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作文——“52法”+“1131法”

很多人在考申論時,把作文當做一個大難題,申論作文無從下筆。其實申論寫作並不難,只是你沒有掌握好方法,小夕川雖然已經成功上岸部委,但是曾經也在申論的道路上摔過無數次,所以才總結出了一套專門針對申論寫作的方法,只要掌握方法,申論作文想拿高分並不難。

申論作文——“52法”+“1131法”

1.大作文段位與階段

申論大作文在同學們眼裡非常難,那麼我就分析下各位同學大作文分析的原因。我把寫大作文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天真小白人、狡猾的狐狸、老司機。

一是天真小白人。

他們經常把申論大作文當做以前的高考作文,在複習的時候會抱著半月談、人民日報學習,在寫作的時候追求華麗的語言和複雜的辭藻。但是由於申論題目往往是傾向於社會實際,亦或是特別空的意識形態類的問題,與高考社會類的作文完全不同。

所以小白人在寫作文的時候特別容易詞窮,而且在各個段落之間出現很多論述語言的重複。小白人缺少整體思維的引領,在寫作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卡頓的情況,導致考試很容易寫不完作文,即使剩餘1個小時,還是在最後5分鐘面臨200字空缺的巨大壓力。

在構思總分論點的時候,小白兔可謂是天馬行空,大象螞蟻無所不包,甚至都能扯到經濟發展、人民幸福上來,但唯獨不能結合材料的內容書寫。開頭結尾僅僅能用模式化的語言書寫,分論點論述不得不摘抄非常多的原文,否則真的是沒話說。

在天真小白人眼中,大作文是申論考試最難的部分!

其實這些同學真的非常可惜,可能老司機的點撥一下,讓他明白申論的實際,就能輕鬆提高5分,也就能夠順利上岸了。

二是狡猾的狐狸。

他們已經能夠明白申論大作文的一部分技巧了,可以清楚的把大作文分為政論文與策論文。能夠明白總分論點來自於文章之中。但他們的心中更願意寫策論文,因為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對策,加上自己的發揮,很容易湊夠1000字。同時加上平時背誦的開頭結尾,簡直是完美了。

但是在遇到類似於2017年國考“以水為師”這樣的題目的時候,突然****一緊,想爆一句粗口“what the f***”。這樣的題目讓我怎麼寫對策?難不成全篇談宣傳、落實?一下子想起了高中的積累和例子,東拼西湊的寫了800字,可是最後400字怎麼寫?只能把前面的東西重新搬出來再說一次。

但是殘酷的現實就是,現在這樣的大作文題目越來越多了,出題者的目的就是不希望考生寫太多對策,因為單純對策無法看出考生真實水平,無法拉開差距。所以狡猾狐狸的方法越來越不奏效了,在目前考試之中也很容易跑題偏題。

三是老司機。

老司機不但能夠清楚地在原文中找出總分論點,保證作文不下二類文,還能夠將政論文與策論文的技巧完好的融合在一起,寫任何文章都能夠先論述再提對策,所以遇到“以水為師”這樣題目的時候也能夠應對得當,先論述重要性,再提出必要的對策。

而面對字數不夠的問題,他們更不會感到焦慮,擔心的反而是字數不夠、時間不夠。因為只要把“轉折、因果、對比、遞進”隨意拉出來用上幾個,分論點分分鐘寫300字,稍微沒控制住就奔著400字去了,所以最後整篇文章很容易寫到1200字。

而開頭結尾更能夠把以往背誦的模板與四大關係以及題目背景相結合,層次豐富、語言經驗,這樣的作文在考場上保底是二類中,完全有能力衝擊一類文。

申論作文——“52法”+“1131法”

2.申論大作文高分秘訣1——兩大關係五大層次敘述法

在行測言語中我曾經在以往的帖子中講過四大關係,具體指轉折關係、遞進關係、因果關係、並列關係,這四大關係在行測言語題目中有很多的應用,可以快速提高秒殺速度和正確率。申論與行測言語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

四大關係在申論小題和大作文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大作文中轉折關係和並列關係用的格外多,我將它們兩個稱為兩大關係。而五大層次是我在申論小題帖子中已經講過的定義了,就是指原因、問題、危害、意義、對策。下面我具體展開說明一下。

轉折關係在申論大作文中的應用

轉折關係可以用在開頭論述與分論點論述之中,都是很有效的方式,具體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對比論證、反面論述。在開頭段由於篇幅限制多是用轉折關係,而分論點論述這三種方法都能用,尤其是用來碼字簡直是百試不爽啊。

舉個例子,以國考13年省部級申論大作文《平衡》這個噁心的作文為例給大家說明轉折關係的妙用。這裡主要解釋一下轉折關係在分論點中怎麼應用。

例子:實現快慢平衡,個人應積極調整心態、體會人生意義,放穩社會發展“壓艙石”。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細胞,如果細胞不健康,就會危及社會這個有機整體的發展。而在當下,人們依賴互聯網快速通信,出行越來越便捷卻仍然嫌慢,為了賺錢不惜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究其原因……。因此……。

轉折關係分析:這裡是轉折關係中的反面論述。我在提出分論點之後,先用正面論證了一下分論點的重要性,緊接著引出了社會的問題,這屬於宏觀上的轉折關係應用。這樣做好處有很多,一方面是可以有效引入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論述反面問題,字數簡直太容易堆砌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沒有話能寫!

