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炮龍節是一個全國罕見的節日,也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縣份流傳甚廣的春節活動。據說這項傳統活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廣西最具本土特色的民俗,併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相傳炮龍節起源於北宋,當時儂智高起兵造反,當地官兵和起義軍激戰多有時日,仍未分勝負。當時恰逢春節,官兵想到用炮龍迷惑敵軍。

正月十一這一天,全城張燈結綵舞炮龍,提前過元宵,城內喜慶祥和。儂智高以為對方在過節不會有軍事行動,於是放鬆了警惕,結果被官兵突襲打敗了。為了慶祝勝利,當地人於是每年都定期過起了炮龍節。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炮龍節以賓陽縣、上林縣最為隆重,每一年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炮龍省會,舞炮龍、燃爆竹,數十萬民眾共同炸龍並祈福。 縣份裡面不同地方舉辦炮龍節的時間也不一樣,賓陽縣固定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而上林縣則是大年三十晚上持續到正月十五。

賓陽縣炮龍節知名度最高,每年吸引數萬的遊客前來參觀,已經成為當地官方旅遊文化節。而上林縣炮龍節純屬是民間娛樂方式,由當地鎮或鄉居民自動發起,駕著炮龍走鄉串戶,討紅包,祈願新年。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炮龍節這一天的晚上,舞龍者帶著騰帽,身繫腰帶,赤膊上陣。先是舉著龍和火把,敲鑼打鼓的來到寺廟前,燃香祈禱,鳴炮點睛。開光者需是老者,手提毛筆在龍頭上的眼眶裡畫上眼珠子。 點睛儀式之後,神龍瞬間變得靈動起來,並向天地跪拜,同時萬炮齊鳴,火光沖天。這時候,舞龍正是開始了。領頭的舉著龍牌和龍珠,舞隊跟在後面,舞著龍沿街挨戶串門,叩頭祈福。舞龍的時候,要有大小鑼鼓、木魚、鈸、嗩吶等樂器助興,熱鬧非凡。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炮龍節這一天從日落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很多人都會通宵熬上一個晚上,居民和遊客們都紛紛的伸長了脖子觀看舞龍,絲毫沒有一點睏意。 炮龍沿著街道遊走,每家每戶開門想贏,並拿出事先準備的鞭炮燃放。我們當地有個不成文的習俗,誰家燃的鞭炮最多,誰家今年財運最旺,所以很多人家都是幾十萬頭的鞭炮從樓頂懸掛燃放。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舞龍者在鞭炮聲中時而高昂舉頭,時而搖擺奔騰,左右翻騰起舞,絲毫不懼怕身邊的鞭炮。當這戶人家鞭炮快要燃盡的時候,龍頭要進門叩頭送福,並接納紅包。一般來說,這家鞭炮沒有放完,炮龍是不能到另一家舞龍的,所以,一般一個晚上過去了,才舞過一條小街。

當炮龍游走的時候,大家都紛紛擠到旁邊,伺機“鑽龍肚”,也就是從龍的肚皮下穿行。傳說,鑽龍肚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小孩鑽龍肚會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年輕情侶攜手鑽龍肚,喜結良緣,白頭偕老;大人鑽龍肚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於是,炮竹隆隆聲中,大人、孩子、年輕人紛紛穿梭在神龍底下,快樂又刺激,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龍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龍身上的每一樣東西都代表著如意。鑽龍肚的人們伺機捋下幾絲龍鬚,給孩子繫上,保佑孩子無病無災, 扯下一小塊龍皮,祈求來年五穀豐登。當然,最吉祥的莫過於口中的龍珠,據說得此珠會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於是大家都會不遺餘力的爭搶“龍珠”,希望來年獲得好兆頭。

炮龍節,流傳了近千年,是廣西賓陽縣及周邊最隆重的春節活動

​ 當炮龍從街頭游到街尾,整條龍只剩下骨架和筋。這時候由點睛的長者只會人們燃起火堆,奏響音樂,把龍投進火中,讓它隨著熊熊的烈火昇天,這叫做“送龍歸天”。人們在熊熊的大火上架起一口鍋,煮瘦肉粥犒勞舞龍者,居民和遊客也會來分享這碗“龍粥”。 這時,熱熱鬧鬧的炮龍節才正式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