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說到MPV,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7座、空間大,舒適性好等等居家優點。但奇怪的是,在國內這種車型似乎並不太受待見。但是在汽車文化源遠流長的日本,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大街上行駛的,大多數都是這種方頭方腦的MPV。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呢?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在日本,各種各樣小巧的"K Car"(日本稱為"輕自動車")穿梭在街頭,從這些車中不難發現那些也曾被國內引進的身影——昌河北斗星、哈飛賽馬,以及已經成為梗的五菱小麵包,其實原型都是在日本發動機排量上限不得超過660cc的輕型汽車。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不難的發現,這些"K Car"的造型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而設計得比較方正。同時,日本人想買車其實並不容易,個人或單位在買車時都必須出具擁有固定車位的證明,這種固定車位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長期租的。但是購買"K Car"得話說就不需要提供獨立家用車位證明,這一點政策無疑是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當然,除了K car以外,日本在街道上還存在很多大陸人稱為MPV或麵包車的車型,在日本被這一類車型被歸為"Minivan"(小型貨車)。在滿街都是Minivan的日本, 其中最高級,也是最人氣的就是阿爾法。日本本地人更加青睞這些大方塊們——在他們眼裡三廂轎車流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而在中國,則是基本發現不了"K Car"身影,畢竟以大為美的國人心理就算引進了相信也不會受消費者待見。再到阿爾法這種"大方塊",雖然實用性、舒適性都很高,造型也符合國人的審美。但是,加價幾十萬才能提車,除了那些把S級坐到沒感覺想要換不同體驗的土豪以外,或許就還真的沒幾個人是願意為其買單的。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此外,其實在北美市場這種"Minivan"也不太受待見。在他們眼裡這類車就是媽媽日常接送孩子上下學,去買菜等等,只是一個帶娃的大型買菜車。自然而然的會讓Minivan顯得有些"娘炮",時間久了,男性用戶群體也會敬而遠之。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再者就是這種車型一般採用的都是側滑門,側滑門的優勢在於開口大,開合空間需求小。在日本這種小街道,狹窄的停車位上孩子單獨開門上車時也不用擔心磕碰到隔壁車輛的車門,非常符合國情。

方頭方腦的MPV在國內不受待見,為何在日本卻滿街都是?

嗯,誰說我國沒有拿的出手MP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