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減稅基:人員交通費可扣,6%稅率行業還可多扣10%進項稅

2019年萬億級增值稅減稅政策基本清晰,減稅率和減稅基兩手抓。

3月20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增值稅減稅兩大信息,一方面是大幅普降增值稅稅率,16%稅率降至13%,10%降至9%;另一方面是增加增值稅進項稅扣除範圍和力度來減稅基。比如企業職工發生的交通費用首次納入抵扣範圍,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等納稅人,則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於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強調降低增值稅稅率,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則通過增加進項稅額抵扣範圍和力度來降低增值稅稅基,減稅力度更大。

值得關注的是,本週增值稅減稅政策有望出臺,企業應該提前著手準備充分享受減稅紅利。

員工交通費首次可扣

中國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去年收入規模突破6萬億元,佔全年稅收收入比重近40%。今年前兩個月收入約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

降低增值稅是今年減稅“主餐”,內容之一是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16%增值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築等行業10%增值稅率降至9%。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增值稅稅負較高除了稅率高之外主要是企業進項稅抵扣不充分,包括一些項目不允許抵扣,實際上增加了企業稅負。隨著今年增值稅稅率大幅下調,增加抵扣範圍和力度成為給企業減負的一大措施。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擴大進項稅抵扣範圍,其中將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

所謂旅客運輸服務是企業發生比較頻繁的業務之一,主要包括企業員工發生的市內交通,差旅費(火車票、機票等),班車通勤等費用。這是首次允許企業抵扣旅客運輸服務支出。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前不少企業一直呼籲旅客運輸服務支出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從增值稅原理來說,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支出應該可進項抵扣,此前政策不允許抵扣旅客運輸服務費用,主要顧慮是擔心企業將員工的一些福利、旅遊等跟企業經營無關的運輸費用納入抵扣,難以監管。此次給企業減負允許抵扣,這將直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尤其利好建築工程、諮詢、金融等差旅支出較多的企業。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文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因為難以區分企業旅客運輸支出中哪些是公務行為,哪些是個人消費,而且對旅客運輸服務,難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不允許抵扣。此次從降低企業稅負來考慮,允許企業抵扣旅客運輸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會有相關配套細則來詳細規定予以約束,不會讓企業濫用旅客運輸服務抵扣。

“稅務機關未來會加強對旅客運輸服務支出的審核檢查,這對企業合規性有一定挑戰,企業需要準備好相關發票等材料以證明這部分支出的性質及合理性。”李軍說。

其實不少企業還呼籲將貸款利息也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不過此次會議並未提及這一點。

施正文表示,金融業已經改交增值稅,銀行等金融機構亦在交增值稅,從原理上來說企業貸款利息進項稅應該可以納入抵扣範圍,不過由於這部分抵扣金額預估約有數千億規模,對財政收入衝擊較大,因此暫時未納入,但未來可以考慮逐步納入。

6%稅率行業加計扣除政策明確

增值稅應納稅額等於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由於製造業、交通運輸、建築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普遍下調,而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等行業仍維持6%稅率不變,這可能帶來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等企業購進的進項稅額減少,而銷售稅額不變,從而使得實際增值稅稅負上升。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政策實施期限暫定截至2021年底。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述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都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這些行業企業採購設備材料或服務,如果增值稅稅率降低但價格不變,從成本角度來看這些行業利益不受影響。但如果增值稅稅率降低且貨物價格提高,這些行業成本會增加,利益受影響。因此通過對上述行業加計扣除主要的考慮是負擔不增。

李軍表示,假設上述行業納稅人進項稅額實際是100萬元,由於享受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這意味著在可以進項抵扣100萬元的基礎上,可以再減少10萬的應納稅額,對企業來說少交些增值稅既改善了現金流,對利潤也會有所提升。

“不過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仍需要等細則出臺,來明確當期未抵減完的加計部分稅額是否能結轉下期使用,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等等。”李軍說。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行業加計扣除政策實施期限暫定為3年。

胡怡建表示,由於增值稅加計扣除會讓稅制更為複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補貼政策,解決當前行業稅負不增的問題,並不是增值稅長期制度。

施正文也認為,為了讓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決策者短期採用加計扣除作為減稅舉措是合適的,不過這的確違背了增值稅簡潔中性原則,因此實施期限只有3年,是一項短期措施。

“這項政策有助於避免這些行業短期內因進項稅額減少導致稅負上升,讓企業在3年的時間裡做好調整,平衡上下游之間的增值稅稅負,最終各個環節負擔有所下降。”施文潑稱。

此外,上述會議還明確把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

李軍表示,此前政策明確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需要分兩年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這對企業來說剩下的40%不動產進項稅額需要等到第13個月才能抵扣,對企業現金流會有一定影響。而此次明確一次性全額抵扣,可以改善企業現金流,降低資金負擔,而且進項抵扣管理流程上更加便利。“以前不動產支出分兩次抵扣主要考慮財政承受力,一次性扣除對財政收入衝擊大。現在一次性扣除則主要考慮考慮企業資金壓力,改善企業現金流,給企業減負。”胡怡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