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老兵和妻子做起“稀罕生意”,年入20多萬,卻因髒累無人繼承


曲散人盡情猶在,悲歡離合話世事,歡迎各位“小主”來到裕豐人間說。隨著高科技的不斷髮展,很多傳統的老技藝正在不斷的消散,如今從事的一些人大都在50歲往上,雖然賺錢,但很多人卻嫌累。在陝西省安康市關廟鎮316國道旁就有著這樣一對五旬夫妻馮興雲和老伴吳愛榮,從事老手藝,年收入在20萬左右,但卻因為太累、太髒,沒有人願意承接這項生意。

這項“稀罕生意”就是我們小時候在農村常見的“倒鋁鍋”,倒鋁鍋屬於我們中國古老的一個傳統手工藝技術,我們以前常見的就是在走街串巷中看到這些“倒鍋人”吆喝的聲音,他們的大致做法就是把我們傳統的一些鋁製品,比如廢舊的鋁鍋、鋁壺、易拉罐、鋁線等等各種廢舊鋁製品回收融化,之後按照一個固定的水泥模具製作成一個固定形狀或者尺寸的新鋁製品。

而老馮和老伴從事這種生意就已經十餘年了,老馮不是陝西人,而是河南商丘人。早年的時候老馮曾在雲南昆明空軍後勤做過事,之後參加過越南自衛反擊戰,退伍後的老馮因為沒有什麼手藝在身,就從事了許多的出力工作。而也是在工作的過程中,老馮對“倒鋁鍋”這個生意上了心,從此便學著做了起來,經過幾年的學徒,老馮算是將這門手藝研究透了。


為了養家餬口,加之這門生意獨特性,需要不斷地在外漂泊。老馮就和妻子買了一輛三輪車,並商量一年只幹春秋兩季六七個月,平時就在家裡務農。由於每個地方的農村需求不一樣,所以老馮的收入有時候也是不一樣,前前後後轉了大約幾個省之後,老馮便在陝西省安康市關廟鎮定了下來,這一待就是幾年的時間。老馮的老伴是馮興雲的好幫手,兩人心意相通,眼裡很有活。有時幫著談價錢,有時往爐裡添廢舊鋁料,餓了就吃隨身帶的油條和蘋果。

老馮說他製作的這些模具大小有十幾個,可以倒制鋁盆、鋁壺、漏勺、湯勺等不同的家庭用具。倒制勺子、漏勺一個10元,最大70公分口徑的鋁盆60元,得20斤左右的鋁。而倒鍋有著四道工序,先是制模,然後是熔鋁,接著就是澆鑄,最後才是打磨。冷卻後,打開模具取出成型的鍋具,經過細緻的打磨整形,一口鍋或盆就做好了。

靠著這門手藝,老馮年收入在20幾萬左右,也是憑藉著這門手藝將三個孩子養大成人,為他們買了房和車。但由於太為勞累和髒以及到處亂跑,老馮的三個孩子沒有一個從事這門手藝的。其實人們在追逐新時代產品的同時,對一些老工藝製作的東西也是甚為懷念,再加之老工藝產品的質量,所以很多人也是在到處尋找,只是不得其發而已,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