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看过《大宅门》的朋友,一定对百草堂和陈宝国扮演的白七爷记忆犹新,

在泸州近代历史中,也有一家跟百草堂类似,富甲一方的巨贾大户,他就是泸州著名古旧书坊宏道堂。

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创办人杨宏道,祖籍江西。据其后人讲述,杨宏道自幼以卖草药为生,其草药铺名为“宏草堂”。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他又流动贩卖药书、唱本,稍有积蓄后便将“宏草堂”更名为“宏道堂”,专营刻、印、售于一体的古旧书坊。

道光初年杨家又在成、渝两地设了书坊,店名仍叫“宏道堂”(重庆“宏道堂”设海棠溪,民国初年负责人但成之)。这时杨家步入了儒林宦场,以“乐善好施”为“家风”。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清王朝曾旌表过其“济贫救孤”的“动德”,圣旨为杨氏立过牌坊(现存泸州近郊宏道堂遗址处后百子图重修已经搬迁到了洞宾亭),牌坊上载,道光三十年(公元1805年)杨宏道后裔,儒士杨泮龙之于杨继谟,曾任泸州候补同知。遗憾的是刻有宏道堂轶事的石碑早已不知下落。

此时应是宏道堂书坊的全盛时期。杨家在泸州沿沱江岸的百子图背后,修有相当规模的四合大院,前后石门楣上均镌刻有“宏道堂”三个大字。

院内供刻印图书,存放书版和住家用。并在泸州最繁华的钮子街口(今泸州市百货公司处)设宏道堂营业书坊。

大门外置“宏道堂”吊牌,内设头柜、二柜、三柜。头柜负责接待应酬各省、州、府来泸进出客商;二柜负责开票、计算、收款;三柜负责包装发书。

各柜管事、师爷、刻印、销售主要人员,每年银俸和去留,均根据各人当年对书坊贡献大小及书坊盈利情况而定。

长江航运为其提供了开拓图书出版发行业务之便,杨家又在省内的宜宾,乐山增设了书坊。 而且还沿长江的通都大邑宜昌、汉口、南京、上海均设立了书坊,店名通称“宏道堂”。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杨氏精通图书出版发行业务,当年雕刻之版本,无论品种、数量、装帧、销售,远远超过官府出版物,在全国属第一流水平。

宏道堂还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除刻印清王朝科场应试又读的经、史、子、部外,更主要地刻印了广大人民群众所需的字帖、韻书、农书、医书、地理、数学、诗词、戏曲、小说等不下数百种。

部头较大者有窦汉卿所撰《窦太师外科全书》六卷、《医宗金鉴》、《本草纲目》、《通鉴纲目》、《了凡纲目》等。通俗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增广》、《四言杂字》、《千字文》等。

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现存的有《图注难经脉诀》八卷四册,《验方新编》六册、《本草原始雷公炮制合刻》四册、《还真经》一册、《地理人子须知》三十九卷十二册、《罗经透解》四卷二册、《春秋全经左传句解》八卷八册、《五方元音》二卷二册、《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圣武记》六册。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现在存泸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有,清道光壬辰年(公无1832年)重刻版,巴陵方学博、星沙余观察鉴定,欧阳明府批注古验良方《三指禅》(后附复印件) 及(闽)陈修圆著《女科要旨》。

十九世纪末叶宏堂书坊业务兴旺发达,杨氏长其顾用了十几个木刻工和几十个印刷装订工(也有上百人之说),他家曾以所得利润在泸州置田千余亩,成了泸州屈指可数的巨商之一。

清代四川图书业有“(重庆)善成堂的顶子,(泸州)宏道堂的版子”;在泸州则有“高家的顶子,杨家的银子”之说。

更有甚者有人形容宏道堂的“金叶子和书页子一样多”,“杨家的钱铸成金叶子,宏道堂的书每页夹一张”。话虽言过其实,其富有和出书之多可见一斑。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杨氏祖宗在泸州买下的房产甚多,现泸州江阳区仁和路市百货公司、食品公司、土产公司、医药公司一带产业曾属宏道堂书坊所有。他家依祖传曾将泸州宽河街半条街房辟为收养孤老的住所,今泸州市社会福利院处,杨氏曾建有家庙“文昌祠”。

清末民初至杨氏末代子孙杨选三(1909--1949年)止。杨家四代单传,各代独子均早逝,宏道堂业务亦随之日渐萧条,以致后来不再刻印只售存书。

民初以后宏道堂业务全凭杨选三之继母——杨敬端的遗孀——杨肖慎经营。

杨家已无得力之人,她只好携其娘家大弟肖孝纯前往上海、南京、汉口等地过问宏道堂业务。她虽有过改木刻为铅印的设想,但终因时事艰难,人财不济而成泡影。

宏道堂库存图书日益减少,难以与新兴的出版行业竞争,内外开支入不敷出,外埠业务更是鞭长莫及,只好一一易姓。汉口“宏道堂”(今汉口黄陂街上段)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折卖给邱文卿经营。

重庆业务则因部份大部头书籍系与四川另著名书坊“善成堂”在渝合刻,故于歇业时将存于海棠溪的数万块书板廉价综合了“善成堂”。

为生活计,民国十九年(1930年),杨肖慎将泸州宏道堂营业处产业,以九千块大洋卖给泸州另一巨商肖则可, 开办了闻名川南的百货商场“宝元泸”。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国营泸州市百货大楼,宏道堂书坊店堂内摆设的大穿衣镜,很长时间犹存百货大楼上供顾客使用。

当年宏道堂库藏书版部份卖给了 其他书商,曾任宏道堂头柜掌柜的杨建庭离开书坊后,自己开办了书店“文存堂”,他将从宏“宏道堂”买回已被虫蛀的梨术版子《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等,请泸州刻字师傅李恒方翻刻印书出售。

可惜这些原版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作为“四九”被没收销毁。

泸州版百草堂的百年传奇兴衰史,看宏道堂书坊如何从巨富到消亡

杨家自存数以万计的版子,则被难以度日的家人当,付之一炬,如今荡然无存。

杨氏末代子孙,吃喝嫖赌应俱全。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六月,因与泸州沙湾荣军医院伤兵,有债务纠纷,被指控吸毒入狱,泸州解放前夕死于狱中。宏道堂书坊末代经理人杨肖慎1950年死于泸州。

事过景迁。历时二百一十余年,为四川书坊历史最久,贡献颇大的泸州古代著名书坊虽早已鲜为人知,虽而因“宏道堂”遗址而得名的“ 宏道堂村”闻名泸州近郊(离百子图仅一箭之遥)。

现在宏道堂村已经不存在,泸州改建了百子图,宏道堂的名字也被保留,之前笔者还一直以为宏道堂是以前的什么道家之所,实在是笑谈。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宏道堂”通过它的图书馆售,为传播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泸州市新华书店在编写的《泸州图书发行志》给了它应有的篇幅,据说后来出版的中国第一部出版工具书《出版辞典》计划给泸州“宏道堂”一个条目。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这是历史给予宏道堂书坊最高的席位和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