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注:知识过多,分为上下两篇。

刀位列十八般兵器之首,是我国古代战争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士兵手中普及程度最高的兵器。刀自汉代成为士兵的主要近战兵器以来,便一直是历代军事家极为重视的一件武器。甚至在抗日战争中,依然有“大刀队”这种使用战刀进行战斗的部队。而且,在缺乏刺刀的红军部队中,拴着红缨带的大刀亦是肉搏战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之前我们说过,人类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便使用石制的砍削器,它们即是刀最原始的形态。周口店旧石器时期遗址中就曾出土了许多形态的石刀,所用材料多以石英石和砂岩为主,另有少量的燧石和水晶。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制作精良的石器中已有专门的石刀出现。这种石刀在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有出土。如同匕首一样,石刀也曾在人类早期战斗中出现,但此时的石刀,其形制就是一块被磨出刃边的条形石块,而且刃长脊窄,不太好磨制,比较容易损坏。另外,石刀在切割功能上的效率,也不能与金属质地的刀具同日而语,所以这个时期的石刀一般只用作工具,用来采集或者分割猎物。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进人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石器穿孔技术大为进步。因此有别于西方的銎管式石斧,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斧多使用穿孔固定的方式。同时期出土的石刀,以用于固定木柄的多孔为显著特征。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江苏南京北阴阳营出土的七孔石刀,其长达226厘米。

金属刀具的产生年代,据称是在夏代。1975年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金属刀具,判定应为距今5000年前制造,样式仍受骨刀和石刀的影响。不过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认为,现存所谓夏代金属兵器皆未能证实,也就是说夏代金属兵器尚未被发现。而现代大量发现的金属刀具,基本都是商代的,其形制主要有两种。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这两种刀,一种是无铭文、形似反曲刀的匕首型刀具;另外一种是有铭文,重量和体积都很大,类似于现代刀具的大型刀具。

第一种反曲刀型武器,在同时期内的世界其他文明遗迹中都有广泛发现。譬如著名的希腊弯刀"Kopis”(古希腊语“切”)或者古埃及的克赫帕什(Khopesh)弯刀,都采用了这种奇怪的反曲刀身。根据专家研究,之所以当时作为卫休武器的刀采用这种样式,而不是如同剑一样的直刃构造,更多的是因为受到当时材质和生产工艺的限制。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在其形制上,这种刀兼有刺击和挥砍双重属性,但对当时的土兵而言,它却并非是一件真正趁手的主力武器,而仅仅是用于防身而已。这种类型的刀型武器也常常出现于陪葬物品的战车中,据信应该是驾驶战车的武士的随身防护武器。

1936年发现的小屯殷墟M20号车马坑中埋有一辆战车、三具战士的骸骨和三套兵器。其中两套兵器包括一副弓箭、一柄戈和一把兽头短刀,另一套为一戈一兽头短刀。在商代,步兵的主要格斗兵器是短戈,其次便是轻量化的小型斧钺。根据文物的配置不难发现,弓箭用于远射,戈为主要格斗兵器,短刀则用于卫体。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第二种类似于现代刀型的武器文物,其个头与第一种完全不同,它的体型和重量都较大,难以携带使用。一般研究认为, 这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主要用于宰杀或者分割祭品。因此其制作较为精美,刀身上描绘有精细的花纹,而且刀身宽厚,刀背常有一条镂空棱脊,刀尖上翘,刀身后部有一个短茎,用以安装刀柄。至于刀柄,则由两块木片夹持刀茎而成,柄的末端一般还连接一个方形的把头。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墓出土的一柄青铜刀便是代表之一,它长41.5厘米,刀身两侧都会有虺龙纹。

周代到战国乃至到秦代期间,剑成为战士的主要卫体兵器。但刀这种武器并未就此退出战场,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吴钩”便是刀与戈结合的一种变形体。而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钩型武器,也可以看作是反曲刀的一种变种。

到了汉代,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战刀——汉环首刀登 上了历史舞台。这种简洁的直刀,有别于之前我们看到过的所有刀型武器,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种类的刀。根据现有研究推测,汉环首刀的形制可能源自草原民族短刀型匕首或削刀。这种匕首或削刀经由贸易交流及秦末大规模战乱流入内地,在秦代末期发展为能够取代剑的新式武器,并最终在汉代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不过,汉环首刀虽然与北方草原民族削刀在外形上十分相像,但是要说汉环首刀完全起源于草原民族,也不是非常严谨的说法。个人认为,汉环首刀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秦汉长剑的制造工艺和草原民族直刀外形的新型武器。

在秦帝国对匈奴的作战中,依赖战马的高机动性草原民族,完全不同于秦军历往面对的中原军队。秦军逐渐注意到,过往用于针对大规模步兵集团作战的多兵器混合型战阵,并不适合用来与机动灵活的草原骑兵交战。也许秦人在那个时候便已经开始考虑研发一种通用性新兵器,以减少军队后勤的负担,便于长途进攻和奔袭。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但是秦帝国短短15年的统治时间,不足以进行这种研发。经过秦末的群雄逐鹿,汉帝国最终继承了秦帝国的遗产,钢铁冶炼和锻造技术也在汉代逐渐发展成熟。因此在稳定自身的统治后,为了抵抗和征服匈奴人,汉人开始了秦人未完成的事业。

长度多在30一40厘米,模仿自草原民族直刀型匕首的环首削刀一开始并未被大量使用。之后,刀长逐渐增加,以致步兵用环首刀最短也有70厘米,骑兵用环首刀长达110厘米以上,甚至达到140厘米。环首刀也由此取代戈与剑,成为汉代步兵的标准武器,甚至在西汉中晚期上升为汉军的主要格斗武器。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不过,军用环首刀有别于它之前的刀型武器,它的形制更类似于剑。继承自秦剑的汉代长剑,剑身较窄、厚度较大、侧截面呈八面型,是一种相当厚实的武器。而看起来颇为纤细的剑身,挥砍能力却十分惊人。如果做个简单的比喻,那么将这种汉代长剑从剑脊处一剖两半,就是两把汉代环首刀。更准确地讲,环首刀的构造是这样的:

首先,环首刀刀身在早期,是带有青铜剑痕迹的半八面型结构,在后期才逐渐产生半六面或者半四面形。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其次,环首刀刀身厚度一般都比较大。例如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一把东汉环首钢刀( 1974年山东苍山出土),通长112厘米,刀身宽3厘米,刀背厚1厘米,环首呈椭圆形,环内径2 ~ 3.5 厘米。刀身有“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祥)宜子孙”字样的铭文。经鉴定含碳量在0.6% ~ 0.7%,炒钢锻制(百炼钢)。总体上,环首刀的厚度常在8 ~ 10毫米之间,刀身前部最细处也不低于5毫米,有极个别为3毫米。这个厚度在战国青铜剑中是比较常见的。周纬的《中国兵器史稿》中列举了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的19种中国古铜刀剑,几乎所有的长剑和长刀其厚度都超过了5毫米。

中国古代主要的格斗武器,细谈刀的发展(上)

最后,环首刀刀尖斜直。

杨泓在《中国古兵器》一书中对环首刀的形容为:“形制简约, 直身,一侧开锋利刃口,另一侧为厚重的刀背,刀尖斜直,刀身与刀柄无明显界限,柄端连铸一铁环,固有环首刀之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