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女法官的“不成功采访”刷屏了

今天,一位女法官的“不成功采访”刷屏了

今天,一位女法官的“不成功采访”刷屏了

01

市里要在妇女节举办一台晚会推介优秀女性,需要我配合拍摄一些镜头,讲述一些感人事迹。

我一听便头皮发紧,一方面工作确实平凡,没有什么事迹,另一方面面对镜头我总会不由发怵。

一早,电视台的编导和两个摄像提了一大堆器材如约而至。

选场地,定机位,打灯光……认真的准备工作做了将近半个小时。我来回搓着手踱着步也慌张了半个小时。

预备、开始,拍摄开始了。对着灯箱打过来的光,我脑子一片空白。

02

为了缓解我的紧张,编导采用了一问一答采访的方式。

编导安慰并提示着我

“不要紧张,你就讲讲这些年审理维权案件中经历的打动你让你掉泪的事情。”

我脱口而出

“没有。民事案件基本都是普通而平常的案件,没有惊心动魄的瞬间。再说我们审理案件也不允许夹带太多感情在其中,加进去太多主观情感,做出的判断就不够客观了。”

回答完以后怕自己的回答有些生硬,急忙继续解释道:“我首先是个女性,骨子里肯定也是善感的。但这个职业的特点就要求中立客观。

编导继续启发我

“那你仔细想想从事民事工作这些年有没有哪些经历能感动别人?”

我不自觉挠了挠头发,难为情地回答

“也想不出什么能打动别人的。我本身做的就是分内的工作,我的同行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忙碌碌,平平淡淡。”

03

编导转了个话题继续启发

“你工作这么忙,一定会忽略对家庭和个人的照顾吧?”

“没有”

(说完这两个字我好后悔,觉得自己好像是故意跟编导作对似的。)

“我平时工作是很忙,但我有个原则,尽量提高效率不加班,把时间合理分配后就不会顾此失彼了。比如我中午会把晚餐就预备好,晚上还可以抽空健身。周末我会花半天时间大扫除,半天去逛街。”

编导感叹

“一年办二百多案,还能忙里偷闲,你真厉害啊!”

我特意强调了我们

“不是我,而是我们。这很平常,女人在法院工作久了,都练就一副钢铁不坏之身。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都是全能型。工作肯定很累,但大家生活都过得挺乐呵,心里并不觉得苦。”

编导开始问具体的问题

“那你有没有因为工作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会不会因疏于管教而叛逆什么的。”

“怎么会。我儿子一点都不叛逆,也很理解妈妈的辛苦,属于比较乖顺听话的类型,用时髦的话来说应该叫暖男一枚。”

04

编导又换了方向

“这些年办案中你有没有碰到过刁难你的当事人?”

“这个真的有”。

我终于有个肯定的回答了,自己也因为这个肯定的回答,对编导的内疚减轻了一些。

“民事法官一手托两家,要想件件公正容易,但要想人人满意就比较难做到。有的当事人难免会有些情绪。”

编导也从我的肯定回答里受了鼓舞一般,继续深挖追问

“那有没有当事人威胁恐吓过你,比如拿着刀子或其他凶器来找你?”

“遭遇过威胁,也常有通过过短信反复辱骂或者电话的恐吓,但还真没有遇到过拿着凶器的。我也绝不会让我的案件演变到这个程度。一般发现苗头都会做工作化解,不会放任到这个程度。所以一个案子所花费的精力别人有时看不见,很多工作都是案外的。”

编导很好奇

“你是个女性,面对威胁你害怕吗?”

“我没有害怕过。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做出的判断并不代表自己,背后是法律。其实人做事只要心放平了胆就正,就会无惧无畏,对,无惧无畏。”

话末我刻意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

05

编导感叹

“我能感觉你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人工作或生活中总会有苦恼,你应该也有吧?”

我认真地想了想,点点头

“确实,小烦恼都能克服和忽略。可是我们也常常面临着自我斗争,内心情感和理性的斗争随时都在。面对有些案件我也心有戚戚,但得把自己情感的开关给关掉,强迫自己随时克制并保持冷静。时间久了,就真的内心冷静了。所以我经常说法官是一个站在冷静的位置看世界热闹的人。”

听我发起感慨,编导乘胜追击

“那这份工作有痛苦吗?”

“有很多事情属于自己微弱之力不能掌控的。社会上少数人对法院的偏见,对法官的伤害屡有发生。我们本是维护司法正义的群体,有时感觉好像变成弱势群体了,感觉好心酸。”

我突然鼻子一酸,但没有掉泪。

我记着呢

法官是个理性的群体

不应该在公众面前掉泪

作者杨云芳系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今天,一位女法官的“不成功采访”刷屏了

我们是中国法官!

今天我当班 | “小镇大法官”的12小时

“三八”女神节,致敬最美的你!

这张图很重要,你读过了吗?

新任!4个地市 18位基层法院院长同期宪法宣誓(附名单)

今天,一位女法官的“不成功采访”刷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