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提起司馬懿,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影視劇中老奸巨猾,謀略過人,隱忍能力非同一般的形象。影視劇中的情節可能為了形象化和戲劇性,刻意抹黑司馬懿了,畢竟《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更何況改編成電視劇時又進一步改編了小說。

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正史中司馬懿的形象也是少有博才,老謀深算的一個人。對於司馬懿何時才有的篡魏野心,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有的人說司馬懿年少時便胸懷大志,有吞吐宇內之心;有的人說司馬懿從做官的那天起就開始預謀了篡位的精心計劃,一直醞釀了幾十年;有的人說司馬懿是曹操死後沒有了畏懼,因此擁有了篡位自立的想法。那麼到底司馬懿是什麼時候才有的篡魏的想法呢?我有我的看法。

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自古以來就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經典事例。人類是統治動物的高級動物,小動物都懂得報恩,人就更應該知恩圖報了。司馬懿博覽群書,喜歡儒術,大道理懂得一定不少。無論奸詐與否,有恩必報的基本道德應該還是不會忘的。

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曹操打天下時,司馬懿嫌棄曹操的出身不正,幾次徵召都不肯入朝為官,把名節品格看的非常重要,大有士可殺不可辱的態勢。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做了丞相後,司馬懿更是躲避的遠遠的,跑到鄉野去隱居了。曹操對司馬懿之才早有耳聞,一直想要收入帳下,願望卻難以實現。最後曹操聽了一個謀士的進言,強行封給了司馬懿官職,司馬懿這才開始了仕途之路。

司馬懿跟了曹操之後,感覺待遇還不錯,也就對曹操改變了固有的看法,時不時的為曹操獻上一計。時間久了,司馬懿也有些欽佩曹操的雄才偉略了,常常自嘆不如。一直以來曹操又對司馬懿很器重,司馬懿自覺慚愧,對曹操的禮遇甚是感恩戴德。此時的司馬懿開始由衷替曹氏賣命了。

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操在時,司馬懿就被曹操安排給曹丕當了老師,是司馬懿幫曹丕奪得了王位,曹丕自然很信任司馬懿。

曹丕雖不及其父曹操之才,可也是一代英主。曹丕信任司馬懿不假,也採用了司馬懿的很多計策,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吳蜀及邊疆的戰略部署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曹丕一邊重用司馬懿也一邊重用別的權臣,以達到限制司馬懿,不讓他一權獨大的目的。從曹丕的角度來看是恩威並重,從司馬懿的角度來說就是皇恩浩蕩,司馬懿因此倍加感激。

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曹丕死後,兒子曹睿繼位,是為魏明帝。曹睿年紀雖青,其才不輸其父。曹睿登基時,司馬懿,曹真,還有曹休三個人輔政,因此也就掌握了兵權。曹睿為了把權利收回來,以吳蜀犯境為由,把三個人都派出了朝廷去打仗。這樣一來,朝廷裡就沒有人可以左右他這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了,他便趁機籠絡朝臣,鞏固帝位。曹睿坐穩了皇位,又反過來削弱三位輔政大臣的權利,不可謂不睿智。

司馬懿受恩於曹氏,為何最後要篡魏?

曹睿死後,養子曹芳繼位。曹芳年幼,曹睿讓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此重任,感激涕零,做事十分謹慎,生怕出任何亂子。曹爽為人驕狂,想法設法排擠司馬懿,還藉機解除了司馬懿的兵權。後來就有了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役,既除掉了曹爽也掌握了曹魏的大權。

曹爽的智慧與司馬懿相比,實在不值一提。司馬懿想要篡權的想法,應該是從曹爽打擊司馬懿的時候開始的。不然,以司馬懿的智謀,在其掌握兵權的時候可以有一萬種方法除掉曹爽,順理成章的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控者。司馬懿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心裡對曹操、曹丕、曹睿的恩惠還是有一些感激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司馬懿篡魏是預謀很久了的。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