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岁月悠悠,征途漫漫。西吉中学诞生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七十多年来,西吉中学饱经磨难,历尽沧桑,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栉风沐雨,坎坷曲折,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山区教育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她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正是国家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学校初创时,其校址在县城东郊何家店子,即今西吉县党校所在地。民国31年(公元1942年)10月西吉县政府成立,首任县长孙宗濂到任后开始修建学校,校园面积50亩,系当地回族居民王富德遗产,其子王瑞祥,其婿马忠贤所捐,历时数载,修建教室宿舍,计瓦房64间。

民国34年(1945年),庞敏修就任西吉县政府县长,邀请地方人士,设法由学田收入项下,拨款修建大礼堂一座9间,又增修了几间宿舍,时半年告竣,至此,学校初具规模,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于同年招收初一年级新生47名,8月底开学,定名为“甘肃省西吉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8月9日,西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校名仍为“甘肃省西吉县立初级中学”。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学校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初级中学”,之后,学校曾上报县人民政府,请求另选校址,随机得到批复,在县城西郊动工修建,历时一年,基本完工。校园面积51.6亩,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到1959年8月,学校从何家店子迁入县城西郊新校址,从此,学生班额逐渐增多,学校规模也随之扩大。

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1961年9月,根据中央关于中等学校“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的方针,县政府撤销了白崖戴帽中学和新营民办中学,将其并入西吉中学。

同年9月,学校设立高中,招收高一新生,校名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第一初级中学”改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更名为“长缨中学”,不久又恢复原名。


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2008年4月,县委、政府超前规划,高点定位,拨1.4亿巨资,按全国示范性高中标准于何家店子奠基兴建了西吉中学新校,使西吉中学发展成为一所占地320亩,总建筑面积6万8千多平米,建制90个教学班,拥有5000多名学生和400多名教职员工的近万人规模的高中。新校的落成,凝聚了全县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是西吉中学和全县教育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从建校初期到现在的七十四个春秋岁月里,有许多本地和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饱学之士把美好的青春和知识的火种播撒在了西吉这片热土上。

历任校长王国义、张成明、余超凡、张日昇、杨新民、杨文义、德宗启、徐培智、高景贵、王庭良、徐文学、陈克义、李强、高望东,他们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为己任,用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一篇篇不朽的教育华章。

任教诸同仁,几代知识分子扎根本土、明德弘文、耕桑耘梓、不断探索,奉献出了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许多教师的名字,载于口碑,流传后世。著名教师有苏炳雄、吕凯、薛文田、马翔、周绍禄、袁伯诚、安振邦、陈余忍、孙熙雍、王若菡、徐文学、王书堂、谢秋明、闫锡田、亢学坤、陈克义、李凝祥、郭芝玲、路广义、杨广文、冯建华、刘珊、梁德平、戚伟夫、张光全、薛鼎玺、徐效芳、王占礼、王克举、万文科、王生丰等(八十年代以前)。

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于著名高校,或因“右派”,或因支边,来到西吉,成为当地教育界的领军人才。其中不少人现在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故乡,颐养天年。大部分人从教学岗位上淡入平凡而质朴的蜗居生活,融没于衣着简朴的普通人群,或劳累成疾,已悄然离世。

虽时过境迁,但他们的辉煌业绩一直炳照着西吉中学的后来者。他们的嘉言懿行常会让闻者顾念雅人深致,他们独具个性的教坛风采将成为美丽的剪影长存于受益者的心底。

薪火传承,继往开来。进入九十年代更有诸多良师、教学新秀,他们奋发向上、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教书育人的博大情怀,形成了西吉中学严谨治学、勤学自励的良好学风和校风。

沧桑74载,西吉中学五易校名三迁校址!

自恢复高考以来,西吉中学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万余名,其中重点大学2300多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18名品学兼优学子。获得博士学位的学子300余人,硕士学位2000余人,可谓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昔日的莘莘学子如今已遍布五湖四海,许许多多校友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学界泰斗、商界骄子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生力军、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