛难忍,不断地用手抓地,指甲都被磨尽了,生不如死,想死却死不了,最终被周利贞杀死。五人的结局都是悲惨的。

为什么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人都不得善终?

唐中宗继位之后,虽贵为皇帝,万人之上,但是实权却被韦后牢牢地掌握着,韦后为了专政,和武三思勾结,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自然对于发动神龙政变的几个人进行排斥。

亏得当初张柬之等人对中宗李显有多么信任,极力拥护李显登基,逼迫武则天下台。曾经薛季昶对敬晖提议过要除尽武则天和其男宠的人,敬晖也曾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是张柬之太信任李显,认为除奸臣应该是皇帝的事情,正是立皇威的好机会。

谁能想到李显软弱无能,其实在武则天在位的就能看出来了,当时李显被武则天幽禁几次三番因害怕想要自杀,幸好韦后阻止,于是李显便对韦后言听计从,也是造成韦后乱政的原因之一,李显的软弱滋长了韦后的野心,并在武则天去世之后,开始明目张胆的效仿武则天。

李显对韦后纵容之际,竟然不长记性的让韦后像当初自己爹对武则天一样,允许韦后和自己一起上朝,并且共同处理朝政,这就让韦后更加猖狂。

韦后不仅在朝政方面韦后效仿武则天,在私生活方面韦后也是不知廉耻、风流成性,竟然与武三思私通,还弄得满朝文武都知道,但是就算是这样,李显也并没有对韦后做些什么,还一再纵容。

正是因为李显的纵容和软弱,才让韦后如此放纵,不仅和武三思等人合谋,排挤、打压张柬之等五人,后来更加猖狂,害五位国家重臣、功臣至死。

当然,就连唐中宗最后也离奇死亡,据说当时唐中宗宠爱的儿子为了当“女版太子”,竟然与韦后合起伙来下毒杀了自己的丈夫中宗李显。

所以,神龙政变之后,唐朝政治没有迎来稳定,根本原因还是中宗李显实在是软弱无能,连自己媳妇都管教不好,才导致韦后乱政,五王无一善终。


史论纵横


晚年的武则天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荒废朝政,导致大权落入二张手中。

此时,一直都在酝酿推翻武则天,恢复正统李唐王朝的反抗势力,准备发动政变。

神龙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力图拥立李显为君。他们以平定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为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武则天下诏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复国号为唐,至此神龙政变成功,持续数十年的匡复李唐的运动也宣告结束。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中宗复位后,张、崔、敬、桓、袁为中兴五大首要功臣,在朝中地位显赫,成为武氏领袖、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爱弄权术、妄图做第二个武则天的中宗皇后韦氏的眼中钉。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为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令朝朔望。寻又以玄暐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

武、韦二人狼狈为奸,向中宗大进谗言,称五大功臣功高盖主、目中无人。听信了二人的中宗,顺应二人的意思,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给五大功臣赐以郡王爵位,却夺其实权。

五大功臣被封王爵,因此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五大功臣失去实权后,武三思与韦后继续陷害功臣集团。为了彻底扳倒五大功臣,武三思想出了不少理由:几位功臣意图谋害自己,四处宣扬韦后淫乱后宫,甚至意图谋反。

武三思以五大功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中宗颁布诏令,将崔玄暐流放古州,崔玄暐病逝于途中。

桓彦范先后被贬为洺州刺史、濠州刺史、泷州司马,并被夺取爵位。此后武三思还怂恿太子李重俊上书,请求诛灭桓彦范全族,但上书被中宗否决。

武三思怕桓彦范复起,派酷吏假传圣旨,最终将其折磨致死。《新唐书·桓彦范传》记载:"三思虑五人者且复用,乃纳崔湜计,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而敬晖也被凌迟处死。《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三思又讽太子上表,请夷晖等三族,上不许。中书舍人崔湜说三思曰:'晖等异日北归,终为后患,不如遣使矫制杀之。'三思问谁可使者,湜荐大理正周利贞。……得晖,呙而杀之。"

至于袁恕己,周利贞知道袁恕己平时喜欢吞食黄金,便逼他喝下与黄金相克的野葛汁。据《新唐书·袁恕己传》记载,袁恕己体内毒发,疼痛难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尽,但仍不能死,最终被周利贞击杀。张柬之亦在流放中忧愤而死。

回看五大功臣的不幸,有人会发现,当年在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后来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薛季昶的建议,但张柬之都不同意。张柬之解释说:"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于是,敬晖也不再坚持薛季昶的建议。薛季昶曾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柬之等没能及时将乱党斩草除根,成为了后来他们虽有匡世之功却仍惨死的祸根。正如蔡东藩所说: "张柬之等,举兵讨逆,名正言顺,二张之诛,正天之假手柬之,为淫恶者示之报也。惟淫后尚存,且加尊号,余孽未殄,仍守旧官,柬之等但知惩前,不务毖后,固为失策,昭昭者天,岂尚未厌祸,再欲乱唐耶?"


