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了,在有的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這天,北方吃餛飩來應節,南方則吃湯圓,香港更是“無雞不成宴”。在福州冬至在也是一個很重要節日,在福洲冬至習俗中,有特別的搓“米時”習俗,“米時”是一種糯米制成的冬至小吃,福州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童謠,民俗都與這冬至搓“米時”息息相關。(注:“米時”是“餈”字福州話的讀音,因俗而成的福州俗字,字典找不到。)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搓“米時”時,需將糯米粉搓成丸子,在糖粉中來回滾動,寓意“時來運轉”,祈福來年好運,故而成為福州冬至傳統中重要活動。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說到冬至的習俗依稀還記得我小時候,我的奶奶、母親在冬至之前都會用糯米浸泡,磨成米漿,然後過濾,把過濾乾的糯米粉弄成一塊一塊的,放在竹柄上曬乾,在曬得時候竹柄山會壓一張紅紙,這個紅紙是什麼意思那我就不知道了。曬乾後的糯米粉會在冬至節前一晚,搓成“米時”搓後好放日鍋中煮熟,撈起後粘上粉(粉有黃豆粉,炒的花生粉,芝麻,白糖混合)。擺在桌上,並擺上福橘(象徵吉祥如意),10雙紅筷子,進行祭拜。象徵者家庭團員,多子多孫,來年生活更美好。冬至這天早上就會有一碗湯圓或者粘好粉的“米時”做早餐了。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冬至時怎麼來的呢?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在福州冬至要怎麼過

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 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 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歷法傳承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