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生產、品質、技術」三大部門如何各司其職?

一般工廠現場各部門間都有相互推諉、扯皮之事,不但影響產量和質量,還影響部門間和諧的工作關係,究其根源,我認為主要是大家對現場各部門

職能認識有偏差所致。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山頭主義、本位主義思想嚴重,擅長太極和踢足球。現就一些理解,淺談下生產現場、品質和技術三大部門的職能關係,供大家參考。

「生產、品質、技術」三大部門如何各司其職?


工廠現場的生產、品質、技術三大部門,就好比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各司其職,又相互制衡與監督,保障了現場生產的高效有序進行。

技術部就像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工廠現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即:生產工藝流程圖和作業指導書、檢驗標準和方法等。並分析解決現場5M1E六大異常問題。原則上,現場生產和品質人員的工作依據(即輸入)是技術部提供(輸出),即只對口技術部。規範的公司都強調“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依據”,其專業稱呼為:“過程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管理原則,也是ISO9001八大管理原則之一。

品質部就像國家的司法機關,即公檢法(公安,檢察院,法院),品質部必須充分履行公安的偵測、調查、取證職能,檢察院的監督、監管職能及法院的判定、跟蹤執行職能;即依據法律法規偵測、監督、判定、處理各種違法亂紀之事(即現場5M1E人員、機器、材料、方法、測量、環境異常),專找壞人壞事,並繩之以法(即體系、過程和產品的監測、監管、判定和處理)。

品質部要監督檢查的是現場三大符合性,即:體系符合性、過程符合性和產品符合性。及時發現體系、過程和產品不符合處(異常),偵測和分析異常的原因,督促相關責任人制定出糾正預防措施,並跟進實施及效果確認,直到有效改善關閉為止。這在管理學上叫戴明PDCA管理循環,也叫閉環管理。質量是靠管理體系去保證的,沒有體系就沒有過程工藝,沒有過程工藝就沒有產品質量。

生產部就象國家的行政機關,即人民政府,負責法律法規(即工廠的規章制度和生產工藝文件)的日常執行和管理;生產工人就象老百姓,對老百姓不能提太高的要求。技術部要儘量降低對作業員的要求和經驗依賴,生產部是做行政的,其職能是嚴格遵紀守法,嚴格按照技術部制定的法律法規(工藝流程圖和作業指導書)執行作業。

不能多做,也不能少做,要一五一十地按照作業指導書規定的作業步驟、作業動作、作業方法和標準進行作業。即“標準化作業”,保證作業過程工藝的符合性。而實現標準化作業的前提是作業指導書上作業方法和要求要標準化,否則十個作業員就有十種作業方法和標準。

實現不了標準化作業。持續穩定的輸出高質量的產品要靠標準化作業來實現。

可能有人會問了,如果作業員按技術部的作業指導書標準化作業了,保證了“作業過程工藝符合性”,但產量和質量仍不理想,這是誰的責任?答案是:“技術部”。因為技術部的職能就是做工序、工藝、方法和工裝等研究的,要不斷地檢討生產工序、工藝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藉此解決現場5M1E六大異常,持續提升產量和質量。

好的工序、工藝就是作業員便於生產作業,能輕鬆實現作業產量和質量。否則生技就要不斷想辦法改進,直至把工藝做到作業員想做錯都是一件很難或不可能的事。對此有個專業叫法:豐田防錯法。這是生技部的工作方向和終極目標。

老子《道德經》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說管理一個大的國家,只要管理方法得當、職責清晰,各司其職,就如同炒道小菜一樣簡單。道理是一樣,但如果不這樣做,所造成的後果卻是大大的不同,一道小菜影響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胃口,而一個國家影響的是千萬上億人的生活。

現場管理同理,也需要完善管理,明確職能,統一認識。現場各部門就象“木桶原理”,木桶裝水的多少並不是由木桶的大小和高度決定,而是取決於木桶“短板”的高度和木板間的“銜接緊密度”,所以,產量和質量需要現場各部門的統一職能認識、通力密切配合。否則,認識混亂就會行為混亂,就會雞同鴨講,打亂戰,就會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相互推諉、扯皮上。實際問題沒解決,個人工作能力沒提高,可能自己卻成了打太極和踢球的高手,實在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