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說起秦朝,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奠定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基礎的封建王朝,自荒涼的西錘一步一步崛起,最終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大一統。在這長達數百年的過程中,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與傳說,武安君白起無疑就是其中一個最耀眼的明星。

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影視劇中的白起

白起,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人,生年不詳。白起出身平凡,據傳小時與孩童玩耍時,曾遇到路過的天文學家石申,被其判為武曲星降世,長大後將成為一名將才,輔佐明主砥定大業。果不其然,白起長大後,被秦昭襄王拜為大將,南征北戰,殺敵無數、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的新城,大掠而還。次年(前293年),白起升任左更,奉命攻打韓、魏二國,伊闕之戰斬獲敵方首級二十四萬,俘虜魏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藉著這次的功勳,白起再度升官,爵位晉升國尉。此後,白起不斷出征東方諸侯國,每次都有很大斬獲,慢慢的積累軍功,爵位也不斷上升。

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伊闕之戰

說起白起一生的最佳戰績,當屬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卻遭到了趙國將領廉頗的頑強抵抗。幾番攻打無果後,秦國用反間計誘使趙王換將,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前線指揮作戰。

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影視劇中的趙括

與趙括上任同時,秦國也改派了大將白起指揮對趙國的攻略。面對狂妄的趙括,白起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殲滅的戰略。果不其然,趙括驅使著大軍長驅而入,被秦軍引到了包圍圈內,層層圍困。

同時,白起還派遣另一隻軍隊繞後包抄了趙軍的後路。被圍困的趙國軍隊人心惶惶,趙括接連殺了八名都尉以穩定軍心,卻也沒有多大效果。無奈之下只好選擇突圍,卻被白起麾下的兩翼奇兵迅速出擊,截為三段。秦軍還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構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

這一圍困就圍了四十多天,趙軍糧草缺乏,人人都是飢餓不堪,軍心動搖,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為了徹底杜絕趙國的反抗,白起毅然下令,將這四十多萬軍卒盡數坑殺,留下了人屠之名。

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長平之戰遺址

軍功赫赫的白起卻不知,一場災禍正在悄然來到。面對秦國的鋒銳之師,東方諸侯自覺無法阻擋,便也對秦國用上了反間計。前259年,秦軍再次平定了上黨郡,分兵兩路攻略韓趙兩國。韓趙難以阻擋兵鋒,便派說客蘇代前往求見秦相範睢,以白起的地位權勢相要挾,成功引起了范雎對白起的忌憚。

於是,范雎便上書秦王休戰止戈,秦王聽了他的建議便讓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終止了戰爭。在前線被撤回的白起心中憤怒,自知已經失去了攻滅兩國的絕好機會,對范雎十分痛恨。

蓋代人屠白起一生東征西討,屍骨累累,為何換來自盡身亡的命運

影視劇中的秦相范雎

幾個月後,秦國再次派兵攻打韓趙,卻遭到了趙國哀兵的強烈反擊,久久不能獲勝。秦昭襄王幾次想要重新啟用白起為主將,都遭到了白起的拒絕。秦昭襄王被接連傳來的前線敗績衝昏了頭腦,強行下令讓白起趕赴前線作戰。

無奈的白起只好拖著病體上路,大軍行到杜郵時,秦昭襄王卻起了疑心,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怕白起另投他國,便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自知再無生路,長嘆一聲:“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心中不禁想起長平戰後被坑殺的四十萬趙國軍卒,心中幾份複雜的情感閃過,又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抬起了手中之劍,自刎而死。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這樣一位蓋世人屠就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白起死後,秦國的人民都認為他功勳卓著,紛紛建立祠堂祭祀這位武安君。直到後世的唐代,還將其列入武廟十哲加以祭祀,宋代也將白起列入七十二名將之列,由此可見白起的功績與軍事成就,確實震古爍今,他對秦國走向統一所做的歷史貢獻是無法泯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