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卻讓許多人感到困惑。

在過去精神食糧缺乏的年代裡,很多愛讀書的人看到書籍甚至是有字的紙都會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如今不管是網上書城,還是實體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讓人眼花繚亂。

人們不再為無書可讀而發愁,而是為不知該讀什麼書而困惑,不由得“望書”興嘆。

新的一年,應該讀些什麼書呢?我們可以聽聽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提出的建議。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擁有熱情比成為優等生更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茂木健一郎的話說就是:

充分學習知識的最快途徑是沉浸於自己熱愛的事物。 我認為,擁有熱情遠遠要比成為優等生更重要。


他認為這是聰明人最重要的素質,有這種素養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而這種素質就可通過讀書獲得,辦法就是閱讀感興趣的書籍。

對此,茂木健一郎有親身體會,幼年對蝴蝶著迷,尤其是後來閱讀了大量科普書籍和愛因斯坦傳記等書,使他愛上科學,並逐步成為了一名腦科學家。

茂木健一郎關於讀書的第一條建議就是從興趣入手,多讀感興趣的書。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多讀“公認好書”

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固然重要,但閱讀公認的好書也是極為重要的。

公認好書首先當然就是經典名著,用茂木健一郎的話說就是首先要閱讀這些各個領域的“冠軍”之書。

比如夏目漱石被稱為日本偉大的文學泰斗,那麼你是否能夠不假思索、直接了當地認同這一點呢?請務必讀一遍漱石的小說(讀過的朋友也一定要再讀一遍),想想為什麼他會受到如此高的評價。


茂木健一郎極為推崇夏目漱石,在書中多處提及。

他認為用拳擊作比喻的話,夏目漱石堪稱文章界的防守冠軍,尤其是在日語的語言運用能力方面,他認為至沒有人能夠超越。

夏目漱石的作品是日本人鍛鍊自己母語能力的必讀經典,茂木健一郎自己就為此多次閱讀夏目漱石的作品。

此外,茂木健一郎還在書中推薦了其他幾位他心目中的冠軍人物:日本文藝評論界的小林秀雄,外國文學的陀思妥託耶夫斯基,日語優美驚妙的中島敦等。

科學領域則推薦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作者認為達爾文寫的原文十分精彩,建議大家儘量閱讀原版。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其次,對於什麼是好書,茂木健一郎還提出了一個觀點,判斷一本好書的關鍵在於

會不會想要談論此書。如果讀完一本書可以提高你的談話能力,增加聊天的話題、令你成為聊天的”中心“,那麼這本書就是好書。


作者在此認為,能為聊天增加談資,成為聊天中心就是好書。說實話,我不太贊同這觀點。

但通過讀書增添談資,確實是一些人讀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有些書也確實能增添我們的談資,我們有時也需要閱讀一些與他人增加共同話題的書籍,我們經常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可以看他愛讀什麼書,書籍可以成為增進了解的媒介。

經典名著的最大特點就是舉世公認,既然得到大多數人的公認,自然也就能成為更多人的共同話題。比如書中說的《罪與罰》和夏目漱石的《哥兒》。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茂木健一郎這個觀點也很有些道理。

關於公認好書,茂木健一郎還特別強調要多讀翻譯作品,尤其是全球暢銷書。

暢銷全球的書籍,受到了全世界眾多讀者的喜愛,這樣的書最適合用來認識世界,並且這些書中大多充滿令人欽佩的,閃爍著光芒的真知灼見。


作者在此認為經典名著都是暢銷書,或者說暢銷書都是佳作,說實話這觀點我也不太贊同。

暢銷書當然不能等同於經典名著,甚至不一定是佳作,反過來,很多名著在當時並不一定是暢銷書,但是經過時間洗禮仍然暢銷的書肯定是經典名著。

而在在全球暢銷的書則可讓我們學習到世界級知識,茂木健一郎認為這是向世界一流人物學習的最簡單方法,也是打開我們視野的好方法。

當然能讀原版書籍更好,不能的話則建議大量閱讀翻譯作品。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大腦適合“雜食”

我們都知道專心很重要,讀書學習要“深挖一口井”,但茂木健一郎卻提出了大腦適合“雜食”的觀點,建議我們要不分領域地雜讀。

為什麼?理由有三。

其一為了找到自己的“決定命運之書”。

找到自己深受觸動的“決定命運之書”,或者說找到自己要深挖的一口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茂木健一郎認為,要找到它,讀書時就需要“雜食”,不分領域的雜讀很重要。

其二為了結出“奇蹟的蘋果”。

日本有位農民叫木村秋則,在世界上最早成功培育出無農藥蘋果,為此他付出了八年的艱辛。

一開始他專注於病蟲害防治和枝葉等地上問題,結果病蟲害是治住了,但蘋果樹長得很瘦小,一直不結果實,後為,他把目光投向了下樹下的土壤。

他不再用機械平整土地,而是讓野草自然生長,很快土壤恢復了自然的鬆軟肥沃,蘋果樹健康生長起來,結出新鮮水潤又有生命力的果實。

茂木健一郎由此得到有關讀書的啟示:

我想,讀書也是一樣的。雖不能知曉哪一本書會發揮作用,但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讀過1千本1萬本書的人,他們的腦中會積蓄相應的養分,最終結出新鮮美味的果實。“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舉了好幾個實例。

他的老師解剖學家養老孟司先生酷愛閱讀英文推理小說,而外交與神學專家佐藤優,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提及當下流行的小說和影視劇,他說這對於把握時代潮流很重要。

茂木健一郎自己幼時大量閱讀了有關UFO的書和靈異照片的描述,這對幫助他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成為科學家都起了很大作用。

最有代表的則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湯川秀樹,他的主要貢獻是獨創了介子理論。

茂木健一郎認為,介子理論體現的思想,與信奉“存在即是永遠”的歐洲思想相反,而與認為“存在搖擺於有和無之間”的東方思想更接近。

而這與湯川從小閱讀了《論語》等大量漢文典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其三為了從微弱的聯繫中收集重要的信息。

茂木健一郎告訴我們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對我們重要的信息,往往並非來源於關係親密的好友,而是來自偶爾交談的人。

這個事實初看確實讓我頗感驚訝,但細一想又很簡單,關係親密的好友之間興趣愛好也大致相近,大部分信息也分享過,而有些我們不知道的重要信息也是對方不瞭解的。

有一項採訪調查也證實了這個結論。調查的內容是

你在成功跳槽之間有關新公司的信息是從何處得來的?


