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时期,大小和卓为何会反叛?结局如何?

独行客地图帝


1758年,乾隆皇帝在位的第23年,清军进入新疆天山南路,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和统一。

新疆地区的地形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从北往南的三大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两盆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盆地:塔里木盆地(53万平方公里)和准噶尔盆地(38万平方公里)。

1757年,清军经过两次征伐新疆伊犁地区,先后平定准噶尔首领达瓦齐和辉特汗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乾隆皇帝总算搞定了让他们祖孙三代都头疼的准噶尔问题,维护了祖国统一,算是大功一件,被列入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但是,乾隆皇帝还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也造反了。

清代对新疆天山南路,亦称“回部”,与天山北路的准部并称“南回北准”。大致范围为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南疆地区。面积虽大,但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准噶尔部势大的时候,为了控制天山南路,大小和卓被准噶尔当作人质软禁在伊犁。清朝平定准噶尔达瓦齐叛乱后,将大小和卓释放,并护送大和卓返回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统领旧部。留在伊犁的小和卓野心比较大,阿睦尔撒纳叛乱时,他也趁机起事,返回叶尔羌,于1757年自立为巴图尔汗,公开反叛清朝。

1758年二月,乾隆皇帝任命兵部尚书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统兵万余人,从吐鲁番出发,进军天山南路征讨大小和卓。大军一路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三个月后抵达库车(今新疆阿克苏库车县)。小和卓霍集占率3000人马,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出发,经阿克苏、沙雅尔(今新疆沙雅),前来救援库车城。

双方在库车城南短兵相接,一番激战后,霍集占大败,率残部约800人,逃入库车城。霍集占见清军势强,偷偷带着几百人逃出库车城。清军围城几个月,最后得了座空城,虽然没有打败仗,但这在乾隆看来,据有优势兵力却不知进取、贻误战机,无疑和败仗没什么区别。

主将雅尔哈善悲剧了,被革职拿问,乾隆诏令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南下平叛。前有雅尔哈善之鉴,兆惠自然不敢怠慢,仅率数百精兵轻装从伊犁出发,迅速抵达阿克苏。不等各路清军汇合完毕,先率四千人马兵临叶尔羌城下。叛军据城而守,此时已经进入十月了,天气越来越冷,若不尽快行动,局势必将对劳师远征的清军越来越不利。

兆惠决定率千余骑兵诱敌出城,结果刚准备渡河的时候,被冲出城外的一万五千叛军包围。几番突围均未能成功,兆惠只好下令就地挖掘壕沟,搭建营寨,固守待援。

清军主将被围困,对叛军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大和卓自然不甘落后,亲率五千兵马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赶到叶尔羌,加强了围攻清军的兵力。

兆惠的处境凶险万分,好在也等来了从乌鲁木齐赶来增援的定边副将军富德,以及所率5000兵马。叛军被成功突围后的兆惠打败,退回叶尔羌城中负隅顽抗。寒冬腊月,清军连续作战,过度疲累,不适合再战,遂退回阿克苏休整。

叛军趁清军撤退,占据和阗(今新疆和田)。和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青海,西接布鲁特,南接卫藏。我们知道藏区按方言划分,可以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个藏区。卫藏是以拉萨为中心向西辐射的高原大部。当年准噶尔名将策零敦多布奇袭西藏,就是从和阗南部翻越昆仑山,出其不意灭了控制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势力。

如此重要的地方被叛军所占,对西藏也有很大威胁,清廷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第二年六月,乾隆再次派清军再次出征,兵分两路讨伐大小和卓。定边将军兆惠和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各领一万五千人马,攻克和阗,而后直扑叶尔羌。

叛军见清军如此势大,弃城而逃。清军穷追不舍,三战三捷,叛军主力损失殆尽。大小和卓率残部逃往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境内),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

至此,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新疆天山南北都重归平静,被完全控制在清朝统治之下。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发生于清朝乾隆前期的大小和卓叛乱是一场由新疆回部霍集占兄弟发动的旨在分裂新疆的民族分裂运动。大、小和卓兄弟之所以发动叛乱,既是由于其个人称霸野心作祟,也是因为清朝在平定准格尔后派驻新疆各地的官员横征暴敛,激化了民族矛盾所致,同时新疆地区长期以来的一直存在的民族分裂势力也助长了大小和卓兄弟的野心。

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

一、大、小和卓兄弟个人野心作祟:

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年平定准格尔后,将被准格尔达瓦齐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释放,但是不久新疆地区又发生了阿睦尔撒纳叛乱,被释放的和卓兄弟趁乱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广大南疆地区。妄图趁机割据一方,摆脱清廷统治,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政权。与此同时,清政府派驻南疆地区的各级官员被大小和卓兄弟接连抓获并杀害,和卓兄弟此举,已经是与清政府公开撕破了脸,其分裂南疆、割据一方的野心昭然若揭。

二、清政府驻疆官员横征暴敛,激化矛盾:

大小和卓兄弟之所以在叛乱初期能够迅速地占领南疆各个主要城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派驻于此的各级官员长期以来不得民心,这些官员普遍贪污腐败,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导致了当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激化,以至于大小和卓兄弟在举旗叛乱伊始得到了当地回部民众的广发支持。

三、中央政府长期没有对新疆进行有效管理:

清政府虽然从康熙时期就开始着手解决新疆问题,但是由于新疆地区地域闭塞,距离清政府统治核心地区十分遥远,并且,当地的各族居民与广大满、汉民族语言文化截然不同,以至于自康熙年间开始到乾隆初期的新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疆长期以来游离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外,致使其内部存在了一股民族分裂、民族独立的势力、大小和卓兄弟和后来道光年间的张格尔都是这股势力的代表。

四、沙皇俄国策动支持新疆反动势力:

沙皇俄国自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领土东扩的过程,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沙皇俄国与清王朝发生了多次边境武装冲突,由于此时的沙皇俄国还残存着浓厚的的落后的奴隶制度,而清政府正处于康雍乾的国力全盛时期,所以总之而言双方打平,虽然沙皇俄国在与清政府的武装冲突中没占到便宜,但是沙俄一直觊觎中国新疆地区,由于不能直接出兵占领,所以沙皇俄国就选择策动并支持新疆各股分裂势力大搞分裂运动。

大小和卓叛乱的结局:

大小和卓兄弟在叛清自立后由于残暴统治不得人心而被清军迅速平定,和卓兄弟在兵败后狼狈西逃的过程中被部将所杀,其首级被献与乾隆帝,清政府也因为和卓兄弟的叛乱而调整了对新疆的统治政策,并对回部的制度进行了有限度的改革,从而缓和了矛盾,巩固了统治。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

一、大小和卓兄弟的分裂活动,打着所谓民族独立的幌子,实际上对内却残杀虐待广大维吾尔族人民,以至于丧失了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

二、以乾隆皇帝为首的清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平叛策略,清军每每攻陷一处,则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因此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广泛欢迎,顺应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