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時隔五年上映,導演的功力不能用票房來衡量,要看口碑

時隔五年,曹保平指導的小成本電影《狗十三》終於和觀眾見面了。現實題材作品可能受眾群較少,上映首日票房不足400萬,遠遜於同期上映的《海王》(一億六千萬),目前總票房2490萬。但現實題材作品的好處在於口碑,豆瓣評分達到8.5分,說明觀眾還是充分認可這部作品要表達的內容。

我始終認為,一名導演的成功不在於票房多少,商業片拍的再出色,票房再高,也不能說明這是一名好導演。一名好的導演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能夠通過鏡頭來挖掘有價值的社會問題從而引起社會的共鳴。曹保平就是這麼一位導演,在國內他可能不是最有名的,但他一定是最有創作激情的。

《狗十三》時隔五年上映,導演的功力不能用票房來衡量,要看口碑

《狗十三》是一部另類的影片,它既不是青春片也不是倫理片更不是一部教育片。它就是實實在在的表達中國式家庭的一種相處方式和遭遇的煩惱。社會開化的今天,我國離婚率也越來越高,對於離婚後重組家庭孩子的困惑和迷茫,影片做了很好的表達。小主人公李玩的父母離婚了,隨著爺爺奶奶生活。父親為表達歉意買了一條小狗,取名“愛因斯坦”。小狗成為了李玩最好的玩伴和傾訴對象。狗十三,這名字取得很好,李玩十三歲,在她心目中也許“愛因斯坦”才和自己是一國的,重要性還要大於自己的親生父親吧。“愛因斯坦”的出現緩解了這個離異家庭的矛盾,但隨著“愛因斯坦”的走失,同父異母的弟弟的出現,長輩的偏心,衝突還是不可避免的爆發了。青春期的叛逆,家暴孩子,弟弟的生日異常被重視,中國式炫耀的飯局以及最後父親落淚用手蒙上女兒眼睛化解尷尬的場景,導演的細節處理非常好。

《狗十三》時隔五年上映,導演的功力不能用票房來衡量,要看口碑

我們需要多一點這樣的導演,從浮躁中解脫出來,多拍一點有社會責任感的影片。當然電影需要多元化,好的商業片也必不可少,個人感覺徐崢和吳京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了。但商業片也要用心而不是利益燻心,用那些好萊塢淘汰的特效拍些爛片來矇騙觀眾。美國好萊塢商業片成功,小成本製作的劇情片同樣很成功。隨著觀眾的成熟,相信我們也能同時發展好兩種類型影片。

《狗十三》時隔五年上映,導演的功力不能用票房來衡量,要看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