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上一期我们谈到四川火锅,和大家聊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网上有个段子,说四川人表示无奈的时候会说“行了,点鸳鸯锅吧。”四川人看了都会哈哈会心一笑。

小地方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其实不只是四川人,你会发现西南很多小地方人都把能吃辣当成一种本事,互相之间还不服气,四川说自己能吃辣,重庆人也说自己能吃辣,湖南人说自己比川渝地区都能吃辣,湖北人也要掺合一下,贵州人笑而不语啥啥的……能吃辣难道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吗?他们在比什么呢?比如内蒙产羊肉,全国闻名,这个羊肉它确实很好吃,大家都公认,有口皆碑,那么你吹一吹,无可厚非。可是“辣”它又不代表“美味”,辣到极致,口腔溃疡,菊花着火,简直是一种折磨。这为什么值得标榜一番呢?能吃辣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呢?

小地方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当然这并不是孤例,与此类似的是东四省与山东地区的拼酒文化,也是如此。在东北,你看到两个体重180以上,留炮子头的老哥去小饭馆说来两个“老雪”。你要明白这“两个“是什么意思?两个它不是两瓶的意思,而是两箱。一般上来先吹一瓶,这叫润润喉,然后开始踩着啤酒箱灌大肚,只要有一盘鸡架,边喝边尿……能从中午喝到凌晨,山东情况是有过之无不及。山东和东北的小地方人普遍把能喝酒当成一种本事,谁喝的多谁厉害,谁不醉谁牛逼,或者谁醉了之后干了什么出格的傻b事,比如在警车边上撒尿了,或者呜嗷一嗓子给隔壁桌的小伙吓尿了之类的,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事儿,都牛逼,都是吹嘘的资本。不喝不行,谁酒杯里留下酒了,通常就是一句“干哈呢?养金鱼儿呢?”给人一种剩酒有罪的感觉。

之前还有东北和山东的老哥比谁更能生吃大葱的,让人哭笑不得。反正就是小地方人特别热衷于比这种四六不着的小事儿,在这些不着调的小事上一拼高下。谁谁谁特别能吃辣,谁谁谁特别能喝酒,或者谁谁又掌握了拿鼻孔喝酒,拿耳朵抽烟之类的小技能。都能让小地方人自豪一番。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啥大事需要他去做,没有存在感,只能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寻找存在感、建立优越感。

小地方人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如果你仅仅以为小地方人喜欢在这种小事儿上找优越感,那你就太小看小地方人了。小地方人其实也是特别鸡贼的,自己能耐不大,但是只要沾亲带故的人有点本事,他都能给你添油加醋的吹一番,成为他的谈资。可能就是十多年前,在还没倒闭的人人网上特别流行那种“我们家乡没什么牛逼的,只是出了个XXX”,对吧?你们都看过吧。“我们河南没什么牛逼的,只是出了个老子”,“我们山东没什么牛逼的,只是出个了孔子”,“我们内蒙没什么牛逼的,只是成吉思汗的铁蹄踏到了欧洲”……然后一群老乡抱团转发刷屏,那气势简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老家沦陷了呢。当时我心里就小声BB,这些玩意跟你有鸡毛关系呢?你一个考试重修都挂科的选手,你们老家出了个皇帝,你难道还能进宫当个太监?只要是认真观察一下,越是小地方人就越愿意分享这类和他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

另外,小地方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尊严”,小地方人的尊严特别脆弱,不能说不能碰,稍微一说啥碰啥,完了,那就踩高压线上了,一碗拉面也能跟“尊严”挂上钩。你看网友天天喊我瑞典人,我说啥了呢?

小地方人逻辑也非常有意思,不是混乱,而是一种……嗯,咋说呢。还是举例吧,我说小地方人如何如何了,小地方人第一时间不是说我说的对或不对,而是极力的去证明,我“也”是个小地方人。这个“也”字就用的非常经典了,一切不言自明。小地方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这个事儿确实是如你所说的这样,但是因为你也是小地方人,所以你没有资格说。大家最好看透不说透,继续维持小地方人的优越感,这样最好了。

中庸,这倒真的是一种老祖宗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