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馬上就要過年了,

正月二十三有哪些習俗講究嗎?

看到這些才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

老習俗增加了年味和濃濃的親情,

快來一起看看吧!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掌管家庭成員命運?灶王爺的來歷這麼大頭!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臘月二十三,晉源民間謂之“小年”,是民俗中“祭灶”的日子。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乃專司飲食之神,也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對灶神的祭祀源於對火的自然崇拜,後來發展成祭祀先炊之神,漢代以後受神仙思想及道教影響,灶神成為專司監察善惡掌管家庭成員命運之神。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

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關於灶君,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逐漸發展成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

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祭灶還得男人操辦?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其實早在夏朝,灶君就已經成為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祭灶的事,通常由每家每戶的男人操辦,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據說,灶王爺從上一年的除夕直至小年前,一直在家中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

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想讓灶王爺說好話?這些規矩不能錯!


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送灶多在一更左右黃昏入夜的時候舉行。由一家中的男主人主祭,先到灶房,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和供品。

此時婦女要用淨泥塗飾爐灶,叫"掛袍"。供品有關東糖、糖瓜、南糖及涼水一碗、草料一碟,為灶王爺之馬而備。

還有專門為祭灶製做的小羊油紅臘,上香以後,按尊卑長幼依次三叩首,同時口中有禱詞,無非是"上天言好事","好話多說,壞話少講"之類。

然後用糖稀往灶口一抹,或將一塊糖投入灶中,用意是粘住灶君之口,謂之"粘灶"即少說話,即便說出話來,也是甜言。

還有酒糟塗抹灶門,叫"醉司令",讓灶王酒醉,也是少說話的意思。香盡之後,取出香根,與揭下來的紙像及草料等一同燒化,將涼水潑在地上,大禮告成。


祭灶為什麼要給他供以糖瓜和餵馬的草料?

這是因為灶王爺要騎馬返回天宮述職,所以,灶王爺行前,一定要為他備足座騎的飼料,而糖瓜咀嚼起來嘴裡甜且極粘,能粘住灶王爺大人的嘴,讓他見了玉皇大帝只說好話車,少說為佳。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祭灶為什麼一定吃灶糖?這樣的規矩你可能不知道……


還有在小年這天,家中的大人和小孩都去洗浴和理髮。老人常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一直流傳下來。洗得乾乾淨淨,穿得整整潔潔,生活就美滋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