高会民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在武则天称帝的第十五年,在她居住的集仙殿,发生了一场政变。

“……凤阁侍郎张柬之 、鸾台侍郎崔玄暐[wěi]、左羽林将军敬晖 、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易之、昌宗 ,迎皇太子监国,总司庶政。”

(上图是《大明宫词》里的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这就是神龙政变。

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这五位起事的大臣都被封王,在新旧《唐书》里面,这五王都是合在同一篇列传里的。

所谓功成名就,然而他们最后却都不得善终。

在讨论这五王的结局之前,得先弄明白神龙政变的主谋到底是谁。

其实看某件事件的起因和推动者,看一下事件结束后的获益者是谁就清楚了。

政变后,李显成了皇帝,自不必说,而他在即位之后,还有两个人也获得了莫大的利益:

“以并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诛易之兄弟功 ,相王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 、同凤阁鸾台三品;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仍赐实封,通前满五千户。”

所以,这场政变的发起者,实际上就是李显、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这三兄妹。

这样来看,武则天这个母亲做的可真是失败,这三个可都是她的亲生儿女,当然她自己也是个狠人了,用不着去可怜她。

而当时的朝局,实际上形成了以中宗李显、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为旗帜的三大势力。

而按照史料,主导神龙政变的这五位大臣或多或少都与相王府有关。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载,“袁恕己,沧州东光人。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与诛二张,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

可以看出袁恕己明显是相王府的人马。而史书有记载,桓彦范与张柬之是袁恕己在刑部的同僚;崔玄暐与敬晖虽然是尚书省的官员,但崔玄暐的弟弟曾做过司刑少卿,与袁恕己有前后任的关系。所以这五人实际上是个小团体,而且是相王府那边的。

而中宗那边,主要的政治势力则是武氏和韦氏,代表人物就是武三思和韦皇后。中宗即位后,自己的政治势力其实很单薄,为了能够确切地控制政权,大力重用自己的亲家武氏(李显的三个女儿都是嫁给了武氏)以及韦氏外戚。

而在神龙政变后,五大臣虽被封王,但却是以被剥夺实权的代价换来的。

桓彦范:“……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

敬晖:“俄封平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
崔玄暐:“俄拜博陵郡王,罢政事。”
张柬之:“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
袁恕己:“未几,拜中书令、特进、南阳郡王,罢政事。”

所以,这五个人在封王的时候,就是被赶出政事堂的时候。反观武三思,则实际上已经是政事堂的宰相。

“诏以特进 、太子宾客 、梁王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加实封五百户,通前一千五百户。”

而这五个人随后的被贬被杀,背后隐藏的可能就是中宗与相王这两兄弟的争斗。

造成五王被贬杀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一件与韦皇后有关的事情,而贬杀他们的主要操盘手就是中宗集团的官员领袖武三思。

“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以武三思与韦氏奸通,潜谋诛之。事泄,为三思诬构,言同皎将废皇后韦氏,彦范等通知其情。乃贬彦范泷州司马,敬晖崖州司马,袁恕己窦州司马,崔玄暐白州司马,张柬之新州司马,悉夺勋封。”

所以实际上就是他们这个相王集团在与韦氏、武氏的斗争中失败了,结果不光勋封被夺,人也被流放到了穷乡僻壤。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结局,他们的结局要惨烈得多。

桓彦范、敬晖与袁恕己皆是被杀,不得善终:

桓彦范:“……(周)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敬晖:“(敬晖)寻及贬,又放琼州,为周利贞所害。”
袁恕己:“例及贬,又流环州,为周利贞所逼,恕己素饵黄金。至是饮野葛数升,不死,愤懑,抔土以食,爪甲尽,不能绝,乃击杀之。”

桓彦范被武三思派去的周利贞绑在竹筏上“肉尽杖杀”,死状很惨,可以说是被虐杀了;敬晖也是死在周利贞之手;而袁恕己被逼自杀,却未遂,挖土块吃,手指上的指甲都脱落了,最后还是被“击杀”,也是死得惨烈。

至于张柬之和崔玄暐,两人都是死在了流放的路上,虽然也不能说是善终,但起码还算是自然死亡,相较上面那三位,已经是幸运的了。

张柬之:“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
崔玄暐:“会贬,又流古州。道病卒,年六十九。”

当然,这也并不是最后的结局,这五王在相王即位后,也就是唐睿宗时期,全部被平反了。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开元六年,诏与晖、玄暐、柬之、恕己勤劳王家,皆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复赠彦范为司徒,晖太尉,玄暐太子太师,柬之司徒,恕己太子太傅。”

话说这五个人明明就是被中宗或杀或贬,最后却被供在中宗庙里,陪着中宗在一个桌子上吃冷猪肉,也不知若是真的在天有灵,他们会是个什么想法,不得不说是个黑色幽默了。


耳食记


自古权臣废立皇帝皆没有好下场,周勃平定诸吕,迎立文帝,后被诬谋反下狱,差点死在狱中,幸得薄太后说情,文帝才放他一马。而其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有匡复之功,却饿死狱中。霍光废刘贺,立汉宣帝,而其死后,霍氏族灭。徐羡之等废刘义符,立刘义隆,未过一年,便身死族灭。张柬之等五人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虽封郡王,后被人所杀,也是意料中事。何也,其一功高不赏,拥立之功,功莫大焉,赏无可赏,君有愧色,臣有怨言,必生龌鹾,杀心顿起。其二尾大不掉,君为臣立,必言听计从,久之,权势遮天,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皇权,君必除之而后快。有此二者,擅行废立之臣,若不篡位,必无好死。


晓说古今


神龙政变之后,张柬之等人因功都封为郡王。由于政变的不彻底性,没有全面诛灭武氏家族,给武氏机会,武氏家族反手,利用李氏家族,将五王全都贬到地方,最后死的死亡的亡,下场悲惨。

西汉陈平周勃灭诸吕,夷灭三族,全部杀掉。这样做没给吕氏留一点机会,也保证了自己安全。张柬之等光考虑了皇位继承问题,没有考虑自身安全问题,只谋国而没谋身,值得深思。认同的请加关注互粉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