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芒刺在背”源自刚继位的汉宣帝感受到霍光集团对他的压力

成语“芒刺在背”源自刚继位的汉宣帝感受到霍光集团对他的压力

成语“芒刺在背”源自刚继位的汉宣帝感受到霍光集团对他的压力


从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起,至刘贺在位(史称汉废帝)短暂的二十七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几乎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光把持国家的权柄,生杀予夺。汉昭帝时的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以及丞相车千秋的女婿少府徐仁都因冒犯霍光的意志被下狱处死。而乐成这样的小户人家子弟,因为受到霍光的宠爱,官至九卿(少府),爵为列侯。百官以下,只侍奉霍光的家奴冯子都、王子方等人,根本不把丞相放在眼里。

此外,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霍氏党派亲族连成一体,盘根错节地占据了朝廷。

霍光从汉武帝后元二年以来,至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一直总理朝政,已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到汉宣帝登基以后,才归还朝政。

汉宣帝还在民间时,就听说并知晓霍氏尊贵强盛日子大久,心中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甫即位,便明显地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的政治压力。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心里很害怕,如“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骖乘,汉宣帝就感到比较安逸自在,安全亲近。

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仅凭皇帝称号还不能与霍光抗衡,只有保持克制,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在即位之初,当霍光辅政以来首次表示要还政于君时,汉宣帝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

汉宣帝这一系列行为,消除了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了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政治气氛,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直接的结果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汉昭帝末期,匈奴就派使者到乌孙国,想得到嫁到乌孙的汉朝公主,后又攻打乌孙国,攻取了车延、恶师等地。嫁到乌孙的汉公主上书汉天子求救,天子把这事下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却议而不决。这时,汉昭帝驾崩,汉宣帝继位,乌孙国首领昆弥又上书汉天子说:“我们接连被匈奴侵伐削弱,我愿意把国中一半的精兵,共有五万人马都拿出来,尽全力反击匈奴,希望汉天子派兵,救救公主!”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即位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扬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其中强调了汉武帝自己躬行仁义,威武迅猛,北征匈奴,单于远逃;南平氐羌,瓯骆两越;东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郡县,各蛮夷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的功绩。

汉宣帝要求丞相、御史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讨论武帝的“尊号”和“庙乐”。群臣莫不赞成,唯独长信少府夏侯胜发表了惊人的反对意见:“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不宜为立庙乐。”

丞相蔡义和御史大夫田广明,带头声讨夏侯胜“非议招书,毁先帝”的罪行,定性为“大逆不道”;又揭发丞相长史黄霸,事先知道夏侯胜的观点而没有举报,犯有包庇怂恿之罪;两人都被捕入狱,直到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夏侯胜被赦,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此后,大臣们很快拟定方案:六月庚午日,尊汉武帝的庙号为世宗庙,在庙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汉武帝生前巡行过的四十九个郡国都建立世宗庙,像高祖庙和太宗庙一样。汉宣帝立即批准,并下令在全国实行。为庆祝这一重大决定,特地给全国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级爵位,并赏赐酒肉。

七月,汉宣帝动员与选派关东轻车锐卒,挑选各郡国位在三百石的强健谙于骑射的吏员,都从军西征。命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为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符节指挥乌孙兵,出击匈奴。最后俘获了单于的父辈及嫂辈、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军以下三万九千多人,抢得马、牛、羊、驴、骡、骆驼共七十多万头,匈奴部队连死带伤减去的人数,以及远途迁徙死亡的牲畜不可胜数,匈奴因此损耗衰败。

从这起事件中可以知道,为汉武帝立庙一事,确实是汉宣帝初即位时的一招好棋。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立庙是“正统”(嫡系子孙)的责任,主丧、主祭亦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权利。所以,古代皇帝驾崩后,一定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然后才能主丧,为大行皇帝发丧。

汉宣帝即位时,其曾祖父已去世多年,他不可能为先帝主丧。但由于汉昭帝未出临武帝葬礼,又未能为武帝立庙,因此,汉宣帝以为武帝立庙的方式,宣示自己才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故太子刘据是武帝的宗子—嫡长子),用来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汉昭帝区别开,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自己的继位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的,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同时,在以孝治天下的西汉,汉宣帝此举也示为武帝尽孝。

《汉书·郊祀志下》也因此记载:“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

当出现夏侯胜反对时,汉宣帝顺势将其下狱,震慑朝臣,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个人权威;进而肯定汉武帝征伐四夷的举措,随后,三个月兴兵征讨匈奴,震扬国威。宣帝此举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孝心,又标榜了自己的正统嫡系的身份,初步确立了在朝堂上的威信,从而征伐匈奴,真是一举而三得。

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即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权臣霍光去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亲临丧礼,以极高规格厚葬霍光,并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的官职领尚书事。

与此同时,汉宣帝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亲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让魏相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后来,又提拔魏相为丞相。继而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以重任,逐渐把权力收归己手。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已去世,但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尤其是兵权还掌握在他们手中。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也开始慢慢泄露出去。为此,汉宣帝采取行动,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长乐宫)、西宫(未央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兵权。又把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孙女婿调离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并收回官印,让自己的亲信许、史两家子弟,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

他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可以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百官进见皇上可以独自往来;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实权被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

面对汉宣帝的全面夺权,霍家内部先是不满,后是惶恐不安。霍家人知晓了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后,开始有了邪谋。霍云之舅李竟的好友张赦,见霍云家族岌岌可危,建议李竟通过霍显,告诉上官太后,先杀死当权的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进而罢黜皇帝。

长安男子张章告发了这件事,汉宣帝就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执金吾拘捕了张赦、石夏等人,汉宣帝看重上官太后的面子,下诏制止不准拘捕。霍山等人更加恐慌,害怕时间久了被追查问罪,决定先动手。秋七月,霍氏欲借上官太后之手,杀死宣帝亲信、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霍氏相约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宣帝就任命霍云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为代郡太守。霍山又因为抄写宫禁秘书犯法,霍显为此上书,表示愿献出城西宅第和一千匹马来赎霍山罪。宣帝在奏书上只批复知道了。就在这时,他们密谋的事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与霍氏相连的数千户人家被诛灭。

汉宣帝随即下诏,公开此事,所有被霍氏所连累的人,如果事情发生在丙申日以前,还没有发觉报官在押的,一律赦免。八月,废霍皇后。盘踞朝廷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汉宣帝最终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