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酒店的大堂,可以是天然的“第三空間”,可能否挑戰如今星巴克的地位,卻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當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和周邊社區居民願意走進酒店大堂來享受這裡的產品和服務時,帶來的不僅是酒店大堂空間的變革,更增加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多元生活的可能性。

剛一開年,國內酒店巨頭華住就動作頻頻。1月14日,一家名叫“客聽”的空間全新出現在上海街頭。

作為華住酒店集團旗下的全新零售品牌,首家線下旗艦店進駐全季酒店虹橋中心店一樓大堂,為住店客人以及都市白領、周邊社區居民提供精選好書、生活好物和輕食簡餐。在酒店大堂內為都市人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第三空間”、“公共客廳”。

在“第三空間”上做得最好的,無疑是星巴克。一間小小的咖啡館,無論是辦公還是談事,都能找到互不干擾的位置。

而酒店的大堂,可以是天然的“第三空間”,可能否挑戰如今星巴克的地位,卻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這塊新蛋糕 吃過的人不少

“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專業空間之間的壁壘正在逐步被打破。在不斷的跨界中,各種需求和體驗被放在一個空間裡融合起來,人們可以體驗一站式服務。

在華住推出“客聽”這一正式品牌之前,已有不少酒店在大堂中做起了“試驗”。

尚美生活旗下酒店品牌與兩兩書店優化組合、聯合發展,有效盤活了大堂公共空間流量,實現收益最大化;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的消費空間也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加多樣化。在尚美生活CEO馬博看來,在樓上睡覺、在樓下看書有可能成為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

希爾頓推出的中檔酒店 Tru ,從設計圖中,你能看到它和以往中檔酒店的不同之處:大堂分為吃喝、玩樂、休閒、工作區域,似乎想讓消費者增加停留時間,而不再是匆匆路過的地方。傳統的前臺也被改造成環形,集登記、買東西、吧檯功能於一身。

7天酒店則顛覆了客人以往對經濟型酒店大堂的簡單印象,將80平的大堂做了四個功能分區:一是傳統的前臺區;二是24h便利購售賣區,運用物業和人力優勢為住客及周邊住戶提供具有便利店品質的社區便利服務;三是由年輕活力的彩色圓凳,和牆上專門由設計師為全新7天設計的“年輕的心跳”裝飾畫組成組成的大堂休閒區;四是簡易健身器材借用區——年輕加油站,客人只需要將簡易健身器材借回到客房進行鍛鍊即可,用心滿足顧客旅途中的健身需求。

在酒店行業,從高端品牌到經濟連鎖品牌,都在探索大堂變為“第三空間”的可能性,跨界而來的酒店品牌,更是將慾望寫在了基因裡。

MUJI在深圳和北京連開兩家酒店,更重要的卻是借用酒店這個空間,來展示自己的商品,在“第三空間”裡做零售。

是公共空間,更是社區服務站

“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不難發現,很多酒店開始改造大堂的時候,都提到了“服務周邊社區”。

目前,整個酒店行業的大環境大抵如此: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斷提高,入住率、房費卻不斷下降。有人會說上市的酒管公司財報上ADR(已售客房平均房價)、RevPar(平均客房收益)兩大核心指標仍在增長,雖然增幅不大,但趨勢還是向上的。

然而擺在酒管公司面前的真實現狀是,投資難以降低;運營成本難以降低;租金難以降低;房價不能離譜;入住率提升困難,即使滿房投資回報率依然有天花板。

客房收入越發難提升,酒店另闢蹊徑,不單單做酒店住客生意,也做社區居民的生意。以香港半島酒店為例,非客房收入大概在 50% 左右,有時還會超過這個數字,僅僅是外地差旅人員,本地居民也來半島酒店消費下午茶之類。

而千禧一代、年輕族群成為新一輪酒店升級改造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們身上的社交屬性和需求,也成為升級改造的重點區域。對於社交屬性的挖掘和運營正成為中小型酒店的一口利潤活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和周邊社區居民願意走進酒店大堂來享受這裡的產品和服務時,帶來的不僅是酒店大堂空間的變革,更增加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多元生活的可能性。

是經營“雞肋” 還是利潤“活井”

“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F&R General Interiors總裁Christian Rodriguez表示:“商旅客人不斷變化的需求影響了設計行業傳統設計元素的標準方式,包括技術升級和要求。公共空間正成為每個酒店的必需品。”

重新升級改造過的大堂吧和公共空間,一方面成為酒店和品牌調性的形象展示區;保留了其傳統的以入住、打印、諮詢等傳統商務功能。同時,通過茶吧、酒吧、餐吧等多元化形態的經營,滿足客人的需求,甚至能輻射周邊社區,獲得潛在客群,並從中開闢和獲得了新的收益。

看似酒店盈利新出路的大堂空間利用,依然不少酒店選擇了靜觀其變。

在有些經營者眼中,大堂公共空間會變成“雞肋”:作為配套設施,它不得不存在,加之經營上投入不多、缺乏創新,很難有收益體現。以潮漫為例,“社交酒店”的定位和大堂吧“搜樂堂”的創想具有前瞻性,品牌剛推出收到了市場的歡迎和認可,但300—500平米、必須要有一些娛樂設施等的大堂物業要求,複雜的運營物資加大了整個分店前期的投入,也給酒店後期運營帶了一系列問題。

但隨著華住吹起將酒店大堂變為“第三空間”的號角,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酒店大堂,一定是一個獨立經營體,不止於消費者基本的需求和喜好,以一個場景,聚集一群深度價值觀相同的社群人,不再是以客房為主導,而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互相承載。

“第三空間”號角吹響,酒店大堂勝券在握?

奇點 · 新媒體矩陣

大魚號丨一點號丨企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