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拎包入住”、“購房送精裝修”、“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這些美麗而充滿誘惑的廣告語,讓許多購房者放棄毛坯房,轉而選擇能“省時省力”的精裝修房。但現在的精裝修房屋水平參差不齊,很多購房者在看樣板間的時候覺得很好,等到交房的時候卻發現相差甚遠。

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平臺共收到房地產行業投訴1986條,其中精裝修樓盤投訴佔到整個房地產投訴比例40%以上,已經成為繼物業管理之後房地產投訴又一大熱點。在精裝修樓盤投訴中,涉及碧桂園的消費投訴居首,僅10月30日至11月3日五天時間內,就新增投訴159條,網上集體投訴,為業主維權提供了新的助力。

碧桂園再遭業主集體投訴

什麼是精裝房?簡而言之,就是經過精緻裝修之後的房子,購房者不用自己再進行裝修或是經過小改動就能夠拎包入住的房子。但是精裝房裝修的過程購房者是看不到的,精裝房裝修用了哪些裝修材料?購房者不得而知。事實上,精裝房存在這很多裝修陷阱,這些已經成為了行業中的“潛規則”。

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從2018年10月底開始,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連續多日收到消費者涉及碧桂園的集體投訴。業主集體反映,河南平頂山碧桂園·天璽交付的精裝房和樣板房嚴重不符。宣稱每平米1500元的精裝標準,給業主一個五星級的家,現實卻是房屋的裝飾材料以次充好、管線排列偷工減料、連廊設計存在安全隱患等等諸多安全質量問題。

而業主黃先生就是眾多投訴人中的一位。

古語有云,安家立業。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碧桂園品牌的信任,2016年9月29日,黃先生與平頂山碧海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購買了位於平頂山碧桂園·天璽項目的一套建築面積121.11平方米的精裝修房,合同上約定於2018年11月15日交房。

然而在交房前兩個月,黃先生與其他業主參觀了即將成為“家”的房子,卻發現房屋裝修與購房前參觀的樣板間存在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房屋地板空洞、牆面不平,室內門和地板是紙壓板,防盜門為海綿填充,並且燃氣管道在廚房正中央……

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這和我們買房時,碧桂園宣傳的‘1500元/平方米裝修’、‘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奢闊精品裝修,50年不過時’、‘碧桂園精品裝修比行業精裝更優秀’內容完全不一致。”黃先生無奈地說。

2018年10月,黃先生隨同眾多業主多次與碧桂園·天璽客服商談房屋裝修質量問題整改事宜。而面對眾多業主所反映的問題,但碧桂園方一直拖延不予答覆,非但拒不整改,還欲用贈送物業費來解決問題。“其實我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碧桂園按照樣板間和宣傳的質量進行裝修,或者退還部分裝修款,我們業主自行來裝修。”黃先生說,“希望碧桂園能考慮業主的訴求,還我們一個安全的居住空間、一個放心的家。”

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業主集體投訴:碧桂園給我們挖了一個五星級的“坑”

2018年11月7日,記者聯繫了碧桂園總部相關工作人員,瞭解事件詳情及解決方案,截至發稿時止,碧桂園方面尚未給出正面回覆。對於碧桂園的投訴進展,本刊將持續關注。

碧桂園工程質量事故頻發

2018年,碧桂園工程質量事故頻發,“質量門”事件一度將碧桂園推向輿論漩渦。

4月7日,廣西崇左碧桂園項目二期一工地發生坍塌,致1死1傷。

6月24日,位於奉賢區海灣鎮海農公路-海興路路口東南角的碧桂園項目售樓處6層屋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出現模架坍塌,現場部分作業人員被模板及鋼管掩埋,共造成1死9傷。

7月2日,河南安陽市中華路碧桂園在建工地發生火災。

7月12日,杭州蕭山碧桂園·前宸府塌陷,引發路面坍塌和水管爆裂。事故殃及前宸府旁邊居民樓,十幾戶人家被疏散到賓館裡,但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7月19日,河南省浙川碧桂園工地發生火災。

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項目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造成6死10傷。

9月22日,梅州碧桂園蕉嶺長潭首府發生坍塌事件,“堆土過度所致”壓塌了地下車庫。

另據媒體統計數據顯示,碧桂園在安徽安慶、巢湖、蕪湖,江蘇南京、如東、靖江、無錫,廣東臺山、杭州、青島等地,涉及6個省14地樓盤均出現工程質量問題和投訴,碧桂園業主已在全國掀起維權潮。

碧桂園的狂飆時代

碧桂園項目坍塌事故背後的高負債和高週轉模式頗受詬病。

碧桂園一向以快著稱,快就意味著高週轉,但欲速則不達,近期工程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頻發讓各方對碧桂園的信心降至低谷。

近幾年,碧桂園進入狂飆時代:2016年銷售規模突破3000億;2017年突破5500億,坐穩房企第一寶座;2018年將達到8000億。然而,碧桂園狂飆突進的背後是對“高週轉”的苛刻要求。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碧桂園內控做的不到位。雖然碧桂園集團號稱和特級企業合作和一級企業合作,但出現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集團本身內控制度不到位,同時其高負債下的高週轉模式太過激進。

