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你是有故事的班主任嗎?

一“文”打盡!2018,那些有故事的班主任!

中國教師報

導 讀

回顧2018年,本著“為班主任成長賦能”的使命,《中國教師報·班主任週刊》關注了一系列的方法、經驗和人物。

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有什麼樣的班級。好的班主任是有性格的,好的班級是有故事的。回顧2018年,本著“為班主任成長賦能”的使命,《中國教師報·班主任週刊》關注了一系列的方法、經驗和人物。本期,我們對過往的一年裡,曾經呈現過的核心觀點和優秀人物進行了集中梳理,以饗讀者。

在滁州,你是有故事的班主任嗎?

1

給班主任的N條建議

教室是師生之間不斷相遇美好的生活空間。班主任作為距離學生最近的教師,要成為更優秀的生命樣本,要成為不斷傳遞美好的“精神個體”。那麼,班主任如何更從容地管理班級,更優雅地與學生交往?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特別開設了“給班主任的建議”欄目,邀請那些有經驗的班主任或有思想遠見的校長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山西運城新港實驗學校校長魏智淵為新班主任給出了3條建議——“明確你的目標”“高品質地執行”“帶著愛與勇氣上路”。

在魏智淵看來,有經驗的班主任也會犯大量錯誤,更不用說新手了。因此,不要怕犯錯誤,確立目標後就大膽行動,即使錯了還可以改正。工作中最怕的是想得多做得少,同時又心懷恐懼。

如何真正高品質地執行?魏智淵提供了一條思路:知道目標在哪裡,不胡亂執行;一旦開始執行,就要徹底執行;執行就要達成目標,問題沒解決就不能停……

回憶並反思自己1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班主任梁崗給新班主任這樣的建議——“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教育其實就圍繞“一箇中心”——人,與教育有關的所有人——學生、家長、同事,肯定還有你自己。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立場只是起點,還要堅守兩個基本點——依法執教和按律帶班。

梁崗建議新班主任帶班時遵循“先整體後個體”“先管理後教育”“通過發展解決問題”的規律。新班主任應該先培育班級發展的“土壤”,做好班級整體管理和建設。“土壤”肥沃了,班主任才能播撒文化的種子,開發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班本課程”,實現真正的以文化班、潤澤生命。

“班主任是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教授遲希新說。

在遲希新看來,班主任要淡化“班級管理”理念,增強“班級經營”意識。不能單純依靠規制掌控班級,而要通過關係和情感進行維繫。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需要樹立正視差異、尊重差異的態度,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接納,讓班級不僅成為學生喜歡和嚮往的友善集體,也成為令自己享受和愉悅的精神家園。

但新班主任也有許多需要避開的錯誤做法。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藏南中心中學班主任丁柏恩指出,比如因為心煩,所以講課前先發火;因為不自信,讓學生額外學習自己教的學科;怕掌握不了學生情況,在班裡搞“檢舉”;為了自己的“光輝”形象拒不認錯;跟自己喜歡的學生格外親近;過分相信其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尤其是關於缺點的……

中途接班時,班主任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後孃”如何變成“親孃”?

廣東省深圳市百仕達小學班主任劉海美嘗試過許多方法,讓師生快速適應新環境。一是第一時間叫出學生的名字。二是準備心願卡,建立師生情誼。三是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班級現狀。四是架設家校共育之橋。

“這樣做雖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但工作理順了,師生關係親密了,家校溝通和諧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自然就會順理成章。”劉海美說。

曾因中途接班“焦頭爛額”的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班主任鄭豔紅得出了經驗,她說,要在最短的時間瞭解接手的班,讓學生接納自己;營造良好的氛圍,共同確立班級願景;發揮“自我”的力量,共同創建班級管理規範。

鄭豔紅強調,以上這些做法的核心是尊重。具體體現為三點:一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二是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三是與學生結成平等的關係。“讓‘後孃’變‘親孃’,關鍵在於你能理解、接納學生,並時時刻刻為學生的發展而努力”。

中途接班也有許多禁忌。浙江省杭州市千島湖建蘭中學班主任孫晨說,第一,切忌操之過急。第二,切忌瞭解學生不夠。第三,切忌翻過去的小賬……

孫晨指出,中途接班的班主任要根據班級情況掌握好管理尺度,太嚴會導致學生更加懷舊而遲遲不肯接受你,太鬆則會讓班級風氣走向歧路。不過,只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學生,他們自然會配合你的工作。

知名班主任田冰冰說,優秀的班主任不僅要打開課程建設的大門,打開團隊共育的大門,更要敢於打開資源聯動的大門,多維協同推動育人工作。比如,班主任可以聯動同年級班主任,共享優質家長資源和社會資源;班主任可以大膽嘗試聯動兄弟學校的班主任,重要節日一起策劃、分頭實施;班主任還可以突破性地聯動社會機構,共同設計研學旅行課程……

如此多的建議僅僅是一種參考。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找到自我成長的動力和通道。

在滁州,你是有故事的班主任嗎?

