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人物之牛弘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裛,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袭封临泾公。少好学,博览群书。

牛弘襁褓之时,有相士对其父说:“此儿当贵,善爱养之。”他长大后,“须貌甚伟,性宽裕,好学博闻。”在北周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转任纳言上士,专管文牍;又迁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袭临泾公。宣政元年(578年),为内史下大夫,升任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

隋开皇初,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时文献典籍散失,牛弘上表请开民间献书之路。隋文帝下诏,献书一卷,赏缣一匹,一、二年间,文献大致齐备。牛弘受爵为奇章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开皇三年(583年),授礼部尚书,修撰《五礼》百卷,通行于当代。牛弘还请求按古制修建明堂,因国家草创,昌废待兴,杨坚没接受他的建议。

隋唐人物之牛弘

隋 双佛铜像

开皇六年(586年)牛弘任太常卿。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诏改定雅乐,又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并议乐事。“(《隋书 牛弘传》)牛弘提出建议,请求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三月以太簇为宫,隋文帝说:“不须作旋相为宫,且作黄钟一均也。”(《隋书 牛弘传》)牛弘并上书求正定新乐。隋文帝”诏弘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正定新乐。“后议明堂之事,诏令牛弘逐条呈递史事,论明堂兴废的得失。隋文帝非常敬重他。杨素凭着自己的才气和富贵,本是一个看不起人的人,只是见到牛弘的时候,没有哪回不肃然起敬。在杨素将要进攻突厥的时候,到太常与牛弘话别,当离开时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停下了。杨素对牛弘说:“大将出征,故来叙别,何相送之近也?”(《隋书 牛弘传》)牛弘拱拱手,就退回去了。杨素笑笑说:“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隋书 牛弘传》)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不久隋文帝授牛弘大将军、吏部尚书。当时隋文帝又令牛弘和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一起,召集各位儒生,讨论新法中杀人刑法的轻重。“弘所立议,众咸推服之”。

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去世,自三公以下的大臣都不能决定安葬皇后的仪礼。杨素对牛弘说:“您是老学者,时人都很仰慕,今天的事,就要请您决定了。”隋书记载:当时,“弘了不辞让,斯须之间,仪注悉备,皆有故实。素叹曰:‘衣冠礼乐,尽在此矣,非吾所及也!’”牛弘因为三年的守丧期,大祥、小祥祭礼的举行在时间和规格上都有所缩减,服丧十一个月便举行小祥之祭,无前例可循,将此情况呈报杨坚。”高祖纳焉。下诏除期练之礼,自弘始也。“

牛弘在吏部,选才时”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所有进用,并多称职。“。隋代的选举到这时才最公允。当时人们更加佩服牛弘见识的远大。

杨广为东宫太子时,几次给牛弘赠送诗书,牛弘也有诗书回答。到杨广继位后,曾赐牛弘诗道:“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

隋唐人物之牛弘

隋炀帝扬州行宫遗址

大业二年(606年),升任上大将军。大业三年(607年),改任右光禄大夫。随同杨广拜谒恒岳,坛场王圭币、土单、牲牢,都由牛弘确定。杨广甚至将牛弘引入内帐,赐他与萧皇后同桌饮食。礼遇亲重到了如此地步,世所罕见。牛弘对他的儿子们说:“吾受非常之遇,荷恩深重。汝等子孙,宜以诚敬自立,以答恩遇之隆也。”(《隋书 牛弘传》)

牛弘荣宠当世,但用度都很一般,其对上尽礼,对下尽仁,讷于言而敏于行。有一次隋文帝令其宣布圣旨,“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隋文帝说:“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更加称赞他的质朴正直。牛弘这种做法不合常理的做法到底出于何种目的,还是需要深入研究。

牛弘生性宽厚,笃志于学,虽然公务繁杂,但是手不释卷。隋代旧臣,能始终得到信任的,只有牛弘一人而已。

隋唐人物之牛弘

隋开皇十五年 白釉瓷武官俑

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好喝酒,一喝就醉,曾因醉酒,射死了牛弘牛车上的牛。牛弘回家,他妻子对他说:“小叔射死了牛。”牛弘听了,无所怪闻,只说:“作菜吃。”牛弘坐定后,他妻子又说:“小叔忽然射死了牛,真是怪事!”牛弘说:“我已知道了。”他脸色不变,仍旧读书。他就是这样待人宽和。牛弘对弟弟的做法采取纵容的态度,从这件事看,牛弘的原则性不强,凡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所以“非宰臣任也”。后世有人对此事都认为牛弘是防止妻子挑拨兄弟关系,宋代徐钧有诗:射牛可怒理都然,三问何如一忍贤。底事妇言坚不听,为忧伤我弟兄天。今日杀牛,明日未必不纵火,如此态度实不可取。

牛弘是开创藏书史研究第一人,对隋代以前书籍亡佚进行了历史研究和总结,提出了著名的藏书“五厄论”,对后世的藏书文化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又着手整理皇室藏书,平陈以后,经籍渐备,然而检其所藏,多纸墨不精,书写亦拙劣,于是总集编次,存古本。召天下工书之士,如京兆韦霈、南洋杜頵等人,于秘书省内补续残缺,为正副三本,藏于宫中,其余存放秘书内三阁,凡3万余卷。与学者王劭等编撰有《开皇四年四部目录》《开皇八年四部目录》《开皇二十年四部目录》,对隋一代图书整理事业有贡献。擅长文学,通律令,授命主撰《大业律》18篇500条。

大业六年(610年),随同隋炀帝巡幸江都,十一月在江都去世,时年六十六岁。杨广伤悼痛惜不已,赠予甚多。归葬安定,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宪”。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