其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信息並非來自一週見面兩次以上的密友,而是一年見面一次以上,一週見面兩次以下的人。

讀書也是如此,有時看似沒什麼聯繫的內容給我們的啟示有可能更大,湯川的漢文學素養對他物理學研究的影響就是一個例子,這也是讀書的有趣之處。

對讀書的“雜食“,可以增加我們與機遇邂逅的概率。

澳大利亞哲學家大衛.查爾默斯說:

不管是什麼書,都可以找到它的有趣之處,就算是無聊的書也一樣,所以讀書不要挑剔。我這個人,就是對書愛不釋手。”這大概是雜讀的最高境界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雜讀,或者說雜讀什麼?所謂雜讀,簡單地說,就是多領域和大量地閱讀,具體地說也有三點。

其一嘗試閱讀平常不會主動閱讀的書。

前面說的佐藤優的例子已經表明,聰明人只會閱讀精深厚重的書籍完全是誤解,當然,對多數人來講,如佐藤和養老那樣大量閱讀各領域的書可能有些困難。

茂木健一郎建議大家可以嘗試挑戰一本自己平常不會去讀的書。比如經常閱讀商務書的人可以讀讀古典文學,愛讀小說的人則可以嘗試讀書商務書或者社科類書。

其二閱讀稍微“危險“的書。

所謂危險,當然是相對而言的。

比如現在讀小說已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在過去,閱讀小說,即使是閱讀《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文學名著,也被視為危險之事。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在白色恐怖年代,閱讀紅色革命書籍則是極危險之事,抓到就有可能被殺害。

茂木健一郎認為,書籍有時確實是一種危險的事物,它可以動搖讀者眼前的現實。

他提醒我們

在讀書方面,我們要有一種心理準備一越是看得見廣闊的世界,就越有可能踏入危險區域。

但他同時建議我們要做一個稍微“危險的人“。他所說的危險包括對現實的質疑和改變。

創立新公司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思考社會存在的形式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

但這正是開拓創新所需要的

要想更好地生存,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危險性”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作者還用自己閱讀《綠山牆的安妮》的親身經歷,說明認真閱讀帶有“危險性”的書籍,對自己大腦產生的衝擊,會成為思考的契機。

讀書時產生的苦惱與糾結——這種精神上的動搖是大腦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有點類似搖滾精神,也是讀書的樂趣所在,茂木健一郎稱之為“帶點危險的香氣”。

其三閱讀擁有深度文化觀與世界觀的書。

茂木健一郎認為,今後社會將分化成兩類人,一類是不創造附加值也可以輕鬆活下去的人,另一類是提高自己,創造知識附加值的人。

後者將格外受到大眾的矚目,正是讀書,拉開了二者之間的差距。同時他指出,

即使我們自己不能開發出改變世界的技術,最起碼要擁有了解世界發展變化的能力。


我們不僅要閱讀學習專業技術方面的書籍,也要閱讀學習影響塑造我們文化觀與世界觀的書籍。

我們必須要擁有工程師方面的基礎知識,也需要擁有深度的文化觀與世界觀,以預見今後文明將如何演變和發展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打造自己的“教典”之書

雜讀可以培育肥沃的土壤,其目的在於枝繁葉茂,結出甜美果實,在這個基礎上要尋找讓自己深受觸動的“決定命運之書”,打造自己的“教典”。

“教典”原是教會用語,意為“教理”、“不可動搖的支柱”,茂木健一郎在這裡比喻讀書,

在自己的心目中佔據軸心地位的作品成稱為”教典“,找到了自己的“教典”,也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也就是要找到一本或者幾本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可以讓自己反覆閱讀的書。

茂木健一郎認為《堂.吉訶德》是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教典,因為他曾經反覆閱讀《堂.吉訶德》一書。

蘇格拉底的“教典”則是《伊索寓言》,因為他在死前特意讓學生拿來了這本書。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的最後一章,茂木健一郎“以用優秀的態度對待人生為標準“精選了十本書推薦給讀者。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這十本書分別是:

米爾頓.弗裡德曼的《自由選擇》,尼采的《悲劇的誕生》,理查德.費曼的《別鬧了,費曼先生》,夏目漱石的《玻璃門內》,立花隆的《從太空歸來》

索爾仁尼琴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奧斯卡.王爾德的《獄中記》,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小林秀雄的《莫扎特 所謂無常》,歌德的《浮士德》。

茫茫書海,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書來讀?如果你也有此困惑,可以聽聽日茂木健一郎用他的閱讀經歷和腦科學知識給我們提出的建議:

從興趣入手,多讀感興趣的書,多讀經典名著等公認好書,要在廣泛“雜讀”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教典“之書。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他提及的書有六七十本之多,並在最後一章從對人生態度的角度向讀者推薦了10本書。

希望這些建議,能給你一些幫助和啟示。

新的一年,願你能遇見更多好書!

2019年,你想讀什麼書?請聽日本腦科學家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