同樣,在文章的開頭也能應用轉折關係論述。

例子:平穩恬靜的心態是立身之本、處世之道、成事之要。但反觀當下,“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思想深入人心,各種速成教育、超前教育受人追捧,公司則追求短平快的發展路徑。這些失衡不僅極大影響個人情緒,更影響……

轉折關係分析:這裡是轉折關係中的反面論述。開頭應用背景分析,緊接著就提出社會反面問題,用“但”這個連接詞進行串聯,有效引入資料中的例子,非常容易上手。

轉折關係的應用還很多,可以是宏觀上的轉折,也可以是句子之間的轉折,大家可以自己多體會體會。對比論證的方法我先不講,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下。

並列關係在申論大作文中的應用

並列關係是指多個主體或者方面的並列,多數同學都會用正向並列,但是我們要知道並列還可以將多個問題並列,甚至可以將多個正反關係的內容一起並列。學會了這種並列,可以充分調用起遞進轉折關係,讓論述邏輯更豐富、更有層次和深度,而且在尋求並列內容時也會更容易,不會出現詞窮的現象。

宏觀上的並列用法——分論點語言排布

例子:

實現快慢平衡,個人應積極調整心態、體會人生意義,放穩社會發展“壓艙石”。

實現快與慢的平衡,企業應實現創新驅動、規劃前進速度,裝好社會發展“助推器”。

實現快與慢的平衡,政府應健全制度保障、合理定位城市,樹好社會發展“風向標”。

並列關係分析:這裡是大家經常用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讓分論點形成並列。其實結構非常簡單:總論點+分論點+比喻修辭,是不是非常好操作!

微觀上的並列用法——正反對比並列

例子:

實現快與慢的平衡,政府應健全制度保障、合理定位城市,樹好社會發展“風向標”。政府是社會發展的根基,所以在快與慢的平衡上,一定要穩穩牽住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的“牛鼻子”。一方面,如果政策持續穩定,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市氛圍輕鬆,那麼人們就有更寬鬆的幹事創業環境;另一方面,如果過於注重短期效益,追求單純的政績觀,則求快的發展理念可能會深入人心。所以,政府要著力建立健全社會保證體系,暢通人才發展通道,把“健康閒適”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讓社會更加 成熟自信,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並列關係分析:這裡不同於最常用的正向並列,而是採用了正反並列,用“一方面……另一方面……”並列論述。這樣論述充分,語言對賬,最關鍵就是碼字非常快!

常規的並列關係我在這裡就不再多說啦,感興趣的可以與我溝通。

申論作文——“52法”+“1131法”

3.申論大作文高分秘訣2——“1131大法”

是不是面對大作文不知道怎麼樣引入話題?

是不是寫出文章段落間長短不一?

是不是前後經常出現重複?

是不是不知道怎樣謀篇佈局?

“1131大法”均能解決大作文的上述問題!如果說“兩大關係五大層次敘述法”是一陽指、七傷拳,那“1131大法”就更像是“吸星大法”,它能夠將一陽指、七傷拳這些武功吸收進來,靈活運用。所以,“兩大關係五大層次敘述法”主要針對的是微觀部分的書寫,高分秘訣2是針對作文宏觀的佈局。我在聯考中使用過這種佈局,獲得82的高分,親測有效。

“1131大法”具體含義

“1131大法”是指總起段+過渡段+3個分論點+總結段

這裡我拿國考1200字的字數要求,給各位考友具體講一下如何分佈字數,怎麼靈活應用“1131大法”與“兩大關係五大層次敘述法”來書寫大作文中的各個段落。

準備聯考的小夥伴也不用著急,1000字的要求只不過在字數上有一定的變化,其本質是完全相同噠。

1131大法”之1——總論點段書寫

總論點段主要的目的是聯繫題幹,得出觀點。因此要求書寫必須很簡短幹練,迅速的提出總論點。總起段控制在100字以內(答題卡控制在4行以內)。主要應用“是什麼”(25字)+“意義寫作法”(50字)+總論點(25字)的形式。力求“簡單直接,迅速進入高潮”!切莫追求前戲!因為閱卷老師只有2分鐘時間,她才懶得和咱們搞前戲呢。

