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三大上將軍比較 司馬錯、白起、王翦

秦國三大上將軍比較 司馬錯、白起、王翦

秦國三大上將軍比較 司馬錯、白起、王翦

自秦國變法以後,國力最為強盛,不斷湧現出傑出人物----名君、名相、名將。名相都是舶來品,名將都是本土產的。

變法後第一任上將軍---司馬錯,擅長長途奔襲,戰術戰略總是出人意料。在平定義渠叛亂時,他只用了一萬新軍,而義渠叛軍有十萬。奇襲楚國房陵大大出乎山東六國的意料,少量的新軍便戰勝了數倍的楚軍,這一仗是對司馬錯的軍事才能和秦新軍戰力的極大肯定。司馬錯率領秦軍殲滅了圍攻秦國的山東六國聯軍,而後又奇襲定巴蜀。可以說司馬錯穩定和鞏固了變法力量的政權,開創了秦國奇襲的先河,第一次殲滅六國聯軍,這是亙古未有的。

繼司馬錯之後,秦國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白起。自從吳起開創了戰國以來的作戰風格,天下將領以其為楷模,司馬錯也自認為不如吳起。倘若有誰超越吳起的話,那便是白起。白起創造了一系列戰爭神話,比吳起、司馬錯都多。白起,字如其人,白手起家,從不貪軍功,硬是從底層一級級做起,沒有軍功就是不升級。他的剛毅冷峻,在奇襲巴蜀前就引起了司馬錯的賞識。在司馬錯眼中,他就是未來上將軍人選。白起在奇襲巴蜀時就初露頭角,攻打宜陽時就受到高層的重視。輔助新君即位,穩定朝局,被宣太后等人視為肱骨將軍。白起不負眾望,又一次打敗了六國聯軍,相比於上次,此次六國出動的是精銳部隊。毫無疑問,他就是上將軍了,可他硬是不要,堅持當國尉。冬日奇襲魏國河內、楚國南郡,震驚了天下,也打破了冬夏無戰事的傳統。長平之戰,是白起的傑作,創造了等量同等精銳部隊一方圍殲另一方的奇蹟。白起逢戰必勝,每次斬首十萬以上,只有偷襲廉頗的那次是八萬。就戰績而論,他顯然超過了吳起。

白起之後,秦國政局黯淡了很長一段時期,直到嬴政親政才開始改變。王翦便是在這一時期的。王翦被認為是秦國雄風最弱的上將軍,其作戰風格與司馬錯、白起大大不同了。王翦執行的是滅國任務,不同與保家衛國和爭城奪地的戰法。其作戰幾乎沒有什麼奇絕的地方,對朝局的影響要比司馬錯、白起弱的多,畢竟嬴政是偉大君主,所以不用對內政怎麼操心。滅趙國時,遇上了強勁的對手---李牧,兩人相持不下。李牧的不幸在於趙國廟堂昏暗,自己慘死而國家滅亡。軍事才能上李牧不遜於王翦,可憐了草原名將沒有中原戰績,而且朝堂政治局勢的把握不如王翦。與其說是趙軍失敗,還不如說是趙國廟堂輸給了秦國。看到王氏父子功勞甚大,王翦深為不安,決定退出二線。要不是李信敗給項燕,他也不會再上戰場。調集了60萬大軍圍攻楚國後,出現了最戲劇性的一幕----項燕率領的羸弱楚軍前來向強大的秦軍叫戰,而秦軍不出戰。之所以這樣,完全是楚國廟堂昏庸和各世族爭權奪利的結果。

司馬錯的兵法主要側重於戰場外,例如奪取巴蜀是提供穩定、物產豐富的糧倉,日後秦國才有資本逐鹿中原。司馬錯用兵奇絕,幾乎每一仗都出乎敵人意料,尤其擅長長途奔襲。白起更擅長攻堅戰,只打有把握的戰,傷亡最小,獲益最大,戰勝率百分百,無愧為戰神。但是白起對政治不是很敏感,也只有秦國才能讓白起完全放得開打仗,白起的戰績完全離不開秦國的法制基礎,若是在別的國家白起難以施展才能。王翦的勝利完全是秦國廟堂的勝利。戰勝李牧、項燕這樣的名將,使王翦身價提高了很多。司馬錯、白起在年輕時軍事才能已經很顯著,都打敗過六國聯軍,而王翦則不然,因為時期的關係王翦沒能突出。王翦是老而彌辣,在中老年時軍事才能凸出。

秦國三大上將軍比較 司馬錯、白起、王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