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洋務運動不用英國人,原因在這,令人痛心疾首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清朝政府發動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其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是洋務運動的先驅,領導者和踐行者。

洋務運動就是向國外學習先進技術, 因此李鴻章和曾國藩僱傭了大量洋人和技術專家來扶持這個計劃。建立了許多近代的廠子,比如曾國藩的江南機器製造局,早起的工程師就是一位美國人,李鴻章創建金陵製造局,僱傭一名英國熱做技術顧問,並且賜予他官職。

左宗棠也不例外,創建了非常著名的福州船政局,這是一家建造兵船,炮艦的企業。福州船政局初期,由兩個法國人來擔任都督,總覽事物,還有三十多名洋技師。

左宗棠洋務運動不用英國人,原因在這,令人痛心疾首

兩位法國人叫日意格和德克碑,曾與左宗棠關係要好,不過這樣左宗棠仍然制定了都督權限,重大事情要與總理大臣請教並作出決定。與曾國藩,李鴻章不同的是,左宗棠不僱傭英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因為左宗棠年輕時期的遭遇有關,左宗棠初期並不是順風順水,三次落榜回家與兩江總督陶澍結為親家,陶澍去世後左宗棠為他打理家務,撫養子女門。這時恰巧鴉片戰爭打響了。

左宗棠洋務運動不用英國人,原因在這,令人痛心疾首

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吃了一次敗仗,心懷天下的左宗棠對這些事情痛心疾首,他曾經仰慕的林則徐成為替罪羊,發配邊疆。左宗棠不無憤慨地在家書中說:“自去年廣東禁菸啟釁,而少穆制軍竟革職戍新疆矣,是非顛倒如此,可為太息!”

左宗棠洋務運動不用英國人,原因在這,令人痛心疾首

中英戰爭事件,左宗棠打心底裡痛恨英國人,他們的侵略毫不掩飾“豺狼”行為,左宗棠曾寫下四首詩來感慨這個國家被侵略的痛楚,已經自己心懷天下的大志,決定用自己的行為為國家挽回局勢。《南京條約》的簽訂再次讓左宗棠不忍直視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令人痛心疾首。

後來左宗棠在老家買了70畝地,舉家搬遷過上了隱居生活。

左宗棠洋務運動不用英國人,原因在這,令人痛心疾首

小編覺得,英國人給左宗棠留下的是罪惡的一面,與英國人打交道的左宗棠也是屢屢不爽。曾在上海租界為國揚威。小編覺得如此愛國志存高遠的人物,生錯了時代。但歷史還在繼續,我們還要生活,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而不是憤怒,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