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史之杨素

杨素(544—603),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一生戎马倥偬,征伐突厥,平灭南陈,战功卓著,深受隋文帝的信任,官至司徒,封楚公,是隋朝开国元勋。

隋唐文学史之杨素

隋代南北统一,文风亦随之融合,隋文帝杨坚通过行政力量促进了文风的改变。杨素也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与南方文人多有交往。他的诗歌将北方的雄浑刚健与南方的清新雅致相结合,一改南北朝浮华的风气,体现了文坛的新气象,创作成就较高,是诗风、文风转折、过渡阶段的代表性诗人之一。清代刘熙载称“诗甚为雄深雅健。齐梁文辞之弊,贵清绮不重气质,得此可以矫之。”

隋唐文学史之杨素

隋朝青釉山羊瓷尊

杨素前期代表作有《出塞》二首,作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八年(598年),作者征伐突厥归来之时,代表杨素边塞诗创作成果。薛道衡、虞世基都与之唱和。杨素的边塞诗以古乐府体裁描写当时的实事。杨素南征北讨,对战争状况、塞外风光等都有直接的体会。杨素在诗歌中将塞外军旅生活以文学艺术的形势表现出来,表现了北方社会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了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生活气息,一扫六朝浮华的文风,为隋代诗坛带来了发展的新面貌。

杨素十分看重诗人薛道衡,其现存的诗歌除了《出塞》二首,均是赠薛道衡的作品,且《出塞》薛道衡也有唱和。隋文帝开皇十九年,杨素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开皇二十年作《赠薛内史》。杨素赠薛的诗歌,以《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最受后人称道。这二首诗写景思人,以景抒怀,作者通过白描技法刻画山景,衬托作者怀念远人的心境。

隋唐文学史之杨素

隋朝大势至菩萨像

另有《赠薛播州诗》十四章,追忆身世,怀慕知己,为晚年所作。诗中道出其晚年功高震主,见忌于炀帝的隐忧。全组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隋书▪杨素传》)

杨广当了太子后,忌惮蜀王杨秀,杨素与之合谋陷害杨秀,使之终被废黜。杨素一时权倾朝野,后兵部尚书驸马柳述,在隋文帝面前进言,大理卿梁毗上表弹劾,使得隋文帝疏远了杨素。杨广继位后,杨素虽然有拥立之功,但依然受到杨广的猜忌,最终因身染重病且拒绝用药于大业二年身亡。

杨素后期诗作《赠薛播州》十四首,有学者认为“播”为“番”之误。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八月薛道衡转番州(今广州)刺史,在经过湖南时写了《入郴江诗》,杨素不久写了赠诗。这些诗融南北方诗风于一体,抒发了人生的感慨、暮年的凄凉以及对友人关怀。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