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十二)認識通證之祖比特幣(BTC)

區塊鏈研究︳(十二)認識通證之祖比特幣(BTC)

01 為什麼要認識比特幣

不少人進入區塊鏈領域,是被通證(代幣)價格的高漲所吸引。其中,近些年來主流媒體對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的報道,無論初衷如何,在事實上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讓比特幣名聲大噪。

這決定了,一個人無論打算去幣圈、鏈圈混,還是打算髮展通證經濟,都需要對比特幣這個數字貨幣老祖宗有足夠清晰的認知,才能看清形勢,儘量規避風險,穩紮穩打贏得收益。

因為比特幣是數字貨幣、區塊鏈和通證經濟的歷史淵源,之後的區塊鏈通證設計、共識機制、算法優化、效率提升等都是立足比特幣之優劣進行的創新,不可不察。不察,落個數典忘祖的罪名,還是小事,畢竟不違反主權國家的管制規定,關鍵在於會因無法從根源上判斷比特幣的真實價值而陷入人云亦云,走上悲催的真誠韭菜之路。

我不想成為這樣的新鮮大韭菜,被人剁了包餃子下酒吃,於是就對比特幣進行了一番研究,冀望可以把比特幣白皮書和分散於最近所讀文章中的碎片化比特幣知識系統梳理一下,儘量簡潔明瞭地予以綜述,以便自己和後來地小白們,可以迅速認識比特幣。

02 比特幣的歷史淵源

2008年10月31日,一個署名“中本聰”的人在 metzdowd.com 的密碼學郵件組裡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文版在巴比特社區中的網絡地址為 https://www.8btc.com/wiki/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2009年,中本聰打包了第一個區塊,也就是創世塊,獲得了50枚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根據設計挖礦獎勵每4年減半一次,每10分鐘製造一個新區塊,每年生成21萬個區塊,預計2140年發行完畢,總量2100萬枚。

由於比特幣白皮書發表於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有些資料顯示2006年其實就已露端倪)時期,這導致“外界一致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促發了比特幣的誕生。”這多少為比特幣的誕生塗上了“救世主”的神秘色彩。細思量,當一個主權國家對貨幣背書的中心化信用世界中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令世人驚恐不安之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完美規避中心化信用背書弊端、跨越主權國家和傳統金融服務設施壁壘、交易全記錄可查詢、抗通脹的電子現金系統,人們會不會如同狂風驟雨大海中飄零的小舟望到燈塔時生出的希望之感呢?

從出現的時間節點看,比特幣從誕生之初就沾染上了無法擺脫的“顛覆者”使命氣息,為消除傳統世界中心化權威進行信用背書的弊端而生,可謂生而偉大。

03 比特幣系統的基本運作原理

用比特幣白皮書中的話來講,比特幣就是這一電子現金系統中的電子貨幣,即一串數字簽名:每一位所有者通過對前一次交易和下一位擁有者的公鑰(Public key) 簽署一個隨機散列的數字簽名(哈希值),並將這個簽名附加在這枚電子貨幣的末尾,電子貨幣就發送給了下一位所有者。而收款人通過對簽名進行檢驗,就能夠驗證該鏈條的所有者。

也就是說,除了創世幣(產生的第一枚比特幣)外,比特幣的每一次交易,都會伴隨所有者的發送指令簽署一個包括上一次交易、接受比特幣者公鑰綜合信息的數字簽名,然後把這個被哈希算法壓縮後形成的數字簽名附加於比特幣的末尾,加蓋時間戳後系統自動向比特幣全網隨機公開廣播一道證明工作量的難題,讓接收到廣播消息的節點進行競爭性計算,並由全網中最先算出這道題的節點把答案播向全網,如果答案得到全網中絕大多數節點的驗證認同,這個將前一個時間戳納入哈希值並加蓋時間戳的交易信息,就會被確認打包進一個區塊,製造新的區塊,延長區塊鏈的鏈條,完成交易,實現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點對點的支付。

為確保交易的安全完成,比特幣區塊鏈設計了幾個重要的機制,比如,交易全記錄與公開機制,加蓋時間戳,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等。其中,每一次交易都被記錄下來並公開在區塊鏈上,可以避免數字貨幣發生雙重支付——一幣多付。系統的“時間戳服務器”為以區塊形式存在的哈希值加蓋時間戳,確認每次交易的唯一性和歷史交易序列。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讓每次交易必須經過各節點參與系統隨機廣播一道證明工作量難題的競爭性解答、對答案的驗證認同等,才會被足夠多的節點確認後打包進一個區塊。這使得比特幣區塊鏈中的每一個區塊都是系統中節點礦工計算的結果,凝聚著節點礦工、電腦所消耗的電力和計算能力。如果黑客攻擊比特幣,就必須重新打包區塊鏈某個交易之前所有的區塊,重新計算一遍之前區塊中包含的交易難題並確保正確,才能達到篡改交易賬本的目的。這需要付出大量工作量,消耗大量能源。從擁有51%的全網算力才可以發起有效攻擊角度看,隨著比特幣區塊鏈上交易的日益增多,區塊鏈越來越長,黑客攻擊比特幣所要付出的工作量與消耗的能源就越來越大,甚至大到不可想象,進而使得比特幣因難以被黑客攻擊而變得越來越安全。