碧桂園9000億債務壓頂,資產負債率接近90%,高額負債下這家宇宙級房企去杆槓壓力倍增。快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房企最重要的就是現金流,碧桂園的快也是要儘快回籠資金,提高資金週轉率。

拿地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回正,碧桂園的速度已經讓業內拍手稱“快”,但在碧桂園眼裡這還不夠。

今年4月,碧桂園一週之內連續下發三份文件,要求提高加快三四五線城市項目週轉速度、報建速度、供貨速度。公司要求搶進度、“不能拖”,設計圖紙“通宵做”,“一切為高週轉讓路”。

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要求再提速,將從土地摘牌到開盤平均5.2個月的速度提升到5個月以內,部分項目甚至要在3個月以內。

因為三四線城市的監管相對寬鬆,所以碧桂園過去幾年在這些城市大規模拿地實行“全覆蓋”策略實現公司的高週轉。

2017年底,碧桂園總裁莫斌曾簽發關於發佈《勞斯萊斯項目拓展階段性獎懲措施》的通知,針對三四五線城市提出“全覆蓋”的概念。通知要求,2017年11月至2018年底,各區域公司需要下沉至管轄範圍內的空白地級市及其下屬的空白縣級市、縣城、發達鎮區(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鎮)。而監管比較嚴格的一二線城市,碧桂園只能儘量努力提升速度。

此外,為進一步提速高週轉,碧桂園也出臺了新的針對三四五線城市項目總的獎勵處罰辦法。辦法規定:項目摘牌到開工超過40天,項目總將撤職。如項目摘牌即開工,獎項目總20萬,每推遲1天,獎勵遞減1萬,20天開工,獎勵為0,第21天開工罰款1萬,逐天遞增,40天開工,罰款20萬,41天開工即撤職。

2017年6月,碧桂園深圳區域一位營銷總經理級別的高管因病入院,在深圳昏迷約兩週後,被轉至廣州繼續接受治療,後續情況不清楚。

隨後,接近這位高管的知情人士稱,他長期工作在碧桂園的營銷一線,經常向身邊親友提到“工作壓力大、很累”,且一直被派駐海南、廣州及深圳等地操盤項目,極少回到家中。”

此外,據知乎消息,碧桂園內部還有末位淘汰的制度,員工經常有朝不保夕的感覺,非常焦慮、沒有歸屬感。一位碧桂園投資部副總裁曾透露,自己在2016年瘦了15斤。“我壓力大,不過習慣就好。你只要跟公司走,與外面比就是跑的速度,我們比同行工作節奏快,到碧桂園每個人都是工作狂。”

碧桂園2018年最笨的公關

2018年,是碧桂園水逆的一年,不僅建築事故頻發,“通宵出圖”、“喝雞血”等事件也被廣為詬病,碧桂園也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公關危機。

覆盤碧桂園在一次次事件中的公關,雖努力有餘,卻總是策略失當,從一開始的無所作為到後來的發力過猛,最終都適得其反,使危機公關演變成為災難公關,導致危機進一步加深。

事實上,碧桂園的公關危機早在年初就已發酵。彼時,碧桂園前CFO吳建斌出版了一本名為《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的暢銷書,不僅將碧桂園割韭菜的套路剖給大家看,還顛覆了楊國強一直以來塑造的淳樸農民形象。一時之間,碧桂園開始引發關注,並負面纏身。對此,碧桂園的做法是:直接找到出版社,買走所有存書並將其買斷,還要求作者收回給朋友的樣書,力求無一流傳在外。碧桂園的此舉除了讓此書成為絕版,售價一度飆升至10萬元一本之外,並沒有起到任何改變或引導輿論的作用,反而營造了一種財大氣粗且做賊心虛的形象。

2018年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園項目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造成6死10傷。人命面前無小事,消息一經發布,輿論喧囂。碧桂園官方發表聲明稱,針對近期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頻發,對施工現場造成重大安全隱患的狀況,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單位立即停工,徹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既沒有道歉,也沒有賠償細則,整個聲明就傳達著一個意思:碧桂園沒有錯,都是惡劣天氣惹的禍。

在一波“神操作”之後,碧桂園的公關危機進一步加深。無奈之下,8月3日,碧桂園舉行了一場媒體見面會。上百家媒體參加,專人接待,包接包送包吃住,並奉上香奈兒套裝和一個厚厚的牛皮紙信封。兩個半小時的見面會,碧桂園花了將近兩個小時介紹公司的人才戰略、精準扶貧、質量管控、設計實力、SSGF建造體系、甚至還有機器人與農業等新產業佈局,硬是把道歉會開成了企業宣講會。這場五星級的見面會,不但沒得到大眾諒解,反而讓碧桂園形象又一次坍塌。

以次充好的精裝房屋、事故頻發的工程事件、高速週轉的攻城略地、策略失當的危機公關……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這一路走得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