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霖: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陳九霖: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及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陳九霖

日本可能是中國最值得借鑑的國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人說,日本人口少,自然資源有限,日本經濟的發展軌跡對我國不具有借鑑意義。

我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因為經濟發展具有帶共性的規律性,比如:本幣升值不利於本國商品出口;貨幣超發會帶來通貨膨脹;把住房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國家都曾產生過程度不同的危機……因此,基於共性的經濟規律的分析,日本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國借鑑。而且,由於地緣和文化相近等方面的因素,日本可能是中國最值得借鑑的國家。事實上,國家機關有些領導朋友告訴我,他們經常參考與借鑑日本的經驗和教訓。

日本經濟衰退的20年,原因是什麼

上個世紀70-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正像後來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到80年代末,日本GDP接近英法德三個發達國家GDP之和,約為同期中國GDP的10倍。但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出現了20多年的衰退。2017年,日本GDP為48844.9億美元,中國GDP是122427.76億美元,日本GDP僅為中國的39.89%。究其衰退原因,存在日元升值說、《廣場協議》說、“中等收入陷阱”說、中國崛起說……

中國經濟要以日本經驗為鑑,取得“真經”,找準日本衰退的真實原因是關鍵。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日元就已開始升值,到1979年底日元已升到240日元兌1美元。從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中期,日元匯率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再說,其它國家也有貨幣升值經歷,卻不見其導致經濟嚴重衰退。

1985年9月22日,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只要求日元升值10-20%。可是,半年後日元就升值了50%,10年後升值了3倍。日元升值不是廣場協議的要求或結果,而是日本自我為之。廣場協議簽署之年,日本GDP僅一萬多億美元,10年後(1995年)日本GDP增到5萬億美元。這說明,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並沒有外傳的那麼巨大。

日本經濟學家幾乎都不認同《廣場協議》是日本經濟衰退根本原因的說法。他們也認為,日元升值是導致日本經濟衰退的因素之一,卻不是最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陷井”說也難服眾。國際上公認,日本不僅沒有落入“中等收入陷井”,相反,日本是成功跨越該陷阱的國家。1972年,日本人均GDP近3000美元,1984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1萬美元,日本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同樣,中國崛起說也是不攻自破。中國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但中國經濟真正起飛是從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之後。所以,中國崛起不是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至少不是主因。

那麼,日本經濟衰退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經濟轉型期,日本做錯了什麼

東京大學的伊藤隆敏教授指出,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才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再刨根問底,“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的背景又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日本經濟轉型時期,政府政策失誤,導致了經濟轉型不當。這也是日本經濟衰退20多年的真正原因!

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經濟模式,被稱為“進口加工再出口”模式。這種模式導致日本經濟嚴重依賴美國市場。1985年,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500億美元,佔據美國貿易逆差的三分之一。同時,日本採取低利率和高流動性的貨幣政策,政府規定只能從銀行貸款和融資,並設置利息上限。

隨著全民福利政策的施行和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日本政府支出繁巨,面臨嚴重財政赤字。《廣場協議》推動日元升值後,日本出口也受到嚴重影響。在此環境下,日本進行經濟轉型,從支持出口改為擴大內需,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同時,日本政府放鬆金融管控;放寬公司債券和股票發行資格;大量發行國債;放寬外匯管制。

日本央行貼現率從1986年初的5%持續下調到1987年初的2.5%。廣義貨幣供應的增長率從1985年初的不到8%加速到1988年初的12%,銀行信貸增長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隨著日元升值及其國際化,大量國際資金也湧入日本股市,人為地推高了市場。1989年12月,日經指數高達38915點。

利率下降,股市虛高,日本民眾開始非理性地投機樓市,外部資金也紛紛湧入。資產泡沫膨脹起來。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日本城市地價增長200%。如果將各國1980年實際綜合資產價格指數設定為100,到1990年初,日本的價格指數為260,英國,190;法國,160;美國,140;加拿大,120;荷蘭,105。日本的資產價格泡沫風險遠大於其它發達國家。

日本人還去國外購買資產,既減少了國家外匯儲備,也掏空了日本經濟。

1990年,為了擠掉樓市泡沫,日本實施嚴厲管控措施。同時期,90年代初,美聯儲開始加息,日本緊跟採取加息政策。連續加息後,投機炒房者從日本房市撤退,房價大跌。終其90年代,日本房價跌去了七成。

由於一系列政策作用,日本股市也暴跌。1990年10月,日經指數跌破20000點,而一年前的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曾達到歷史巔峰,日經指數衝到了38915 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日經指數跌破17000點,8月18日,降至14309點,幾乎回到1985年的水平。

1997年,日本政府又施行財政緊縮政策,挫傷國民信心。加上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減少,生產率增長緩慢等因素不合時宜地交織在一起,日本經濟硬著陸,衰退形成。

以史為鑑,我們該如何學習日本的教訓

可以說,日本經濟衰退20多年,外部壓力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對經濟和金融把控出現了失誤,制定的經濟政策違背了經濟規律。

我們可以從日本的教訓中受益:1)房地產不能長久地作為支柱產業,即使在發展的過渡時期,也必須把控土地價格;2)必須時刻把控金融風險,包括防止貨幣超發和過度升值;3)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懂得“治大國如烹小鮮”,經濟發展的規律有其真理性,宏觀可以適時調控,微觀要儘可能地交給市場。在宏觀調控方面,政策調整不能過於頻繁,也不能過緊過鬆,或者,忽緊忽松。4)“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理經濟問題猶如中藥調理重疾,藥效不會立竿見影,見效需要時日,存在滯後效應。當宜著眼長遠,統籌兼顧。

(陳九霖博士,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文章略有增節,分節標題為編輯所加。)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