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那些角兒】“評劇第一旦”馮玉萍:手握三梅,砥礪前行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她是從東北大地走出的評劇名角兒,家鄉的黑土地賦予她大氣灑脫、堅韌厚重的氣質。她有如珠玉般的唱腔,演繹佳作連連;她專注評劇事業45年,兼收幷蓄,博採眾長。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她,就是梅花大獎得主、被稱為中國評劇第一旦的馮玉萍。

馮玉萍天生有著一副好嗓子,人長得也美,13歲考入瀋陽評劇院。那時,瀋陽評劇院的韓少雲、花淑蘭、筱俊亭已經形成三大評劇藝術流派。

幾年後,馮玉萍拜花淑蘭為師,馮玉萍嗓音甜美,音域寬廣,扮相俊美。40年來,她在繼承花派藝術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既有花派神韻,又有自己特點的評劇演唱風格。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花淑蘭劇照

從1987年至2013年,26年間,馮玉萍先後三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中國戲劇界第七位“三度梅”大獎的得主,更是中國評劇史上第一位獲得“三度梅”殊榮的藝術家。

馮玉萍三次捧回梅花獎的作品分別是《風流寡婦》中的吳秋香,《疙瘩屯》中的喜蓮,《我那呼蘭河》中的王婆。在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淚水之後,馮玉萍收穫了無數的榮譽。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多年來,馮玉萍和中國評劇藝術節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演員到評委再到大會解說,更換了許多不同的角色。對於一名已經站在了事業的最高峰的演員,馮玉萍沒有急流勇退,而是繼續創新發展評劇藝術:

對我來說,不工作才是最大的遺憾。我承認《我那呼蘭河》創造了一個藝術高峰,也很難超越,但這不是我停下來的理由。我喜歡挑戰,也願意面對挑戰。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2016年,馮玉萍又排演了新編歷史評劇《孝莊長歌》,想通過這部戲再度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演好自己評劇生涯中最重要的“第四個女人”。

除了評劇唱腔,馮玉萍在《孝莊長歌》中還自如地運用了蒙古長調,極具獨創性與突破性,也讓戲迷朋友見識了一位老戲骨的非凡唱功。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作為花派弟子,馮玉萍在花派藝術的傳承道路上不遺餘力。“雖然我已經不年輕了,但我得好好傳承評劇。目前我有十個徒弟,他們不僅有唱評劇的,也有唱晉劇、吉劇、遼劇的。評劇演員有斷檔的危險,我最關心的是評劇藝術的土壤和氛圍。”馮玉萍說:“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應該既傳藝,又傳神,更要傳德,推動傳統戲曲的傳承發展。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本週日《戲碼頭》舞臺上,馮玉萍將為大家帶來評劇經典劇目《黛諾》,這部少數民族題材的戲曲,在唱段和唱腔中也吸收了景頗族民族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獨具特色。讓我們一起期待馮玉萍精彩的演出吧~

【戏码头那些角儿】“评剧第一旦”冯玉萍:手握三梅,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