2

新生代班主任的特質

這一年,本刊關注了許多默默在一線耕耘的班主任。我們特別開設了“新生代班主任”欄目,每月推出一位班主任作為“月度人物”。他們有一些共同特點,即對教育有無限的熱忱,對學生有無條件的關愛,在帶班時有足夠的智慧和創意。

代立然是河北省涿州市實驗中學班主任,“老代”是學生對他親切的稱呼。

老代帶的“騏驥班”學生畢業時,他會和學生做一本“青春紀念冊”,那是對每個學生初中三年的總結和記錄。

騏驥班還有一個傳統。學生畢業的當年國慶節或教師節前夕,一些畢業生會回校看望老代並與新生交流。上屆班長會把“青春紀念冊”和騏驥班徽交到新一屆班長手中,象徵著對騏驥班精神的一種傳承。老代說:“要讓班級成為孩子的精神故鄉。”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安慧裡校區班主任滕桂玲有時調侃自己是“活動家”。在她看來,要做好班級管理,班主任應該成為一個“活動家”。這裡的“活動家”不是置學生於不顧,整天漂在外面,而是善於利用各種活動育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德育不同於智育,有著獨特的工作機理。學生即使把‘守則’‘規範’背得滾瓜爛熟,不‘走心’的話幾乎沒有作用。德育工作必須創新方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受到教育。”所以,滕桂玲的班級活動豐富多彩,打破了教室乃至學校的界限,只要學生需要,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活動。

從一個原本讓人談之色變的“調皮班”,到一個團結互助的優秀班級。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南豐小學班主任華夢嬌這個“魔術師”。

蹲下身,平視孩子的眼光;慢慢來,看到點滴的進步;攜手走,為了共同的目標。這是華夢嬌的三種轉變方式。她說,教育的許多事情都是小事,但一點都不敢怠慢,因為每件小事都關係著孩子的成長。

湖北省武漢七一華源中學教師梅麗旻被學生稱為“女神老師”。她的許多班級管理經驗曾被媒體報道。

比如,梅麗旻的微信朋友圈成了“小梅小園微課堂”,這是她課外開展教育教學的平臺。她將有益於學生思想與品格培養的內容及班級活動、教學情況等及時發佈,讓學生、家長及時閱讀和互動。

梅麗旻經常使用的神器是“四個小本”。“每週小結本”是學生的“發洩本”,“每日進步本”是她與後進生私下約定的“聯絡點”,“心靈對話本”是她與暫時“管不住自己”的個別學生紙面交流的“熱線”。近年來,在運用了十幾年的“三個小本”基礎上,梅麗旻又創新出“第四個小本”——暑假家校互動本。

梅麗旻有“四個小本”,河南省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班主任趙聰莉則有“三大計劃”。

其中,“存在感找回計劃”讓許多人不禁感慨。一個班級總會有幾個學生存在感很弱,彷彿是“透明人”。針對這種情況,趙聰莉在後進生中開展了“存在感找回計劃”。她將值日生輪流完成的一部分班級日常任務,比如護理窗臺的花、擦洗飲水機等活兒分給他們,讓他們在更多地為班級服務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別人的肯定和認可中找到成就感。為了照顧這些後進生的自尊心,在開展這個計劃前,趙聰莉悄悄將他們集中到辦公室,召開短會,講明利害,統一思想,明確目的。

海南華僑中學班主任湯成慧班級的“男生會議”“女生會議”也讓人眼前一亮。

男生會議,湯成慧講怎麼成為一名有擔當、受歡迎的男生,如何打理自己、提升顏值,怎麼提升自己的氣質,對待女生應該持什麼態度,如何給姑娘們過節……女生會議,湯成慧講什麼樣的女生受歡迎,講女生的圈子文化、塑料花姐妹,講女孩子應該怎樣看待男生,講如何分辨好男生和壞男生,講生理衛生……湯成慧像大姐姐一樣指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湯成慧還特別善於團結一個班的教師團隊。她說:“我和科任老師講,這個班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我們6個人的。”湯成慧在組織活動時,總是以6位老師的名義開展。為了有的放矢幫助到每個學生,各科教師經常聚在一起開聯席會,聊學習狀態,聊學生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措施等。除了聯席會,班裡還實行導師制:學生首選導師,說明為什麼選這個老師,然後老師再進行選擇,最終確定導師及幫扶學生。導師主要在情感、心理、學習方面輔助班主任工作,分擔班主任的壓力……

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第一小學班主任艾彥華把班級生活過成了一首詩。兩年前,艾彥華班上的孩子寫的霧霾詩在網上點擊量達到了十幾萬,他們班一夜之間成為“網紅班級”。而這,只是他們班級詩文化的一個縮影。

艾彥華被學生稱為“詩人老師”,他們班會用詩詞進行交流。為了第一時間把準班級脈象,摸清“敵情”,艾彥華立了個不成文的規矩:學生每天要寫日記,每週要寫週記。沒想到學生譚晨竟然在週記本中用一首打油詩向她叫板。艾彥華一看,這小子寫的還真有點兒意思。於是立即回詩一首。後來,在每週一的日記賞評課上,艾彥華針對那個學生的文筆、思想進行大力表揚。艾彥華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管理不知不覺地滲透進去……

在滁州,你是有故事的班主任嗎?