04 比特幣系統的激勵機制

比特幣系統各節點之所以會在交易發生時主動在各區塊內尋找一個可以證明工作量的難題,並積極參與工作量證明難題的競爭性計算,以便可以獲得交易信息打包權,這些都是因為比特幣系統激勵機制的存在。

如同中本聰打包第一個區塊獲取了50枚比特幣獎勵一般,由於各節點礦工在參與系統運作中耗費了電力和算力(CPU的時間),區塊鏈系統根據參與交易運作節點消耗資源的不同給予數量不等的比特幣獎勵。不僅如此,為了避免貨幣進入流通後產生通脹,系統從每次交易的比特幣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交易費用,增加對礦工的獎勵,使礦工成為與比特幣系統榮辱與共的利益相關方,遵守規則受益,破壞規則受損,減少其破壞系統運作的可能性。

近日之所以比特幣“停止減半VS擴容”的說法一經有關人士拋出就引發軒然大波,就與比特幣受到閃電網絡發展、4年一度區塊獎勵減半等因素影響,其激勵機制被削弱有關。激勵機制一旦被削弱到一定臨界點,礦工如果維護規則的收益小於等於破壞規則得到的收益,在外部資本做空下就很可能調轉槍口,對比特幣系統發起惡意攻擊,以獲取更多利益。

這對於通證之祖比特幣而言,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激勵機制運作是否正常決定著礦工的人心向背、比特幣系統笑傲江湖的安全保障是否穩定和強大,實在是重要無比。

05 比特幣的價值

一個足夠安全的全球性支付體系、一張足夠安全的價值流轉網絡,其市場價值不可估量。這與比特幣區塊鍊形成時所耗費現實世界中的電力、算力等經濟資源價值結合起來,虛實相融,共同構築形成了比特幣的市場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商品比特幣,2010年每枚值0.0025美元(按一名美國程序員用10000枚BTC購買價值25美元的一份披薩時現價計算),2017年比特幣價格迎來歷史最高點19783美元,自其誕生起比特幣面值漲幅約800萬倍,僅2017年一年市值就從不到200億美金暴漲到超過2,000億美金,是有一定道理的,並非全靠炒作。在比特幣掀起的價格颶風影響下,區塊鏈領域正成為全球投資新窪地新風口,風投(VC)對區塊鏈創業公司的投資在2017年達到10億美金,區塊鏈ICO募資也曾一度飆升至50億美金。近年來,國內外知名企業IBM、摩根大通、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等也紛紛在區塊鏈領域加大投入,開始啟動新一輪的產業佈局。

據LongHash消息,CoinDance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至少在111個國家,比特幣交易是合法的。在比特幣兌換法幣交易最為普遍的20個國家中,僅有3個國家的比特幣交易為非法,這3個國家分別為尼日利亞、印尼和越南。還有9個國家將比特幣列為“受限”貨幣,最突出的兩個代表國家是中國和印度。

06 小結

時至今日,儘管比特幣還存在著區塊容量小、支付效率低以及激勵機制被弱化等諸多不美,在推廣應用方面也依然存在著來自政策、文化等方面的阻礙,但經過十年的市場洗禮與考驗,其基於總量恆定與交易安全的全球支付網絡地位益發被人們所信任,而人們對比特幣引發的區塊鏈變革也逐漸由一開始的看不懂、半信半疑、過度關注代幣價格走向接受、主動學習認識和理性看待、科學發展通證經濟,並在這一過程中創新出了以太坊(ETH)、柚子(EOS)等新代表及上千種涉及各虛實產業經濟領域豐富多元的各類代幣、區塊鏈項目,進一步提高了電子貨幣支付效率,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拓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促進了通證經濟這一新經濟的落地和繁榮發展,為傳統工業、傳統互聯網產業的升級換代提供前所未有的大舞臺和想象空間。

比特幣系統不僅在解決跨境支付、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提供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也在無意中開創了一個新的產業經濟領域,即通證經濟——一個與物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的萬物互聯、萬物價值權益高效安全智能流轉的新經濟時代。

(完結)

參考:

1.巴比特社區中文版《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2.簡書 拉皮哥哥 《比特幣因何而偉大》

3.幣乎 Neo 《為什麼ETH升級這麼重要》

4.幣乎 珞珈山神 《每日一讀:比特幣的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