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大毕业生去送外卖》刷屏,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看完后,觉得这篇文章很矫情,作者并不明白什么是底层。

我并不是说作着思考人生不对,我只是觉得《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这篇文章里面有一种优越感,他在服饰外卖小哥。文中说,他在和在国外的女朋友开玩笑——我问她你愿意嫁给一个外卖员吗?她说不愿意。我说你这样会被社会谴责的,她反而问我回去一个女外卖员吗?我说像你一样美可以考虑。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句话和恶心,人家外卖员招惹你了,要接受你们俩来自上层的挪揄和嘲笑呢,我如果是个外卖员,我听着真的很不开心,我一个朋友说,这篇文章就像一个领导来视察工作,体验生活。

北大毕业生到底应该去干什么?我发现只要打着’北大‘标题的文章很容易上10万加,诸如《北大女士工作一个月就职》,《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去掉北大这两个字。这些文章到底都传播了些什么?一个工作不如意的女孩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写字楼里过腻了的白领去送外卖。

文章说,我现在已经来到了你告诉我的底层,你们还能把我怎么样,此为积极的避世主义。去制造冲突,错配感,把自己放到一个认为不该属于的地方。老僧酿酒,名妓读经,将军作文,公牛闯进陶瓷店,书生架起小电驴,积极地让自己投身一场荒诞剧。

就好像变成了 没用的阿吉 的三少爷,只要他拿起剑,依然是神剑山庄的谢晓峰,带着他不可一世的落魄,高傲的脚踏实地。

这里频繁使用 北大硕士 这个称呼,是因为从那篇文章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始终在意的省份,因为自己同样曾经在意类似的东西,所以体会的到。

放下吧,我都没从北大硕士联想的北大

你又何必认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