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1、都是“叛逆期”的錯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可怕的2歲”,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頻繁的說不,而且有些孩子還固執到自己想做什麼就必須做什麼。

記得我家二寶兩歲的時候要給爸爸開門,姐姐先開了就不行,她必須把爸爸關在外面,自己再開一次才可以,否則就哭鬧不休。

到了3歲更恐怖,動不動就發脾氣,說大話,一不順心了就開始說:“我把你切了吧!”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婆婆感嘆道:“現在的孩子太難養了,動不動就進入叛逆期了!”

先生幫腔道:“現在流行可怕的2歲,恐怖的3歲、忍無可忍的4歲、狗都嫌棄的5歲,咱家現在屬於“寶寶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還有其他叛逆期啊?”婆婆好奇的問。

“別動不動就讓叛逆期背鍋。”我看了看他們兩個說道。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從百度的人有三個叛逆期來看: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按照這樣算孩子前20年的人生裡,12年都是在叛逆期。與其說孩子叛逆,不如說孩子的行為不如我們的心意。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2、我們為何覺得孩子叛逆

看看我們給“叛逆期”的百搭說法: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挑食、吃得少”,“叛逆期到了,不肯給啥吃啥了”

“孩子搶別人家孩子的玩具,還打人”,“叛逆期來了”

“稍不順他的意,他就耍無賴”,“孩子大了,開始逆反了”------

有沒有發現?

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的心意不符合的時候,我們就說他處於叛逆期了!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對於成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心意,對我們的勸說不接受,我們可能就會說人家固執,一根筋,可是到孩子這裡怎麼就成了“叛逆”了呢?

“叛逆”這兩個字都有反的意思,從字面理解,不就是孩子要反抗父母,造父母的反嗎?這說明最開始我們就沒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之上,所以我們說他“叛逆期”到了!

阿德勒在兒童心理學中說過:“孩子任何行為背後,都有一定的動機。想要改善孩子的行為,就需要去改善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咱們與其讓“叛逆期”背鍋,不如當孩子“叛逆”的時候,直接去具體分析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動機,主動解決問題。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3、怎麼解決“叛逆期”問題

溫柔而堅定的為寶寶樹立規則意識

我女兒本來有飯前洗手的習慣,有一陣子突然不願意去洗手,我跟她提醒了很多次“飯前要洗手”,她就是不聽,看起來就是和我對著幹。頂牛了幾個來回之後,我就知道光用命令式的語言肯定沒用,我就換上柔和式的、講道理模式。

“媽媽是擔心你不洗手,吃了東西,細菌都跑到你肚子裡去開派對了。走,我們一起去洗手殺細菌去。”我女兒看我不再強硬而是為她著想,就乖乖地去洗手了。

其實,說這番話之前,我是先做了心理建設,我知道孩子的叛逆表現是暫時的,是可以用溫柔點的手段化解的,而且直接給了她一起行動的小建議。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有些朋友可能說:“你的孩子講道理聽,我們的不聽,這可咋辦!”

剛剛說的是溫柔,如果不管用,咱們就需要”堅定“了!

為什麼說要堅定呢?因為當我們堅持規則時,寶寶會知道規則的底線在哪裡,不會因為我們前後不一致的回應感到困惑。不過很多寶寶,包括大人,比較聽不進去用說教的方法來講規則,那我們就可以用寶寶最愛的假裝遊戲,在遊戲中讓寶寶自覺遵守規則。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比如孩子不洗手這件事情,我們說了很多道理他還是不聽。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他:”飯前必須洗手,不然可能會生病的,不過我們可以玩一個“看醫生”的遊戲。”

爸媽先扮醫生,孩子扮看醫生的病人,我們給他洗手;然後,寶寶扮醫生給父母或者洋娃娃洗手。玩一段時間,寶寶的習慣養成了,後來慢慢就不需要玩遊戲了。他們自己一看要吃飯就會跑到洗手間洗手了。

規則的底線要堅持,但是堅持的方式是可以多樣的,是死板地、粗暴地堅持,還是靈活地、用遊戲的方式堅持?這就要發揮咱們這些為人父母的“智慧”了。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給寶寶自由選擇、探索的空間

說了這麼多孩子叛逆的話題你肯定很有感慨吧!畢竟哪個孩子沒有調皮搗蛋過呢!不過其實還有一種情況的叛逆,不是不好的叛逆,而是孩子獨立的表現。

我家三寶現在兩歲,他的自我意識萌芽了,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想什麼事情都由爸爸媽媽決定,想自己做決定,他想掌控自己的世界。但是他還沒能力獨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語言上他又無法跟我好好溝通他的需求,這時候他就容易感到受挫,就會經常發脾氣

雖然這個階段孩子不像以前那麼好帶了,開始經常說不,好像是不聽話,總在挑戰我們的權威,但這其實是他長大的表現。如果我們父母可以在堅持規則底線的前提下,給寶寶一些自由選擇的空間,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比如三寶起床的時候就容易折騰,不肯起床穿衣服,我總會問他:“你先穿上衣還是先穿褲子啊?”“你穿裙子還是保暖?”

我會給出兩個我都可以接受的選項讓他選擇,而他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了,就開心的配合了!這是一種選擇的方法,在給孩子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說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接受的選項。同時呢,一旦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及時給他肯定,滿足他的成就感。這樣孩子能夠做決定,滿足了自主感,會更願意配合些。

2-5歲孩子不聽話,對著幹,與其說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不如這樣做

每個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叛逆,但是一千個叛逆寶寶有一千種叛逆的原因。咱們做父母的,如果能有理解叛逆的智慧,就會發現寶寶出現的問題其實是他對世界的好奇,或是對我們無聲的求助。

所以,當孩子叛逆的時候,除了生氣,我們更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當然,為了預防孩子今後養成叛逆的習慣,我們也要溫柔而堅定的為寶寶樹立規則意識。另外,叛逆不全是壞的表現,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會顯得不那麼配合了,我們也不要著急,給孩子多一些自己做決定、自己探索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