3

班改讓班級精神站立

有人說,課改改到深處是班改。班改作為課改的一部分內容,需要班主任本著系統思維去研究。

安徽華佑教育集團校長汪興益介紹,安徽銅都雙語學校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集團旗下的班級文化建設路子——“家”文化、“和”氛圍。

用傳統的辦法治班,學生往往怕班主任,因為班主任是在“管”學生,是在用個人權威、校紀校規等強壓學生服從。安徽銅都雙語學校要求班主任具備過硬的素質、良好的責任心,但不允許班主任在班級“一手遮天”。

基於此,學校構建了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和年級自治管理委員會。兩級自管會分別設立德道中心、生活服務中心、學生髮展中心和學道中心。年級自管會每個中心安排一名教師為中心主任、一名學生為中心校長,中心校長負責日常工作,中心主任則起指導、協調的作用。這種班級自管體制的一大好處就在於:學生之間相互管理、相互提醒甚至相互監督,往往能夠取得班主任親自管理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班改一定是需要制度建設的,但制度不一定來自班主任。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學的辦學宗旨就是辦一所學生自己的學校。對於班級,學校也提出辦學生自己的班級,所有班級的制度都由學生自己制定。

制定什麼樣的制度?如何執行制度?怎樣保證制度得以落實?這些問題應該由學生自己說了算。班主任向元武所帶的班級,就利用兩節課的時間專門制定班級制度。學生從班級目標、班幹部人員設置、班幹部職責劃分等維度,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後利用全班大展示的方式,讓每個小組都進行展示討論。

班級制度一般在開學第一個月開始制定,往後逐漸完善,在學期中的時候形成定稿。在定稿頒佈之前,要向班級每個成員徵求意見。在班級細則頒佈當天,班級會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像通過憲法一樣通過班級制度,同時還會邀請全班學生的家長參加。當然,如果班級制度沒有落實,制度制定得再規範也是一紙空文。

如何通過班級管理改革,打造班級生命共同體?常州大學附屬小學班主任周仁啟和同事對班級任課教師的共同成長進行研究,以促進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之間互通性、綜合性的交融。他以鬱金香課程為例,尋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點。

學校給每個孩子發放兩顆鬱金香種子後,班級各學科教師對這個課程展開了“頭腦風暴”:怎樣圍繞這個課程設計教學,讓孩子能夠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探究、記錄鬱金香,在觀察體驗中學會成長、學有所得呢?於是,各學科教師圍繞鬱金香這一主題,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學科教學中逐漸滲透,形成本班獨有的綜合課程——鬱金香課程。這改變了以往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巧妙地建構了學科共同體,讓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等各科教師分別發揮各自所長,從不同學科專業的角度帶著孩子觀察、體驗、學習,從而對鬱金香有了更深層次、更立體化的瞭解,形成了一種更為開放的班級課程體系。

班主任只有不斷廣納資源,才能給予學生更豐富的滋養。知名班主任田冰冰與家長代表共同規劃“百家講壇課程表”,以“四結合”的方式系統規劃家長課程——即結合班級資源,結合家長意願,結合年段特點,結合當期重點。系統規劃課程時間和課程形態,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成為孩子獨一無二的“家長教師團”,共享這份課程饕餮盛宴。不僅如此,田冰冰所帶的班級還籌建四類家長代表委員會,分別是膳食委員會、課程委員會、班級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讓家長深度參與班級的監督和管理。

湖北省武穴市師範附屬小學夏麗娟用評價串起了班級生活。他們設計了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其中“成長護照”是一大創新,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行為習慣等均在“護照”上有所體現。每天放學前教師填寫評價表,下午學生帶回家由家長填寫在家表現情況,從而達到全員評價、促進養成的作用;“成長足跡檔案”則是另一“武器”,這是期中和期末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的過程,也是將形成性評價引向終結性評價的過程。

不過,在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龍泉實驗小學劉偉偉看來,班改最先改的應該是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是無窮的,教師永遠也教不完。但是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研究能力、自律、奉獻……這些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孩子來說才是伴隨一生的寶貴財富。所以,班主任不應該再迷戀成為一個問題解決專家,而應該成為一個塑造孩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人。

班改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守護一種關係、一種精神,讓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更和諧,“讓班級精神漸漸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