“1131大法”之第二個1——過渡段書寫

過渡段的主要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進一步闡述總論點的重要意義,為總論點段增強論證。二是將3個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建立橋樑,不至於總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產生斷裂。

過渡段控制在100字以內(答題卡控制在4行以內)。主要應用“轉折關係”、“並列關係”、“問題分析法”、“危害分析法”。理論論述部分字數在70字左右,過渡句子控制在30字左右。力求達到論述深刻、語言對仗、過渡柔順,兼具力度與美感。

過渡段與總論點段遙相呼應,就像是櫻花與刀的關係。總論點段就像是刀子,直插題目心臟,短平快!過渡段就像是櫻花,綿柔溫存,用柔蓄的語言深入論述,平滑過渡。

“1131大法”之3——分論點段書寫

分論點段可謂是公考大作文篇幅最大的部分,也是考生最頭疼的部分。經常寫作的時候出現卡頓,勉強湊字數等情況。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問題嗎?

答案很有意思!就是很多同學不瞭解政論文與策論文的本質區別。這裡帶來了兩個問題。什麼策論文?什麼是政論文?但還有一個問題更需要大家思考。策論文和政論文有什麼聯繫?

有的同學認為策論文就是簡單的寫對策,總論點就是總的對策,分論點就是3個分對策,裡面寫具體應該怎麼辦。這樣寫的弊端十分明顯。針對題目的對策是十分有限的,非常容易大面積抄原文,而且對策之間內容重複,乾癟。所以,顯然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

還有的同學認為政論文就是單純理論論證,而理論論證又不能具體細化為從什麼層次和方面論證,所以他們認為政論文非常難,不敢去寫政論文。而少部分題目不得不寫政論文是,僅能論述問題、重要性等,而且論述間缺乏呼應。

對於第三個問題,可能思考的同學就很少了吧!

好了,我也不賣關子了,我說說我對於政論文、策論文的認識和體會。

我認為政論文與策論文是不分家的!往往任何對策的提出都不能缺少理論支撐和過渡,而任何論證的結尾都能提出適當的對策,二者相輔相成。因此,在我的體系中,重來不會出現這兩個詞語,只有一個詞彙“大作文”!

我們思考好這個問題,“1131大法”之3就很容易操作和應用了。分論點結尾是“對策寫作法”,前面將“原因寫作法”、“意義寫作法”、“問題寫作法”、“危害寫作法”綜合選取使用,而並列關係和轉折關係要結合5大層次寫作法融會貫通。

例如常用的一種寫作模式:分論點——意義——問題——危害——對策。

“意義”與“問題、危害”之間形成轉折關係。

這種脈絡非常易於操作。

例子:

放慢生活腳步,政府應承擔主體責任,營造心理健康大環境。想要扭轉“加急時代”的大環境,固然每個人都需要調整心態、提高效率,但更需要政府的硬招法硬措施。一方面,若能形成鮮明的政策輿論導向,就可以從宏觀上糾正一味求快的錯誤之風,防止社會矛盾進一步惡化;否則,即使一些人想追求慢生活,也會受到他人的職責和公司的不公平對待。通過對比可知,政府要意識到快生活問題的嚴重性,制定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科學性、連續性和社會影響,減少對於民眾造成的刺激與挑戰,建立政府公信力。

大家要仔細分析這個分論點段中每一句話的層次和作用。注意論證與對策要緊密結合。

上面這個例子僅僅是拋磚引玉,“1131大法”和“兩大關係五大層次敘述法”還有多種組合方式,小夥伴要靈活應用。

申論作文——“52法”+“1131法”

4.大作文總分論點查找方法

以2013年省部級真題為例,給大家講解一下大作文總分論點的查找方法。做過真題的同學一定知道,這個大作文主要是以材料6為背景的,所以我只詳細分析下材料6。

標記說明:

紅色代表關鍵句子,觀點。

綠色代表可以做大作文的例子。

藍色代表問題。

灰色代表沒用的展開說明。

以上是標記符號,我直接在材料裡畫了。

第一、二段:

作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赴寧夏考察團的成員之一,作家F來到了寧夏,在雄渾的賀蘭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樸的巖畫激盪著他的情緒。F看完賀蘭山岩畫,內心頗有感觸,他特意為此題字:“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逝去的無形無跡的光陰正鐫刻在一幅幅粗樸的巖畫中,F說:“遠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符號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和情感,對觀者內心形成強烈的衝擊。”

說明:“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這個題目畢竟較為抽象,要解釋一下,可以結合作家心得適當說明,作為作文開頭引述。

第三段:

賀蘭縣的皮影戲也令他感慨。他認為,賀蘭皮影戲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蹟”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間藝人張進緒有優秀的稟賦,聲情並茂,其家族式的傳承則保證了皮影戲的架構完整。道具樂器等“老家快”也仍保存著,但難得,政府應把賀蘭縣的皮影戲當寶貝保護。

