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摧毀了我們一些寶貴的能力!

數字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摧毀了我們一些寶貴的能力!

數字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摧毀了我們一些寶貴的能力!

“你現在還能有多少耐心讀完一篇長文?”

“你現在多久沒有完整的讀完一本書籍?”

“你現在多久沒有提筆寫字了?你是不是很多簡單的字都不會寫了?”

我相信很多人面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都會讓自己發出感嘆,感嘆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數字時代,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正逐漸被快餐軟件所吞噬,我們的學習能力正在被娛樂所替代。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尼爾·波茲曼

人性總是趨於用最小的力量滿足最大的慾望,所以人們總會創造出很多便捷的東西,使人們逐漸變的懶惰,直到喪失了許多基本的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很久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書,且沒有負罪感,說明你已經墮落了。

如果喪失了閱讀的能力,以後即便是遇到好文,好書,也已無法拿出精神潛心閱讀,逐漸成為了閱讀的殘疾者。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滿眼望去,鋪天蓋地的是抖音、快手的娛樂快餐,耳濡目染的是各類雞湯、成功學的狂轟亂炸。“創業”兩個字讓全民亢奮,各個如打了雞血一般。

然而,人們忽略了一點,成功的根基是什麼? 是學習,是知識,使深刻閱讀,是積累……

數字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摧毀了我們一些寶貴的能力!

抖音快手為什麼火爆?

因為它滿足了人們日趨衰竭的對文字的需求度和耐心度,同時也滿足了人們浮躁的好奇心和虛榮心。

人們已經沒有耐心去閱讀一篇長文或者好書,當然就更談不上深層次的思考了。

快餐文化的餵食讓人們失去了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閱讀和學習需要自控的能力,需要克服人性懶惰的本性

不可否認,科技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不意味著可以喪失學習的能力,可以忽略文化的沉澱和累積。

想想未來的孩子們只會用軟件打字而不會用筆來寫中文字是多麼的可悲,中國幾千年的漢字文化將會被機器和軟件所代替。

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們做很多事情,但是無法傳承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也無法替代人們的創意思維和豐富的想象,而這些都是靠學習和積累獲得的。

信息時代除了滿足我們的信息需求的快捷方便,也同時帶給我們無數過剩的信息。過量的信息也使得人們浮躁的心態產生認知的焦慮,從而導致注意力的缺乏和分散,而鋪天蓋地的快餐文化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個需求,從而導致深度閱讀能力的逐步喪失。

數字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摧毀了我們一些寶貴的能力!

知識的積累就是閱讀,用心的閱讀,在深刻閱讀中體會和吸取精華。

白巖松說過:讀書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的顯示出來,但卻是一個沉澱、日積月累的過程。把閱讀當做一種樂趣乃人生一大幸事。

不得不承認,如今社會上的功利化教育是人們喪失閱讀能力的罪魁禍首!

孩子們的發奮讀書只是為了能上一個名牌大學,以至於有學生感嘆:考上大學後我就喪失了深度閱讀的能力了。

走進書店,擺在最顯眼醒目位置的都是所謂的成功學,心靈雞湯,快速致富的書籍以及娛樂八卦的雜誌。因為這是當今大多數人的口味和需求。

記得去一個當教師的朋友家裡,發現偌大的書架上只有寥寥的幾本書,而且都是如今所謂的暢銷書,不免心生一絲的悲哀,一個教師的書架上沒有幾本書是否是這個社會的一個縮影呢?

我們擁抱科技的進步,但是不能以喪失閱讀和學習的能力為代價,那將會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