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之變,楊國忠已被殺,為何士兵們還要處死楊貴妃?

自古以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都是令人羨慕的,同時也是令人詬病的。羨慕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是才子配佳人,十分般配;詬病的是楊貴妃乃兒子壽王的妃子,唐玄宗橫刀奪愛。不管是羨慕還是詬病,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已經成為了佳話,也就沒有必要再追究孰是孰非了。

由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便借勢做了大官,權傾朝野。而這楊國忠本是一個不學無術,才少識寡的頑劣分子,如今在朝堂之上身份顯貴,位極人臣,令滿朝文武及天下百姓都充滿了仇恨的情緒,於是在馬嵬坡之變中被士兵所殺。楊國忠既死,士兵們還堅持要求唐玄宗誅殺楊貴妃,到底為了什麼呢?

馬嵬坡之變,楊國忠已被殺,為何士兵們還要處死楊貴妃?

唐玄宗也稱唐明皇,名叫李隆基。李隆基繼位時正值太平公主掌控朝政之時。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權利慾望也像母親一樣重,更有效法母親稱帝的野心。李隆基稱帝后,太平公主密謀要將其殺害,不料被李隆基先發制人,並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從此李隆基開始大顯身手,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創下了唐朝建國以來最輝煌的“開元盛世”。

話說李隆基在治理國家三十年後,突然性情大變,不理朝政了,而且整天沉迷於女色。楊貴妃就是這個時候被選中入宮的。自從楊貴妃入宮以來,李隆基只寵愛她一人,別的妃子都受冷落了。

馬嵬坡之變,楊國忠已被殺,為何士兵們還要處死楊貴妃?

在李隆基享受盛世太平的時候,邊關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突然以清君側誅殺小人楊國忠的名義起兵造反。李隆基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呢,安祿山已經率軍打到了潼關,離長安就差一步之遙了。李隆基十分震驚,隨即帶著大臣們棄城向西逃跑了。

將士們保護李隆基逃到了馬嵬坡,個個精疲力竭,同時又沒有吃的,心情異常憤怒。本是太平盛世,都是宰相楊國忠欺上瞞下,貪贓枉法才招來的變故。將士們不敢怪唐玄宗寵溺小人奸臣,就把怨氣都撒到了楊國忠身上。恰巧此時有吐蕃的使者二十餘人向楊國忠討要吃的,將士們就大喊宰相與外敵密謀造反,立即將他殺死了。

馬嵬坡之變,楊國忠已被殺,為何士兵們還要處死楊貴妃?

楊國忠是死了,將士們卻害怕了,因為私殺宰相,這是滅族的大罪。當然,這場謀殺宰相的陰謀是太子李亨指使的,但是此事非同一般,恐怕事情敗露太子也自身難保。李隆基知道宰相被殺,又驚又恐,馬上詢問來龍去脈。將士們便將計就計,說是宰相楊國忠禍國殃民,招來安祿山之患,必須先除掉他再去平叛。事已至此,唐玄宗也就不再追究了。不過將士們不肯散去,要求馬上處死楊貴妃。李隆基不明白何意,楊貴妃並沒有參與楊國忠之事,何罪之有?

馬嵬坡之變,楊國忠已被殺,為何士兵們還要處死楊貴妃?

就這樣,唐玄宗與將士們僵持著,誰也不肯讓步。此時有人告訴唐玄宗,說楊貴妃常在你身邊侍奉,他日回朝之後必然會報復,將士們怎麼會安心呢?唐玄宗這時才意識到問題所在,不得已,他命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勒死了。將士們見楊貴妃已死,也就繼續替皇帝賣命了。

常言道,斬草要除根,或許是有一定道理的。只可惜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以這樣的結局收場,實在是令世人感慨萬千。

據野史記載,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有死,而是與一班人馬渡海逃到了日本。這個結果的可信性不高,不過我到希望如此,畢竟楊貴妃還是挺可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