說明:這段描述太詳細了,僅僅可以作為一個例子提煉出來。沒有核心觀點。

第四段:

談到寧夏的文化發展和保護,F認為,經過深厚積澱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獨有的文化優勢。從這點來說,保護文化是第一位,不少子孫後代還沒有了解。獨有的文化已經消失了,保護文化必須投入資金,寧夏文化首先考慮的是做精做細,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強大的可能。

說明:前面具體的文化說明不是要點。後面涉及具體要點,要記錄下來。

第五段:(這段是重點)

作家F被人譽為“民間文化的搶救人”,對此,F說:“這源於知識分子的文化責任感。”F認為,物慾橫流更容易導致精神被輕視。我們的民族精神在經受著精神價值的淡漠和外來文化的衝擊,堅守民族的特性,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顯得尤為重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保護其本身蘊含的精神:“我們現在所要保護、搶救的也是中華文化的神。如果我們不搶救自己文化的神,那麼我們玩來玩去都是玩洋人的神,就沒自己的神了。”

說明:紅色部分明顯在談具體的對策和重要性,這塊是重點,而另外的部分則可以作為問題分析。

第六段:(這段是重點)

F認為,在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一直存在困難,但每個階段的情況不同。初期的困難是你的聲音沒有反響,像在空氣裡吶喊,沒人回應,現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響。但這項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績化,表現出來往往是在“申遺”之前很下功夫,“申遺”一旦成功反而不用勁了。因為不少地方喜歡做面上的,能夠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遺”以後日常的保護期與政績“解構”。實際上文化遺產更需要“申遺”之後的保護,F提出了兩個觀念,第一是不應該只是政府保護或專家保護,因為文化是屬於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動才能保護好,全民保護是個關鍵。還有一點就是科學保護,無論“申遺”前後的保護,還是後來的資源開發,只有從學課上和科學性上使出一整套的方案,遺產保護才能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多方面的,比如博物館保護、傳承人保護、教育保護、法律保護等,但科學保護也是非常重要的。

說明:這塊問題可以作為闡述的支撐。紅色部分很好找,綠色部分可以作為展開的例子支撐。

第七、八段:

此外,當國人開始普遍關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介和保護的同時,也存在一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去粗取精、批判繼承的問題,其間或許昭示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性文化遺產之間的差異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公佈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指出,所謂文化遺產,是指從歷史學、美學、人類學、藝術或科學觀點看來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物,建築群和名勝地。

說明:這塊能提煉出一個觀點。

第九段: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多樣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長期交融和碰撞過程中產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興趣、規模和方式,積極開展各種旅遊和探險活動,瞭解和接觸世界文化遺產,從內心深處表現出對文化多樣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正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人類是有記憶的,並需要不斷地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懷舊”手段,來撫慰心靈和抒發情性,歷史文化遺產保留著現代都市人的歷史記憶。“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哪裡去?”要把握現在,走向未來,必須先理解過去。文化遺產為人類連接過去和現在建設了橋樑。也為從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說明:這段我畫紅的部分不同於前面對策,這幾句是說明文化的重要性。

上面已經把材料劃清楚了,下面就把我畫紅的幾個部分拿出來單獨看看,怎麼樣分別放到不同的分論點裡。

1.保護文化必須投入資金,寧夏文化首先考慮的是做精做細,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強大的可能。

2.堅守民族的特性,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顯得尤為重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保護其本身蘊含的精神。

3.實際上文化遺產更需要“申遺”之後的保護,F提出了兩個觀念,第一是不應該只是政府保護或專家保護,因為文化是屬於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動才能保護好,全民保護是個關鍵。還有一點就是科學保護。

4.在一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去粗取精、批判繼承的問題。

5.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正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歷史文化遺產保留著現代都市人的歷史記憶。要把握現在,走向未來,必須先理解過去。文化遺產為人類連接過去和現在建設了橋樑。也為從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明顯2和5可以放到一起,總結成一個分論點,專門闡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分論點:保護文化遺產,不僅有利於延續民族血脈,更有利於為走向明天提供精神食糧。

剩下1和4說的是一回事,也就是去粗取精。分論點:保護文化遺產,應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去粗取精、批判繼承。

剩下3,這塊可以拆成兩個,一個是全民保護,另一個是科學保護。分論點:保護文化遺產,應該倡導全民保護。分論點:保護文化遺產,應該科學保護。

最後總論點非常好些了,我們要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體措辭,可以再考慮,但基本是這些內容,而我畫的綠色和藍色內容,則可以作為例子,放到每一個分論點裡。是不是四分之三的大作文已經出來了。前面的5則材料也是可以當做例子放裡面的。

總結:分論點完全在材料裡總結出來就行,而且大多數例子、問題也是能在材料裡找到的,千萬不要自己yy。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